張亮
摘要:在我國大力推行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素質教育的地位愈發的重要。其中涉及到對學生的情感教育。語文作為我國最重要的學科之一,對情感因素的涉及也是相當多的。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每篇文章都有其教育意義,而從事教育行業的工作者就需要進行分析理解,從中挖掘出人物的情和義,感受文學的魅力,并授之以人。本文旨在通過“情感教育”定義的基礎之上,總結教學實踐的經驗和查找相關資料,去討論如何在教育改革背景下開展情感教育。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情感教育;實施策略
引言:
為了響應國家的教育改革,各個省份都在積極推進現代化教育的進程,通過多年來的教育實踐經驗可得知,要想更有效的促進教育的發展,教育工作者就要在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學生的情感教育。我記得有一句名言:沒有人的情感,那么便不會存在探索、尋找真理的人。我們可以從這句名言分析出,情感對人類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從另一方面也佐證了,教育事業也需要關注對學生的情感教育。為此,我們需要培養的學生的情感,從多方面關注學生的情感輸入,并加以啟迪,使學生們可以更好的理解情感,從中獲得進步。因為人的情感是豐富多彩的,所以我們要探索出一套符合實際的發展情感教育的模式。
一、實施情感教育的原因及作用
馬爾茲說:一種發自內心的情感,是一種清澈明確的內心感受。這種感受,會使你發現你有能力超越自己,創造出意想不到的偉業。可見情感的重要,而情感對人的思維品質的提升也是有相當大幫助的,因為人們擁有智慧,會用心體會世界的豐富情感,感知周圍的情感流露。
重視教學過程中的情感目標
根據教育改革的指示,教育工作者在教學中應該全方面的施教,摒棄傳統的教學理念。傳統的教學理念只重視傳授知識,忽略了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教育,還是情感的教育。所以,在現代化的教育中,陶冶學生們的情感和指引學生擁有情感成為了關鍵。
在教學中重視學生的情感特征和理智感
學生的情感特征和理智感能促進學生對學習過程的重視,并且能促進現代化教育的發展。而且對學習效率的提高有很大幫助。
二、落實情感教育于小學語文教育中的具體措施
(一)加強教師自身素質素養
育人者,其質不劣。做好學生情感教育應當是建立在教師自身對媒介文本(課文)所傳遞的情感的充分理解基礎之上的,常言道,“求其中者得其次,求其高者得其中”,教師對課文傳遞情感的認知水平、正確與否,對情感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二)運用適當情感教育技巧。
文學家、教育家葉圣陶曾說:“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教育中,可以通過一些技巧、其他非常的方式,為學生情感教育的吸收理解奠定良好基礎,以便達到循循善誘的素質教育目的。以講解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的教材課文《詹天佑》為例,教師在正式講解課文前可通過幻燈片展示、影片紀錄片播放、排練舞臺劇、課堂小品節目、拓展文獻閱讀等方式技巧,營造出契合學生情感認知體系便于理解認同的氛圍環境,使學生了解當時客觀環境下修筑居庸關和八達嶺隧道的困難以及國內外對詹天佑的不看好和不信任,加深學生對詹天佑不畏困難、自強不息的愛國主義強烈情感。從而達到深刻教學的情感教育目的。
愛因斯坦說,“最重要的教育方法總是鼓勵學生去實際行動”。明代思想家李贄也有言曰:“動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動人以行者,其應必速。”教師如何動員起學生的情感基調,也同樣是小學語文中情感教育的重要課題。對此,筆者在日常教學中的觀摩和體悟中總結了一個重要環節,雖然此環節已經普遍存在于語文課堂教育中,但筆者認為,此環節在情感教育中將發揮巨大作用——此環節即課文朗讀,援引科學報道,通過專注的課文朗讀,腦神經處于興奮狀態,能刺激學生深入理解文章、書籍,也比一般未經過訓練的默讀更加容易集中注意力,大腦處于“排空”狀態,有利于記憶材料,再現文章的美感,這種沉浸式體驗對學生理解文章傳遞情感,深刻體會作者傳遞信息具有重要意義,故而筆者特此提倡,充分體現朗誦課文在情感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結語:
綜上所述,在我們實際的語文教學活動中,應該充分考慮同學們的感受,六年級對于學生的成長來講,是一個極其重要的階段,教師更應該從實際出發,充分考慮學生自身的特點,進而進行情感教育。教師是學生的引路人,負責任來講,教師此時的作用大于父母,而若想教師能夠在教學活動中實施有效的情感教育,首先教師必須從自身出發,充分了解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之后再進行相關工作,利用一些必要措施來保證情感教育的效率。教師有責任,也有義務,讓學生在學校不僅僅收獲知識,更收獲一些良好的品質,收獲文中一些豐富的情感,這對其成長道路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夠很好地促進其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周霞.淺談語文課堂的情感教育滲透[J].小學教學參考,2016,25:63.
[2]葉雪婷.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融入[J].當代教研論叢,2017,02:52-53.
[3]陳紫妍.小學語文情感教學策略研究[D].揚州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