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江
摘要:就目前的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的實際教學情況來看,盡管趣味性教學法深受教師和學生的青睞,但是依舊有不少的教師對于趣味性教學法的重視程度不夠,對于如何有效展開趣味性教學活動的認識不足,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新課程改革的發展和踐行。鑒于此,本文對小學高年級數學的趣味性教學實踐進行了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數學;趣味性;教學實踐
引言:
一直以來數學教學都被一種枯燥的公式或復雜的理論所籠罩,一提起數學,大家首先想起的往往是頭發花白的男教師或一臉嚴肅的女教師以及那一講臺的粉筆灰。數學總給人一種枯燥和單調的感覺,這也使得很多孩子不大喜歡數學課,而更加有著喜歡趣味性和故事性的語文課。
一、趣味性教學的原則基礎
雖說是要實現小學數學趣味性教學,但必須是在數學教材內容的學習上和教學方法上建立趣味性。其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學習,而不是僅為了使數學課變得有趣,那樣學生的注意力就會產生偏移,無心學習,反而影響了教學質量。因此,教師先要做到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指導他們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其次要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及時發現學生的問題并糾正錯誤。
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問題
小學階段的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著一些問題,教學中使用的傳統灌輸式教學模式,只注重對學生數學知識的灌輸,而沒有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素質的培養,學生在學習中處在被動的學習位置,這就必然會影響教學的整體質量。學生學習中參與的主動積極性不強,學習的興趣比較薄弱,這就必然會影響學生學習的質量和效率。
新的教學改革發展背景下,只有創新教學的模式才能真正有助于提升數學教學質量,而在具體教學中,教學模式轉變應用還存在不到位的現狀,沒有運用新的教育理念,數學課堂的氛圍比較僵化,沒有有效地把控自主學習時間,這就必然會影響整體的數學教學質量。
三、小學高年級數學的趣味性教學實踐分析
(一)有序開展情境教學,情境教學讓數學走進課堂
作為一種最新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情境教學到底是什么?情境教學就是以學生為主題,并且要重視小學生的情感體驗,在小學生情感體驗的同時激發小學生對小學數學課堂積極性和求知欲,與此同時要更加有效的培養小學生的智力開發和自主學習能力提。怎樣可以最大化的發揮情境教學的作用呢,小學數學老師要從三方面入手。第一,老師本身要明確小學數學情境教學的基本概念是什么、小學數學情境教學究竟怎樣運用,教師要意識到小學數學情境教學能夠帶給學生什么。它可以使小學生產生情感共鳴體驗,從而能夠更深刻地掌握小學數學知識,可以很好的把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第二,在創設教學情境時,老師要掌握小學生的心理特征,這樣根據學生特點才能發現孩子感興趣的話題,才能更好的參與課堂中來。第三,教師要不斷變換情景教學的形式,不能讓學生感到厭煩。
(二)注重課前提問,創設趣味十足的問題情境
在小學高年級數學趣味教學中,教師應該和學生保持良好的互動和聯系,只有教師不讓學生對教師產生畏懼感,在和學生的交流過程中了解到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所喜歡的趣味性活動有哪些,教師才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去設計教學內容。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當中創設趣味性十足的問題情境,不僅可以有效地引起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和探究興致,而且還可以極大地活躍課堂學習的氣氛,增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和聯系能力。為此,就需要我們的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的課前提問,將課前提問作為和學生溝通交流的重要手段,通過創設趣味性十足的問題情境,進而提高課堂的趣味性,實現小學數學有效課堂的有效構建。
例如,在“小數的加法和減法”一課中,教師就可以從整數的加減法入手,讓學生在課前預習一下本節課的內容,并根據本節課的內容結合整數加法和減法的知識內容進行探究。接著,教師可以就整數的加減法的內容對學生提出問題:“同學們,相信你們一定還沒有忘記有關整數加減法的知識內容吧,整數加減法和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小數加減法有什么不一樣的呢?能不能用整數加減法的運算規則來進行小數加減法的運算呢?”讓學生展開交流和討論。同時,教師可以在黑板上給出題目:“2.6+4=?”“3.5+5=?”“20+3.5=?”……然后,學生可以結合之前所學的有關整數加減法的知識內容進行計,即將數與數之間的整數部分相加減,將數與數的小數部分再相加減。
(三)小組合作提升學習趣味
小學高年級數學知識的教學中,涉及的抽象內容比較多,這就需要充分注重方法的科學應用,將小組合作的方法和數學教學緊密結合,從而為學生高效的學習數學知識打下堅實基礎。小學數學教學當中對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應用下,小組成員能夠發揮各自的學習作用,如在學習認識多邊形的知識點時,就能讓學生更好掌握多邊形的相關知識內容,以小組為單位來探究多邊形的特征,這樣就能在合作討論當中,輕松的學習到相應知識。
(四)設計實踐性作業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生活是學習的第二課堂.小學生正處于活潑好動階段,比起乏味無趣的紙上作業,實踐性作業更有助于激發學生對學習數學的熱情。在實踐過程中,學生主動探索,面對實踐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學生也將自己想方設法予以解決,這樣將使小學生逐漸養成自主探索、親身實踐、合作交流、勇于創新的習慣,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而這也正是新課標對小學數學教學的要求.為此,在作業設計時,教師要根據教學的內容以及學生已具有的數學活動經驗,設計一些讓學生主動探索、實驗、思考與合作為主的探索性作業.例如,在學習“小數的認識”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回家收集小票、標簽等,然后帶到課堂上進行展示,讓學生說明該小數的整數部分代表什么,小數部分代表什么。通過實踐任務,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數學、走進數學,在生活中學習數學,做生活的有心人。
結束語:
新課程改革的深化開展背景下,要將趣味性教學方法與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教學緊密結合,為學生高效學習打下堅實基礎。趣味性教學法和小學階段的學生學習發展需要也是相契合的,這就要結合實際教學要求進行優化。
參考文獻:
[1]尹愛旭.小學數學高年級趣味教學探討[J].新課程(上),2019(02):121.
[2]唐盛祥.關于小學高年級數學趣味教學的探析[J].新課程(中),2018(10):35.
[3]唐冬梅.關于小學高年級數學趣味教學的探析[J].華夏教師,2018(0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