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蓮華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和素質教育的深入,教學的實效性越來越受到重視。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重視課堂創新教學,而且要以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點為出發點進行作業布置,提升作業的有效性,使作業起到鞏固所學知識、促進認知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有效性作業;實現途徑
根據國家的規定,小學一二年級的小學生不允許布置書面作業,其他等級的學生控制在合計1小時以內。因此,在現在的課程改革中,提高作業設計的有效性是數學專業教師的重點,同時這也是一個很大的難題。
1 布置有效性作業的方法
數學來自生活。在我們的生活里處處充滿數學。數學作業的設定是為了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更加接近現實生活,加強數學與生活教材的連接,將生活與數學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生活中認識到數學是存在的,并將數學從生活中分離出來,讓學生能夠學習到珍貴的數學開始。
人和人的各種能力有本質上的不同。因此,我們必須根據他們的適應性來教導他們,以便在心理層面上區別學生,更適當地補充和擴展知識。同樣,由于每個學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學習知識的方法和深度也不同,學習知識的程度也不同。他們為了切實達成目標,需要在不同的知識水平上照顧學生。如果分配課題,教師必須根據學生個人的不同設計不同的對象和階層分配,這樣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體驗,使用有效的演習來補充和擴展課堂學習的相關知識。在設計作業時,教師可以把作業分成三個等級:難、中等難度和簡單難度,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選擇完成一部分作業,并允許學生完成較高水平的作業獎勵完成的學生。為了達到有效性的效果。
從減輕負擔的角度來看,教師分配的作業量不是更多,而是他們是否被選擇結合成有效性很高的作業,還有能否為不同的學生分配不同的作業,能否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以及是否能幫助課堂教學。改善作業效果,從而提高教育質量。
2 改進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有效策略
為了促進數學、數學專業教育的個別發展,現在的小學算術、數學專業設計忽視了學生的實際需求,因此教師在設計數學作業時需要注意數學作業的靈活性。為了提高數學作業的靈活性。另一方面,教師結合課堂學生的學習過程,選擇與學生的學習過程相同的難度的數學作業,為了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而設計目標課題,另一方面也存在學生的個人差異。當教師安排數學作業時,為了有較強學習能力的學生,能更好地發揮綜合效果,他們可以分配更難的數學作業。例如,在“混合運用”的指導下,學習能力強、數學基礎豐富的學生完成了微級課題的話,其內容將總結店鋪助理的一天工作,進行收益比較計算店員將在3天內進行可樂銷售進行檢查,對基礎比較弱的學生分別購買3、4個商品的情況下,計算應該支付給顧客多少。
數學有生命的意義。在數學作業設計中,教師要注意強化數學運用觀念,密切作業與實際生活等學科知識的聯系,在增強數學作業感染力的同時,培養學生多樣化的思維和創新能力。比如,在“三角形”學習中,老師可以把開放作業留在家里去做,我們可以計算餐桌和茶幾的大小,記錄測量的長寬值,計算其面積。為了生存,學生可以理解自己的數學知識,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
對于小學生來說,這對老師及時有效地反饋作業具有非常實際的意義。現在數學作業的評價方法不能給學生動機。教師要改進“好、中型、優秀”等簡單的評價方法,而不是使用對詞組的評價,以顯示學生在完成數學作業的整個過程中的優點。例如,豐富的思考、獨特的想法、快速的進步、更加慎重的檢查等,形成了教師和學生之間有效的交流形式,給予學生一些鼓勵。同時,數學作業評價的內容也可以通過引入學生喜歡的漫畫形象標簽、漫畫形象圖標等來完成學生數學作業的評價和反饋,還可以讓學生喜通過具體的感覺來促進學生對數學的熱情,完成數學作業。
3 結語
簡而言之,新時代指出教育教育發展的方向,提出教師指導能力和水平的新標準和高要求。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我們必須不斷提高我們的專業質量,在創新教育的基礎上,我們必須在課后考慮到作業內容和科學設計問題。在促進小學生完成數學作業的熱情的基礎上,他們在數學課之后有了探索和學習的倡議。即使在現實生活中,當遇到相關問題時,他們也會和數學有接觸。通過提高小學數學教育的有效性,謀求核心素質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張琳.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問題與策略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9(14):272-273.
[2]董鐸.談如何布置小學數學家庭作業[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2017(12):40-40.
[3]馬秀玲.淺談小學高年級數學有效性作業的設置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9(31):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