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社會的進步和教育理念的變化,立德樹人已經成為課堂教學中非常關鍵的內容。各個階段、各個學科都在積極地將“立德樹人”融入課堂教學中,以便對學生進行全面培養,使其成為合格的人才,為社會的發展做出貢獻。作者對自身的教學經驗進行總結,思考立德樹人背景下的課堂教學策略。
關鍵詞:立德樹人;課堂教學;思考
中國人民共產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務之一是“立德樹人”,需要為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培養接班人和建設者。作為教育工作者,需要領會十八大報告會議提出的這一理念和要求,并且堅定執行。“立德樹人”為本的教育必須是教師對個人價值、教育價值的追求,而課堂作為教育的中心,是教師培養學生的重要途徑,教師應將其與學科教育結合起來,實施最為自然的立德樹人教育。
一、改進教師的教學思想和理念
教師對價值的追求本就包括“立德樹人”。教師需要擺脫傳統的教學思想,不能認為考試分數就是全部,而是要深刻地認識學科教育的精神和思維,教師需要通過學科教學完善立德樹人的過程。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教師都需要改變自己的思想和觀念,努力培養學生理性思考的能力和堅強的意志力。同時,優化教學流程和內容,將學科的課堂教學與立德樹人結合起來,創新教學,提升教學成果,并且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
二、激發學生對學科教學的熱情
基于立德樹人的課堂教學,為保證教學效果,需要教師從學生對學科教學的熱情角度出發,通過合理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熱情,使其積極進入學習狀態,參與教學活動,促使其既能夠掌握學科知識,又能夠實現“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例如:《認識生物》的教學中,這是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教學內容,且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能夠緊密結合起來,如果能夠激發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興趣,則有利于學生認識更多的生物,了解人類生存的環境、了解地球上的其他生物等知識。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將“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等相關德育知識融合在教學中,不僅可以豐富教學內容,還能夠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網絡,提升學生德育素養,實現立德樹人的課堂教學目標。
只有激發學生對學科教學的熱情,才能使其積極配合教學,進而接受“立德樹人”教育,實現提升其道德修養的教育目標,并且能夠提升學科教學的質量,從而實現學生的全面培養和發展。
三、利用言傳身教落實立德樹人
教師的言傳身教是課堂教學中實施“立德樹人”的最好方式。學生與教師接觸的時間較長,很多時候學生更喜歡模仿教師的言行,可以說教師對學生性格、品德等方面的影響很大。因此,在“立德樹人”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言傳身教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
首先,教師要“以身立教”。作為教育工作者就需兢兢業業、以身作則、教書育人,以表率行為和奉獻精神來感染學生,在保證教學活動順利進行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個性,使學生能夠全面發展。例如:教師在教學時衣著整潔、說普通話、品行端莊、注意語言的邏輯性等,講解知識點時要簡潔明了、準確等。教師要用自己的做法去影響學生,使其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教育。
其次,以德治國。教師不僅要有專業的知識結構,還要能夠以學科知識為榜樣的德性。例如:很多學生會受到社會上不良風氣的影響,缺少理想和追求,總是看到社會上不好的一面。此時教師要以良好的修養向學生傳遞正能量,用自己的說服力去感染學生,使其發現生活中的美好,將立德樹人與學科教育緊緊地結合起來。
四、德育目標放在教學核心位置
教師在明確教學目標的過程中,要有“立德樹人”的目標意識,將德育目標放在教學的核心位置。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內容,將不明顯的、分散的德育內容串聯起來,發揮出德育的教育功能,完美結合學科知識教學和立德樹人。例如:在《調查周邊環境中的生物》這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實踐活動,帶領學生對周圍的生物進行調查,而后分析并整理資料。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每個小組有一名組長,在課堂教學中敘述本組整理好的資料,當學生完成表述后,要求學生思考,形成這種生物環境的原因是什么,從而將環境教育融入學科教學中。同時,教師設計的教學目標要與德育目標結合,即要求學生不僅掌握知識,還要通過調查活動了解環境與人類生存之間的關系,將德育目標放在核心位置,使學生重視德育,并接受德育,達到立德樹人的課堂教學目的。
五、利用學科知識解決現實問題
應用知識是學習知識的最終目的。那么如何利用知識解決現實問題?這是教師思考的重點。從初中生物教學的角度出發,要增加教學與生活的聯系,使其貼近現實生活,使生物教學中充滿著生活的氣息。同時,還要立足于現實生活,結合當地的實際生活情況和生物環境,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在實際中,充分利用理論指導實踐,以便更好地解決現實問題。例如:《水和空氣還有什么用》的教學中,水和空氣都是人類生存中不可少的資源,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作用,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使學生認識到水和空氣對于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意義,并且通過教學滲透水資源和空氣污染等相關知識,增加教學深度,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出發,分析水和空氣的作用與重要性。同時,將教學延伸到如何保護環境,保護水資源與空氣,落實德育,將“立德樹人”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中。這樣的方式增加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內在聯系,能促使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合理且高效地解決現實問題。
六、結語
基于“立德樹人”背景下課堂教學,需要教師從自身的教學理念、學生對學科的熱情、言傳身教、德育目標在教學中的核心位置、對學科知識的有效利用等方面,全面實施立德樹人教育,對學生的道德、品行進行全方位培養,從而在提升學生知識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個人修養和道德品質。因此,教師應積極從“立德樹人”的角度出發,優化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周彬.論回歸立德樹人的課堂教學建構[J].中國教育學刊,2020(4).
[2]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課程教學研究所課題組. 深化課程改革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由之路[J].中國教育學刊,2017(7).
作者簡介:史平安(1980.12-), 男,漢族,甘肅通渭人,本科,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德育。
(責編? 張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