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芳
摘要:在新課改下教師需貫徹立德樹人理念,踐行新課程標準,關注學生全面成長,使德育、美育、智育等教育形式能夠融合,賦予課堂的生本性、趣味性、創新性,通過新課改推動育人活動的科學發展。其中,開放式教學作為兼具創新性及參與性的育人手段,強調學生主導,在態度開放、空間開放、課程開放、資源開放等基礎上使學生能夠思維開放,汲取知識營養,期間培育學生的思維能力、實踐能力等素養。開放式教學符合新課改要求,作者立足初中數學,探析開放式教學方略,以期提高初中數學課改質量。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數學;開放式教學
開放式教學概念與封閉式教學相對,在空間開放的前提下引領學生自主學習,強調學生掌控學習空間,在開放的教學環境下高效學習。開放式教學具有自由且不失紀律性、民主且不輕視教師引導、靈活且不脫離實際等特性,使學生可以全身心投入學習活動中。與傳統灌輸式教法相比,在開放式教學中學生的專注性、參與性、實踐性更強,繼而削減育人阻力,為提高教學的改革質量奠定基礎。基于此,為提高初中數學教學的改革質量,探析新課改下開放式教學的價值、現況及方略顯得尤為重要。
一、新課改下初中數學開放式教學價值
(一)營建民主、活躍、高效的育人氛圍
能夠讓學生身心放松的教學氛圍是良好的育人開端。相較于傳統教學氛圍,開放式教學強調由學生主控,在學生提問、實踐、討論等活動中完成學習任務,學生始終掌握知識汲取的主動權,為此學生心態更為放松,學習效果隨之優化。
(二)師生交流質量得以提高
教師通過觀察、提問、檢測等形式了解學生,旨在結合學情育人。在開放式教學過程中學生思維始終處于活躍狀態,能夠緊跟教師引導思路進行學習實踐,期間與教師圍繞學習的難點、重點、盲點深入探究,助力學生答疑解惑,繼而避免“教”與“學”不同步,在師生科學互動下提高育人質量。
(三)科學配置育人資源
開放式教學突出的特點是資源開放、空間開放,教師可以多領域整合育人資源并多渠道予以輸出,實現教育改革目標。例如,教師在進行“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教學時,可以打破教學空間的束縛,引領學生回歸生活,在生活環境中探尋內錯角、同位角及同旁內角,并鼓勵學生分享觀察的結果,在討論、總結、對比分析中得出結論,使初中數學的教學資源更為充裕,在資源開放的基礎上提高數學教改的質量。
二、新課改下初中數學開放式教學現狀
(一)開放性有余,引導性欠佳
為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有些數學教師急于在教改中淡化數學知識的難度、抽象性。雖然學生能夠主動思考、學習探究,但教師引導缺乏滲透性、科學性,使學生無法深入掌握所學內容,有些學生猶如走馬觀花般結束學習活動,學習理解浮皮潦草,降低開放式教學質量。
(二)生本化有余,創新性欠佳
教師明晰開放式教學的宗旨是通過教改引領學生自主學習,強調以人為本。然而有些數學教師卻未能在開放式教學模式上下功夫,反復運用“學生自學+教師總結”開放式教學模式,容易使學生喪失自學興趣,削減開放式教學的改革成效。
(三)規劃性有余,評價性欠佳
部分教師充分了解學情,通過精心規劃驅動開放式教學模式,給予學生自主權,實現教學開放目標,教師卻未能做好育人的評價工作,無法通過教改強化學生的核心素養,未能充分發揮開放式教學的實踐優勢。
三、新課改下初中數學開放式教學方略
(一)做好教學引導,點燃學習熱情
良好的教學引導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在開放式教學中亦不可缺少。例如,教師在進行“數據的收集、整理與描述”教學時,可率先在電子交互白板上展示一組圖片,是《歌手·當打之年》每期結束后觀眾投票信息,而后給學生開放空間,運用自學成果挖掘這些數據的內涵。基于該綜藝節目在學生群體中有一定的知名度,將學生真切了解的數據作為開放式的學習資源,更能點燃其自學熱情,通過科學引導確保“學”與“教”目的一致,學生可以主動完成數據收集、整理及描述學習任務,使新課改下初中數學開放式的教學質量得以提高。
(二)在學生開放式學習前提下提高育人模式創新有效性
立足以人為本踐行新課改,能夠使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并得到全面成長。例如,教師在進行“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學時,可將生活化教學模式應用到開放式教學的過程中,從學生的生活中汲取資源,創設例題,將學生的生活經驗帶入自學活動中,達到學習空間開放、教學資源開放的目的。如題:小紅幫助媽媽買菜,媽媽一共給了小紅100元,小紅買黃瓜2斤花了10元,買雞蛋3斤花了21元,已知小紅買西藍花的單價是黃瓜與雞蛋單價總和的兩倍,還剩余45元,請問小紅買了多少斤西藍花。學生在開放的學習空間下解答例題并分享解題成果,使之掌握應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的方法,繼而落實育人目標。
(三)賦予教學評價滲透性
教師應在過程性評價、結束性評價兩個環節下功夫,引領學生強化數學素養。以“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學為例,教師在學生通過自主分析列出方程后,應針對學生的解題思路、結果正確性進行評價;然后助力學生樹立學習信心,提升其數學建模能力、數學思維能力、運算等數學素養,在教學結束后運用思維導圖引領學生回顧所學內容,梳理一元一次方程解答思路,扎實數學基礎;最后教師針對學生思維導圖填充情況進行評價,助力學生查缺補漏,教師圍繞學生的學習盲區進行講解,使其開放式學習效率更高,并有效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分析總結等能力,達到引領學生,強化綜合素質的目的。
四、結語
綜上所述,為使新課改下開放式教學在初中數學育人活動中更為有效,教師需做好教學引導,點燃學生數學的學習熱情,在學生開放式學習前提下提高育人模式創新的有效性,賦予教學評價的滲透性,繼而營建民主、活躍、高效育人氛圍,科學配置育人資源,提高師生互動質量,助力學生提升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楊慧.新課改下初中數學開放題教學策略創新探討[J].家長(上旬),2019(12).
[2]胡彪.開放式教學在初中數學中的運用問題探討[J].速讀(下旬),2019(1).
(責編? 侯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