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明亮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中國人口結構的調整,現在的學生普遍存在畏難情緒,一遇到困難不假思索地尋求幫助,缺乏獨立思考的意識,更缺失獨立思考的習慣與能力。這對于學生的學習是極為不利的。為了改變現狀,作者結合課改精神,站在對學生一生負責的高度,將從以下三方面進行探究:實踐靈動課堂,樹立思考意識;精心設計練習,培養思考習慣;扎實鞏固練習,提升思考能力,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
關鍵詞:小學生;思考能力;培養
隨著社會的發展,中國推行了二胎政策,中國的人口結構正在發生巨大變化。以前有教師說,獨生子女的學生很難教,那現在可以這樣說,二胎時代的學生更難教。我細細想一下,也是有原因的。現在小學生的家長正是80、90后,他們長期在獨生子女的文化熏陶下,已經養成了一些“不良”習慣,比如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這個習慣的背后正反映出他們缺乏足夠的思考,而這樣的人再來引導祖國的下一代學會思考,其結果是可想而知的。
基于這樣的現實,我認為作為一名教師,我有責任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我的學生培養成一位愛思考的學生。翻閱了前人的研究成果,結合我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認為可以從以下三方面來培養學生的思考習慣。
一、實踐靈動課堂,樹立思考意識
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發現:課堂上,教師在上面認真地講,學生在下面隨意地聽,氛圍相對來說比較活躍。此時,教師提出一個問題,教室里頓時鴉雀無聲。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班風、學風等,可至少包含這一點:學生沒有很好地樹立思考意識。沒有意識的引領,也就沒有行動的跟進。有時下課之后,我也會找班級里成績也不錯但課堂上不舉手發言的學生談心。從中了解到這樣一個信息:一部分學生不是不會,而是怕問題回答錯了,同學們笑話他,這樣的學生就是不夠自信;另一部分學生都會,他認為回答這樣簡單的問題沒有意義。我也跟班級里的后進生交心,得知他們是覺得問題難度太大,憑自己現在的能力還不會回答。
基于上述事實,我嘗試在靈動課堂的基礎上專攻問題設計,其目的是設計出一套層次分明、兼顧各方的問題體系,并以此讓學生自覺樹立思考的意識。這個問題體系主要包括三個方面:1.基礎問題,主要針對后進生,目的是讓他們也能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重拾學習的自信;2.提升問題,主要針對中等生,目的是讓他們放下思想包袱,大膽思考;3.拓展問題,主要針對優秀生,目的是讓他們跳一跳感受思考的魅力。問題的設計也不是固定不變的,有時針對不同狀態的學生,這3類問題也會有交叉,形成立體的問題體系,目的是能讓學生更好地樹立思考意識,養成良好的思考習慣。我相信,只要堅持這樣訓練,一定能正確樹立學生的思考意識。
二、精心設計練習,培養思考習慣
在平時的觀察中,我發現這樣一個現象:同學們一遇到問題就放棄思考,直接向困難低頭。我覺得這與我培養學生的目標是背道而馳的。我認為:學習數學,在很大程度上不純粹是為了解決幾個數學問題,更重要的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考習慣,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基于以上思考,我在平時的練習設計中,也遵循自己的原則。每一次練習,我都會包括三個部分:1.基礎練習,這部分內容是兼顧所有學生,簡單地說就是每一位學生都要會,平時我很重視學生基礎練習的完成情況,如果學生有困難的話,我一定要幫他們弄懂了才能回家。2.提升練習,這部分內容大部分學生都要很好地完成,這是培養學生良好思考習慣的關鍵。因為這部分練習,只要你認真思考,細心答題,都是可以做對的。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很好地體驗思考給他們帶來的成就感。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剛接手一個班,我會很關注,一開始,學生可能會有點不適應,等習慣養成之后,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效果相當好。3.拓展練習,這部分內容是給優秀生準備的,他們不屑于平時課堂上的問題難度,為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勇攀知識高峰,我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每節課都會留1道思考題。當然這個思考題的難度也不是說一下子就難到極點,學生無法解答,而是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讓他們在解決思考題的過程中,逐步培養他們更好思考的習慣。每節課的學生練習,我都要求自己精心設計,力求科學,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思考習慣。當學生養成良好思考習慣的時候,會反作用于我的教學,從而達到教學相長的樣態。
三、扎實鞏固練習,提升思考能力
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社會也在發生變化,有目共睹的一個特點是浮躁。而這種浮躁的現象也存在于學生平時的學習過程之中,最顯著的表現是改作業不定心,也就是鞏固練習不扎實。我所遇到的學生中,有的學生在改計算題的時候,把之前錯的答案又重新寫一遍就交過來給我批,而這題真正的錯誤是題目的數據抄錯了。但是他為了快速完成訂正任務,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先“閉”著眼睛改上來再說,這樣的訂正,一點都不能顯示思考的痕跡,更別提思考能力了。
有的學生在做解決問題的時候,他沒有真正讀懂題目意思,就開始下筆答題。我把這樣的學生稱之為“不會審題”的一類,而這一類正是不會思考的學生,但凡他能思考一下,學習效果也還是相當樂觀的,因為他們不是笨。因為我也有責任,是我要求他們不要磨嘰,能一秒做完的事情不要兩秒完成。有的學生我在分析練習卷的時候,他聽得很認真,但等到他自己訂正的時候又不會了,為了完成任務,就把答案改在上面。其實出現這樣的現象是正常的——聽的時候懂了,做的時候不會。這一現象恰恰很好地說明一個問題:學習數學必須要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這類學生就是在聽的時候沒有思考,他沒有帶著問題去聽,等改正的時候自然也就不會。
四、結語
學生思考能力的培養需要教師站在理論的高度,用心去培養,科學去調動。我們只要深入研究課堂,精心設計練習,扎實鞏固練習,善于觀察,學會引領,用真心去教育他們。我相信:學生的思考能力一定會有一個質的飛躍。
參考文獻:
[1]陳閩鋒.在數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J].考試周刊,2014(40).
[2]劉昌郴.在問題解決中促進小學生數學思考能力的培養[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2(22).
(責編? 翁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