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足興
摘要:現(xiàn)在中國教育在不斷地進行改革,而教育改革的培養(yǎng)目標是培養(yǎng)具有綜合素質的學生。為了實現(xiàn)這個目標,教育部對現(xiàn)在的中國教育進行改革。改革中,對歷史這門學科加入核心素養(yǎng)這樣一個新元素。在當今社會對全面發(fā)展型人才需求日益增多的情況下,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能力,對學生今后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高中歷史;教學方法
傳統(tǒng)教學模式只是一味地讓學生學習該學科的各種知識點,而并不考慮對學生其他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成為學習的工具,這使他們在校園階段只懂學習,不懂全面發(fā)展自己。我在歷史這門課程中加入核心素養(yǎng),對核心素養(yǎng)這樣一個新名詞進行解釋,并且對如何在歷史這門課程中加入核心素養(yǎng)提出一些解決方法,希望對歷史教學做出貢獻。
一、介紹核心素養(yǎng)
在我國教學改革中,對核心素養(yǎng)進行介紹。核心素養(yǎng)主要分為兩大方面:第一方面是對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使學生在高中時期塑造正確的價值觀;第二方面是對學生的思想進行培養(yǎng),使學生擁有歷史思維能力,幫助學生擁有學習歷史的方法。下面針對這兩個方面作出簡要分析,簡單地介紹核心素養(yǎng)所表達的內涵。
(一)道德方面
在歷史這門課程中加入核心素養(yǎng)這個新元素,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意識。例如在講鴉片戰(zhàn)爭這一門課時,教師向同學們講外國侵略者對中國的掠奪,而中國人民不屈不撓,面對兇狠的侵略者勇往直前,體現(xiàn)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教師通過對鴉片戰(zhàn)爭的描述,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意識,使青年學生在國家危難之際,能夠勇往直前,為國家貢獻自己一份力量。因此,在歷史這門課程中加入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意識,使學生明白什么是正確與錯誤,以及今后應該做什么樣的人。
(二)思維方面
第二方面是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在歷史學習中,學生經常為記不住事件時間而煩惱。這是由于學生無法系統(tǒng)地整理這些事件的時間,在加入核心素養(yǎng)這個新元素之后,教師可以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培養(yǎng),使學生有能力建立一些思維導圖,整理這些事件的時間,在學生記憶這些事件時間的同時,能夠得心應手。因此,在歷史教學中加入核心素養(yǎng),有利于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點時,對自身思維能力進行培養(yǎng)。
二、高中歷史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的措施
在歷史教學中加入核心素養(yǎng),是教學改革的一大創(chuàng)舉。但是在歷史教學中加入核心素養(yǎng),需要采取哪些措施,才能達到應有的效果呢?針對歷史教學的特點,我提出一些措施:歷史教師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使學生主動學習歷史,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其次,教師可以加強對學生的了解,關注學生的思維特點,從而在課堂中加以應用,使學生與教師產生共鳴;最后師生之間應該加強溝通交流,這種溝通交流是平等的,不僅指教師了解學生的思想,學生也會了解教師的思想,教師在下達一些指令時,學生明白教師的意圖。下面針對這些措施做出簡要分析,希望能夠對教學有一些幫助。
(一)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一切能力的培養(yǎng)都是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的,學生只有愿意學習、主動學習,教師才能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因此,教師需要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而主動學習的前提是學生需要對這門課程感興趣。如果學生對這門課程不是太喜歡,教師又怎么能夠要求他們主動學習呢?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講一些有意思的歷史小文章,增加課堂學習的趣味性,并且在課下布置作業(yè)時,可以向同學們推薦一些有趣的歷史電影,使學生漸漸喜歡上歷史,提高學生對歷史的興趣,從而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
(二)教師加強對學生的了解
在歷史教學中加入核心素養(yǎng)這樣一個新元素,意在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全面發(fā)展能力。在這樣一個過程中,教師只有加強對學生的了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在教師加強對學生的了解方面,教師可以通過聊天的形式,對學生的思想特點、現(xiàn)狀以及學習動機進行了解,從而在教學課堂中采取相應的措施。教師只有加強對學生的了解,才能在教學中不斷改進,增加學生的綜合能力。
(三)師生之間加強溝通交流
師生之間加強溝通交流是雙向的,不僅是教師對學生通過溝通進行了解,還有學生在與教師的溝通中,對教師的思想進行了解。學生對教師的思想進行了解,是極為重要的。因為在很多時候教師向學生發(fā)布一些指令,而學生并不理解教師的意圖,從而導致學生與教師之間產生分歧。這些分歧本是可以避免的,但是由于教師與學生之間溝通不夠,使分歧逐漸加大。試問當師生之間產生隔閡時,教師又怎么能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呢?所以師生之間應該加強溝通交流,使學生理解教師的做法,明白教師的良苦用心,再積極主動地執(zhí)行指令。
三、在歷史教學中加入核心素養(yǎng)的意義
在歷史教學中加入核心素養(yǎng),對學生自身發(fā)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這種意義主要分為道德和思維兩個方面:在道德方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正確價值觀,使學生在今后的發(fā)展中有正確的價值觀指導,使學生在提升自身的同時,其道德境界也不斷提高,從而成為一個報效國家的人才。而在思維能力方面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在學習歷史過程中,運用這些思維能力解決各種歷史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由此可見,在教學中加入核心素養(yǎng),對學生自身發(fā)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應該重視該元素的加入,并且使其融入歷史課堂,使其成為歷史課堂中的一部分。
四、結語
我針對歷史教學中加入核心素養(yǎng)進行分析,對其這樣一個新概念進行探討,核心素養(yǎng)主要分為道德和思維兩個方面。而針對在歷史課堂中如何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教師應該提高學生對于歷史的愛好,使學生主動學習本門課程,并且應該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這種溝通交流是雙向的,使學生能夠了解教師的意圖,教師能夠了解學生的想法。因此,在歷史教學中加入核心素養(yǎng)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李西祥,李金萍,劉甜甜,何嘉偉.淺論高中歷史與核心素養(yǎng)關系[J]. 教育部,2018(1).
[2]喻莘博.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中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現(xiàn)代交際,2020(6).
(責編? 翁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