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淮南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是淮南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語文教學作為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具有其他學科無法取代的優越性。將淮南優秀傳統文化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僅讓孩子們從小就感受到家鄉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熱愛家鄉,弘揚家鄉優秀文化,更加有助于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語文綜合素養,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關鍵詞】淮南? 優秀傳統文化? 小學? 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15-0025-02
引言
淮南歷史悠久,人才輩出,風景優美,蘊藏著豐富的文化資源,如戰爭文化、豆腐文化、飲食文化、推劇文化等一系列具有地方色彩的優秀文化[1]。弘揚淮南優秀傳統文化是每個淮南人肩負的責任與義務,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滲透淮南地方優秀傳統文化,有利于從小培養孩子們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意識,并不斷提高語文綜合素養。
一、將地方優秀傳統文化運用在語文教學各環節,是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方式之一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蘊含的優秀傳統文化精彩紛呈。語文教學作為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具有其他學科無法取代的優越性。文明如水,潤物無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有效滲透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讓學生從小了解豐厚博大的中華文化,關心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營養,進而提高其文化素養[2],是我們語文老師必須認真思考并切實付諸實踐的重要問題。
小學生正處于啟蒙初期,受接收能力、分析辨別能力等綜合因素的影響,有些道理是不能正確理解的,因此,在學習傳統文化時,不能一味崇拜、盲目接受,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如何讓學生傳承和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結合多年教學和實踐經驗,作者認為著重將反映當地歷史、風俗習慣等貼近學生生活和實踐的地方優秀傳統文化運用在語文教學各環節中,增加學生對家鄉特色文化的自豪感和傳承地方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感,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是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方式之一。
二、多措并舉,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傳承淮南優秀傳統文化
1.在閱讀教學中滲透淮南戰爭文化
閱讀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旨在增加學生基礎語文知識、培養學生語文素養、提高他們閱讀能力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3]。語文課本上涉及地方優秀傳統文化內容較少,難以滿足學生獲取當地傳統文化知識的需求,因此,在閱讀教學中適度地加入有關地方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可以彌補教材內容脫離學生實際生活的缺憾。
如在學習《赤壁之戰》時,教師可以由此拓展,把發生在淮南的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淝水之戰”的相關內容,整理成章發給學生閱讀;或者讓學生課后查找關于“淝水之戰”方面的資料并仔細閱讀,完成教師設定的問題,譬如:“淝水之戰”發生在淮南什么地方?為什么說“淝水之戰”是以少勝多的戰役?給后人留下了哪些歷史上有名的典故?等等。當然,也可以要求學生通過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等成語,查找、閱讀關于“淝水之戰”方面的材料。
由于是閱讀發生在自己家鄉的歷史故事,學生會懷著一種與生俱來的親切感,閱讀興趣濃厚、情緒高漲。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把淮南文韜武略的戰爭文化根植于腦海中,同時,也切實提高了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2.在寫作教學中體驗淮南豆腐文化
寫作教學應貼近人們實際生活,教師在引導學生關注文化、熱愛生活、表達真實情感的同時,要讓學生樂于提筆,勇于表達[4]。地方優秀傳統文化因蘊含著生動形象的寫作素材,適合應用到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兩者的結合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寫作興趣、鍛煉寫作能力、提高細致觀察能力,更加有助于傳承地方文化、提升語文寫作教學質量。
淮南八公山豆腐飲譽海內外,豆腐文化儼然成為了淮南標志性名片。在寫作教學環節,組織學生參觀豆腐生產廠區,體驗磨豆漿、點膏、壓制等做豆腐的全過程,然后要求學生圍繞參觀體驗過程進行寫作訓練。這樣的寫作教學,既讓學生了解了淮南豆腐文化,把豆腐文化牢記于心,又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寫作來源于實踐體驗,來源于日常生活,來源于細致入微的觀察,增加學生寫作的興趣,樂此不疲,教學效果自然會顯著提高。
3.在口語交際教學中傳承淮南飲食文化
“吃”是人類生存發展的第一要素,是我們日常最多的話題之一。淮南飲食文化歷史悠久,極具特色,有家喻戶曉的淮南牛肉湯、赫赫有名的壽縣“大救駕”、婦孺皆知的上窯馓子等,尤其是特色糕點壽縣“大救駕”最富傳奇色彩。
口語交際,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重在訓練學生思維的條理性以及語言表達能力,要讓學生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善于傾聽、初步學會文明表達與人際溝通,發展合作精神[5]。在口語交際教學中,結合教授內容,創設情境,添加淮南地方飲食文化內容,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身邊的美食,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說話興趣,激發學生的表現欲,讓學生在暢所欲言中拓展思維,加強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如在學習《中國美食》這篇課文時,要求學生談談家鄉淮南有哪些美食,并要用自己的語言把這些美食串連起來,形成一篇《家鄉的美食》口頭小作文,用來宣傳淮南的美味飲食。這些飲食,學生或親自吃過,或通過各類媒體見過,或聽別人說過,討論熟悉的話題會讓孩子們倍感親切,興致盎然。這種教學方式,不但讓學生更加了解淮南傳統飲食文化,對于提升口語交際教學質量也是百利而無一害。
4.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弘揚淮南推劇文化
語文綜合性學習,是讓學生主動探究、培養團結合作的重要方法,讓學生在喜愛的自主活動中提高語文綜合素養[6]。開展語文綜合性實踐活動不但有益于培養學生語文素養,更是對學生進行地方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徑。
如在學習《我的舞臺》、《月光曲》時,組織學生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了解具有濃郁鄉土氣息和顯著地方特色的淮南傳統戲曲——推劇。通過綜合實踐活動,發揚淮南推劇文化極具現實意義。如讓學生請教長輩或他人,咨詢了解淮南推劇藝術;讓學生做調查問卷,探究推劇的起源、唱腔、劇種;引導學生讀一些介紹推劇的圖書;組織學生辦一期“家鄉推劇知多少”手抄報;鼓勵學生參加校內開辦的推劇學習班,學唱“四句推”,讓學生體驗推劇文化濃郁的鄉情鄉味、享受戲曲文化的格外情調、陶冶學生的藝術情操,進而傳承推劇文化。
各個地域的地方優秀傳統文化都是豐富多彩的,傳承地方優秀傳統文化的方式方法也各式各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同一種地方優秀傳統文化可以滲透于不同的教學環節中,同樣,在某一種教學環節中也可以同時應用多種地方優秀傳統文化。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靈活應用,加大地方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力度,并實現有效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教學目標。
結束語
地方優秀傳統文化貼近我們的實際生活,是人們成長的基本土壤,是一個地方的人們的情感之根,“根深才能葉茂”,把地方優秀傳統文化滲透到小學語文教學中,讓學生從小口誦之,耳聞之,目視之,腦記之,心觸之,引導學生走進傳統文化、了解傳統文化、熱愛傳統文化,進而將地方傳統文化傳承、弘揚下去。
參考文獻:
[1]張開芳.“壽縣地方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以壽縣實驗小學為例[D].淮北師范大學,2018.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劉金蜜.襄陽地方文化在宜城市初中語文教學當中的利用現狀與調查分析[D].延邊大學,2015.
[4]劉穎.淺談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傳承與弘揚[J].課程教育研究,2017(36):65-66.
[5]麥會.試論小學語文教學中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滲透[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9):34.
[6]張秀霞.如何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語文教學[J].古今語文,2018(12):275.
作者簡介:
魏榕,女,出生于1972年1月26日,1996年畢業于安徽師范大學,學士學位,現任淮南市第26中學小學部語文教師和班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