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飛
【摘? 要】印制專業要求掌握相關專業理論知識,但普遍缺乏對審美的教育,藝術修養不夠,不僅印刷品質得不到保障,也無法為出版工作提供意見并體現價值。本文從印制人員審美教育的現狀出發探討印制專業的審美教育的重要意義,并對審美教育的幾種主要方式進行介紹。
【關鍵詞】印制;印刷;藝術;審美;審美教育
引言
現代印刷復制具有技術和藝術的雙重性特點,無論印刷理論和工具、印制方法和技術多么完美,最后還要滿足客戶的見解和需求,以藝術家般審美眼光來評判印刷品的品質高低。按照傳統印刷復制理論已達不到理想的印刷效果,這針對于印制專業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們還應具備藝術家般的審美眼光和藝術修養,印制從業人員急需加強審美教育。
1.印制專業審美教育的現狀
從我國文化部于1960年創辦文化學院招收第一屆印刷工藝學校本科生開始,國內便開創了印刷專業高等教育的光輝歷史。印刷這門古老的專業技術,在科學技術的不斷變化與融合擴充中煥發了新的活力,成為了集數學、物理、化學、計算機、管理、美學等多種學科一體的綜合性學科。我國的印制崗位從業人員一般多來自印刷相關專業的普通高等學校或高等職業學校的畢業生,該專業招收的的生員大部分是普通文化類考生,而非藝術類考生。他們與藝術類畢業生相比優勢在于文化課基礎很牢固,經過幾年的學習后不僅能牢固地掌握印刷專業知識理論,作為應用型人才也具備一定的實踐技能。但與藝術生相比,他們往往缺少對藝術的鑒賞能力和審美意識,普遍缺乏對印刷產品的藝術素養,這是因為大部分印刷學院雖然開設了裝幀藝術設計等專業,卻只有藝術生才能系統深入地學習藝術課程,部分藝術課程通常只做為印刷專業的選修課程,印刷專業的學生根本接觸不到藝術、美學方面完整的知識。印制專業從業人員很難繼續獲得審美教育,藝術修養普遍得不到提高,即使提供再好的印刷設備和手段,也難以制造和印出精美效果的產品。
2.印制專業審美教育的重要性
2.1 審美教育可以提高產品質量
審美教育對印制專業從業人員十分重要,其結果會直接反映在印刷產品的質量提升上。印制人員經過一定的審美教育訓練,會對審美效果有充分地理解,能夠準確把握作品的思想內涵,能根據內容決定藝術風格,將審美感受充分體現在產品的品質上。審美教育可以使印前制版人員提升對色彩的管理,能根據不同的原稿特性采用對應的工藝,使制作的圖像文件不僅符合印刷工藝要求,又能保持較高的還原性,令圖像的清晰度、階調的再現力和色彩再現力達到滿意的效果。審美教育也能使印刷操作人員將審美意識和藝術修養貫穿在印刷、印后的過程,融入自己對原稿藝術特點的剖析、藝術意境的理解,將審美取向融合到圖像處理和工藝操作工序上,印刷復制出具有審美水平的高品質的產品。隨著高質量出版時代到來,印刷產品的質量不能滿足于印刷品外觀的一般質量標準,還應體現在對藝術效果的深層次追求,印刷產品質量是與藝術修養和審美水平成正比的,有人曾歸納公式為:精品圖像印制=(高質量原稿+先進的硬件、軟件+CTP數字化工作流程+優質物料+標準工作環境+印刷全程色彩管理+優秀的專業人才+各部門良好的配合)×審美水平和藝術修養。可見,審美教育提升了印制人員的審美水平和藝術修養,并加倍提高了印刷產品的質量水平。
2.2審美教育可以實現自身價值
目前,當代教育出現了一些誤區,往往側重于專業技術教育,人們重視理工學科,輕視人文學科,缺乏人格教育,就容易造成人性的分裂。審美教育能夠彌補當代教育的不足,它是將自然界、社會、精神中一切美的形態對人進行陶冶和凈化,把對立的感性沖動和理性沖動結合起來,使人性得到解放獲得自由,成為一種人性的教育,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種自由全面發展在馬克思看來是人類實踐的合目的性和合規律性相統一的過程,當能自身圓滿的對象達到合目的性和合規律性的和諧統一才能使主體進行合目的性和合規律性的美的創造,美的創造正是與印刷生產等實踐活動密切相關的,美的實現體現了印制人員自身的力量和價值。印制產品作為創造性勞動成果之所以顯得精美,正是因為其中顯示了人的本質力量,是印制人員自身本質力量的物態化,通過勞動的產物來體現和實現自身價值。可以認為,正是解放人性的審美教育促使人進行“自由”而又“自覺”的審美活動,并在活動中投入自身的才能、智慧、力量,通過客體實現自身的本質力量和人生價值。
2.3審美教育可以提供參考意見
審美教育促進了人的全面發展,使審美能力得以提高,而審美又是透過印制環節得以最終實現的。一本書從書稿到書籍產品需要經過裝幀設計和印刷等環節。裝幀設計者賦予書稿以書的形態,但這只是從方案、圖紙上進行的設想,如果要形成裝幀實體,還需要經過印制設計和印刷生產實踐活動。這就要求設計人員在設計書刊時,不能只從審美角度出發,也不能只從方便印刷和裝訂的實用角度出發,而是應將兩者結合起來并進行綜合考慮,既要使印刷品美觀,又要保證實用,美的形式既要符合內容,又得顧及到印制成本。裝幀設計不是憑空任意捏造,而是基于印刷技術來設計產品,從封面、正文、材料、開本到印刷裝訂進行整體設計。因此,對印制專業人員的審美教育顯得尤為重要,一方面能為裝幀設計提供符合印刷工藝的參考意見,另一方面使印制設計能照顧裝幀設計,從審美角度為印制設計提供思路建議。兼顧二者之長,做到知己知彼就可以讓印制員在和裝幀設計者的溝通銜接上更順暢,能提前化解很多矛盾,利于生產出好的產品。
3.印制專業審美教育的方式途徑
3.1 開展對藝術品欣賞的基礎訓練
對印制專業人員進行審美教育,就要從審美的基礎訓練開始,需要把握審美特征,提高藝術鑒賞能力。 審美特征分為原作的審美特征和印刷品本身的審美特征兩部分,原作的審美特征是作者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創作的每件作品所表現出的鮮明主題和獨特氣質,給人美的享受,在印刷復制前應當把握作品的藝術風格,如地域性、民族性、時代性等。印刷品本身的美學特征體現在對原稿的忠實再現和藝術加工,合理選擇符合人們審美的圖形、色彩、構圖、材料、工藝。優質的印刷品的審美特征是外觀干凈整潔、精美悅目;圖像鮮明、色彩亮麗、層次豐富、質感清晰;圖形套印準確,嚴絲合縫;印刷墨色均勻,平整光潔,接版色調一致;用料考究、工藝精致。學習抓住作品的審美特征,同時還要培養自己的藝術鑒賞能力,要從藝術的本質上對藝術進行認識。藝術的本質不是固定的,藝術可以看成是一種模仿和再現,也可以當做是情感的表現和傳遞,藝術還被稱為有意味的形式,可以在藝術中歸納出形式規律。因此,可以從印刷品的藝術本質著手,從印刷角度研究印刷品對原稿的模仿、再現,從色彩、材質來探索印刷品的情感表現力,從圖形、字體、版面、開本、裝訂等方面分析印刷品的形式,提高藝術的鑒別能力和欣賞能力。
3.2 進行美學和藝術方面的專業學習
對印制專業人才投入審美教育,經過美學領域專業學習,可以將他們培養成為既有形象思維,又有邏輯思維的復合型人才。對美有悟性,對色彩敏感,藝術素養高,又精通高新印刷技術的人才不多,印制崗位急需培養這類人才,將審美靈感與印制技術相結合,制作出精美優質的印刷品,以滿足出版界日益增長的審美要求。藝術專業培訓課程可以是多流派、多類別的,如包裝設計、平面設計、美術作品、工業設計等,通過學習藝術表現所使用的視覺工具,如形體、空間、線條、色彩、明暗、對比、平衡等,可以增強感性認識,豐富設計語言。可以為學員開設繪畫基礎訓練,通過學習美學法則如色彩和線條疏密的對比與協調等方面調動形象思維,培養對形象和造型的觀察力。值得注意的是,繪畫基礎訓練不是全部,繪畫可以借用到裝幀設計上來,但繪畫不等于設計,繪畫是服務設計的。裝幀藝術在造型、色彩等藝術手段上與繪畫有同一性,但也有個性特點。
裝幀設計所表現的形象往往不是對自然忠實的模仿,而是經設計師用裝飾手段進行美化過的,因此要了解裝飾美學的原理、作用、規律。如果想要深入學習,還應到高校或職業教育場所參加專業的繼續教育,不少高校就開設了美學或藝術設計科目的在職培訓班,通過自主的學習可以大幅提高印制人員的專業素質。
3.3 組織參加審美交流活動
印制專業人員還應多參加一些提高審美水平的活動,如畫展、攝影展、藝術講座,多和藝術家切磋、交流,多了解藝術工作者的想法、思路。在活動中應對作品的形式、形象展開討論,對內容內涵理解分析,對藝術流派、風格進行把握,這種面對面的交流就不僅能培養印制人員對藝術的興趣,還能快速提高個人對藝術品的鑒賞能力和審美眼光。對原稿有了專業的理解、分析能力和藝術修養,不僅可以構建起完整的知識結構,還可以運用到印制設計和印刷操作上去,提升印刷品的審美效果。另外,印制人員在印刷時聯系客戶跟屏調色、看樣追色的過程中,有機會接觸作者、裝幀設計師,可以進一步追蹤設計師、藝術家的想法,了解他們希望其作品達到的色調特點,體會他們創造美的藝術境界,從而積累自己的審美知識。最后,對藝術和審美的了解不能局限在繪畫美術等層面,要多參加各種藝術活動,如書法、音樂、戲劇、文學、詩歌、電影等,多認識文藝界的朋友,可以相互學習、彼此影響,使藝術素質、文藝修養得到綜合提高。
參考文獻
[1]劉寧俊.漫談我國印刷教育[J].印刷世界,1998(6):40-41.
[2]劉寧俊.論印刷產品的還原性[J].廣東印刷,1998(5):20-21.
[3]殷幼芳.滿足出版人的審美要求,完成從印刷匠人到印刷藝人的轉變(下)[J].印刷技術,2011(09):46-48.
[4]肖朗.論審美教育在當代教育中的重要性[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2):77-79.
[5]朱寶信.自由而全面發展:合目的性與合規律性相統一的過程——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研究[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02):5-10.
[6]張介明.編輯美學的理論思考[J].編輯學刊,1992(02):34-39.
[7]張慈中.裝幀設計工作的幾個問題[J].編輯之友,1981(3):117-126.
[8]劉彩鳳.基于印刷技術的書刊裝幀與設計[J].中國出版,2006(8).
[9]陳暢.論高職包裝印刷專業審美教育[J].包裝學報,2011(03):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