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曉辰
【摘 要】《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 年版)》提出“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文化對人是一種隱性的潛在的影響,它通過活動作用于人的思想觀念,又通過人的行為活動表現出來,所以數學文化需要通過教學實踐來促進學生的發展。數學文化教學以數學背景知識、數學家的故事、數學趣聞與數學史料等為主要教學內容,采取滲透式、閱讀式、主題式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數學方法和數學精神。
【關鍵詞】數學文化;教學模式;價值取向
一、數學文化教學的教學內容
目前,小學數學教材對于數學的文化價值給予了突出強調,它結合所介紹的數學知識,介紹了很多數學的趣聞、數學發現、著名的數學家的故事等,這些豐富的數學文化內容呈現給學生了一個美妙的數學世界,使學生真正理解了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道理,也使學生對數學認識更加趨向全面化。
(一)數學背景知識
美麗的自然環境,熟悉的生活場景,高雅的藝術享受、神秘的科學現象、寶貴的生命健康……無不隱含著“數與數量關系”“點、線、面”“平移、旋轉、軸對稱”“對應與推理”“隨機現象”等數學概念,生活中充滿了“數”和“形”的故事。
(二)數學家的故事
了解數學家的故事,你會發現數學家很有魅力。所以,“數學王子”高斯從小就喜歡數學;所以,眼睛失明的歐拉克服種種困難堅持研究數學;所以,笛卡爾從蒼蠅爬行中創立了坐標系;所以,劉徽想出了千古絕技“割圓術”……數學家在數學活動過程中形成數學思想、數學方法、數學精神,他們在數學活動中表現出的思想和行為就是一種數學文化的體現。
(三)數學史
從古人的結繩計數,到世界通用的阿拉伯數字;從十進制計數法,到二進制在計算機的廣泛應用;從算籌、珠算、再到計算機每秒數億次的計算;從圭表計時,到原子鐘的精確計量;從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到黎曼幾何的發展……它們見證著數學發展的光輝歷程!
(四)數學趣聞
數學趣聞、趣題是在數學發展歷史長河中形成的,對數學發展、數學應用和數學教學等方面起過或仍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學中融入數學趣聞、趣題,以數學學科本身特有的魅力去吸引學生,讓學生通過探索領悟數學的奧秘,品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學中融入詩情畫意,使學生領悟數學知識的豐富、數學思想的博大、數學思考的美妙。
二、數學文化教學的教學模式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引領學生進行“讀數學”的數學課外閱讀,并在此基礎上開展主題式數學文化教學是數學文化教學的主要方式。這三種方式既各自獨立,又前后銜接——在滲透時引領閱讀,在大閱讀后進行主題研究,學生對數學文化的學習和認識不斷拓寬與深入。
(一)滲透式
結合教材教學內容,搜集、整理、提煉相關數學文化教學內容,以教材為主線,輔以數學文化內容,制定教學方案。如,一個數學概念如何產生?又如何演進?一個知識邏輯結構是怎樣發現和形成?在課堂教學中再現當時的歷史背景,在與古人和數學家一同“做數學”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原創數學的樂趣和創造的艱辛,感受數學思維的靈活性和多樣化,感受數學背后的科學、人文精神。
(二)閱讀式
隨著“社會數學化”推進,現代及未來社會要求人們具有的閱讀能力是一種以語文閱讀能力為基礎,包括數學閱讀能力、科技閱讀能力在內的綜合閱讀能力。激發小學生“讀數學”興趣,匯編小學生“讀書學”讀本,推薦小學生“讀數學”書目,提高小學生“讀數學”數量,指導小學生“讀數學”方法,通過“讀數學”的數學“大閱讀”傳播數學文化,培養人文精神,凝聚實現民族復興的磅礴力量!
(三)主題式
比如以“數是怎么來的?”為主題,探究從遠古人類的實物計數,到七大文明體系的計數符號和計數方法的發展,體會其中包含的數學思想,感受十進位值制計數法的美妙和價值,感受探究的樂趣!
三、數學文化教學的價值取向
數學文化的教育價值包括知識之諧、方法之美、探究之樂、能力之助、文化之魅和德育之效,而根本是通過數學文化素材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經歷數學思考,領悟數學思想、數學方法和數學精神。
(一)數學思想
數學教學的最終價值取向,是要讓學習者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來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來表達現實世界,而數學的眼光就是抽象,數學的思維就是推理,數學的語言就是模型。數學基本思想聚焦于抽象、推理、模型,它是數學產生和發展所必須依賴的那些思想,也是學習過數學的人應當具有的基本思維特征。
(二)數學方法
數學的實質在于有一套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普遍理論和方法。數學在其發展過程中,在解決諸如不變與變,有限與無限,部分與整體,具體與抽象,離散與連續,確定與隨機,精確與近似等矛盾的過程中,形成了特色鮮明的科學思想和方法。
(三)數學精神
數學有一種“自我生長”的力量,那就是數學的理性精神。一步步的推理,客觀、冷峻、嚴密,仿佛她不依靠人類的探索,而是一直在那里,等著被發現。數學的理性精神與對數學的探究精神是支撐著數學家研究數學進而研究世界的動力,也是學生學習數學、研究世界的最原始、最永恒、最活力、最喜悅的動力!經過長期的數學文化學習和熏陶,縝密嚴格的思維習慣,深入細致的洞察和抽象概括能力,客觀嚴謹的邏輯推理和判斷能力會全面提升,從而塑造學生的思維品質。另一方面,數學文化打造學生意志品質,培養學生堅強的毅力、百折不饒的精神,有條不紊地處理頭緒紛繁的事物,并依據客觀事實做出判斷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李大為.數學文化下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5(12).
[2]陳珍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的意義與策略[J].當代教研論叢,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