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倩
【摘?要】美術作為人類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和人們的社會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在人類的文化生活中,美術所起到的社會功能、認知功能、教育功能及審美功能都是不可言喻的。而在高中美術教學中著力實施鑒賞課就是為了高效發揮美術的教育和審美功能。本文圍繞調節課堂氛圍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豐富教學方法注重美術鑒賞及教師加強自身素養做研究型的專業教師這三個方面展開論述。
【關鍵詞】審美能力;高中美術;鑒賞
由于高中美術的鑒賞課具有一定的難度性,所以從目前的教學狀況來看還存在著許多問題。而為了提高高中生的審美能力和美術教學的實效性,發揮美術教育的真正意義和作用,就需要大力挖掘美術鑒賞課的促進作用。那么,針對高中生的身心發展和社會因素等現狀,教師應該如何有效發揮美術鑒賞教學的作用呢?
一、活躍課堂氛圍,促進師生交流
美術鑒賞課主要是在課堂上展示優秀的美術作品,讓學生進行交流和感悟。如果把學習的過程看做是心靈和經驗相互作用的過程,那么感受和體會美術作品的過程就能稱之為美術鑒賞。所以在鑒賞課堂中,教師要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積極活躍課堂氛圍,了解學生的生活感受和體驗,使學生在美術作品中探索生活中的藝術規律并感受藝術的存在。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就是在美術鑒賞的過程中,使作品和學生的情感產生共鳴,通過藝術的魅力使學生內心情感得到凈化,同時提高學生對美的認知和把握。
在鑒賞課上,教師除了積極調動課堂氛圍之外,更要注重師生之間的交流,利用提問、討論及探究的交流方式把學生引入到美術作品中,從而達到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教學目標。因此,教師要提前設定好教學目標,并制定針對性的教學提問,讓學生充分地去思考和探究。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注重自身的啟發和引導的作用,首先,引導學生對美術作品進行自主瀏覽,并大致概括出作品中直接可見的視覺現象;接著,引導學生進一步對作品的造型特色進行觀察和分析,這個階段就需要學生注入更多的精力和耐心,展開深入細致的賞析;最后,鼓勵學生積極分享個人對作品的理解和情緒感受,發揮學生的主觀意識。在學生完成反復地觀察和交流討論之后,教師再進行綜合性的評判,對學生的審美進行歸納。師生之間的高效互動,可以使教學更具有問題性和探究性,從而激發學生對美術鑒賞的興趣。所以,在美術課堂上,教師要緊扣學科特點,強調審美的重要性,利用師生之間的高效交流,對美術作品的形象美及內在美進行全面的把握。
二、豐富教學方式,提升鑒賞能力
美術鑒賞課又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所以教師要充分把握它的重要性和實效性,為課程做好充分準備。首先,對于高中美術課程教材,教師要明確和掌握教材中的知識點和重難點,再根據課本內容收集更多相關的資料,同時設計好教學方法,為教學的順利展開做好充分準備。在教學前,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和現有經驗設計鑒賞任務和教學目標,讓學生在參與教學時有明確的方向感。在教學中,教師要把學習的主體地位交給學生,認真聽取學生的想法和不解之處,并鼓勵他們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同時給予其委婉的更正和輔助,教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生活和藝術的聯系,不斷培養和提升審美意識及能力。
例如,在“體驗中國畫之美”的鑒賞課中,教師就可以通過對水墨畫視頻的賞析來引起學生的注意,使其初步了解中國畫的作畫方式。為了使學生對中國畫的寫意和工筆有所了解,并對人物畫、山水畫和花鳥畫的題材特征有所掌握,教師就可以展示不同時期的具有代表性的中國畫,讓學生進行對比和總結,尋找出各自的特點。最后,再進行《清明上河圖》的展示,讓學生對中國畫有更深入的觀察和理解。通過使學生接觸更多優秀的中國畫作品,對作畫方式、特點及題材都有更多的學習和了解,在提高學生美術情操和審美能力的同時,更能增強其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再例如,關于“服飾藝術美”的鑒賞學習,能開闊學生的眼界,提高學生對服飾藝術的欣賞能力和自我包裝能力,使其樹立正確的審美意識。綜上所述,從古到今的藝術美都能在美術鑒賞課中得到展示,不僅能使學生對特定的歷史時代有所了解,更能使學生與時俱進,緊跟時代美的步伐,得到美的享受和內心情感的升華。同時,在鑒賞課中,能使學生對美術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通過正確審美觀的形成而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
三、提高教師素養,注重專業研究
在美術鑒賞課中,教師要注重提高自身素養,講究學習技巧的傳授和美術知識的灌輸方式。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和水平制定全面有效的教學方式,爭取為每一位學生都提供出最大限度的發展空間。教學不能只注重結果,更要注重過程的完整性,學生只有在感受美、體驗美和評價美的過程中才能充分有效地掌握美術基礎,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尊重,在教學過程中氣氛和諧,師生情感融洽,才能達到鑒賞課的最終目的。
為了美術教育的發展,教師要積極檢討和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自主學習和發展更具使用價值的教學方式,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技能。首先,教師要做到愛崗敬業,從內心深處熱愛和忠于自己的職業,深入了解學生,時刻心系學生的長遠發展,努力做教學的研究者。而教育者的重心在于引導和鼓勵,幫助學生學會鑒賞和學習,而不是一味地進行理論講授,牽著學生的思維前進。這就要求教師在講課時善于讓學生自主探究,利用情景教學、互動教學或探究式教學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通過深入地專業研究,以多樣的教學方式深化教學效果,全面提高美術鑒賞課的教學實效性,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總之,通過美術鑒賞課的學習,不但能使學生的情操得以陶冶,更能使學生的不良情緒借助優秀的美術作品進行情感發泄,從而升華積極向上的情愫。同時,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更能使其增強對生活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