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群力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的環境下,我們的教學要追求有效性,強調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科學習方法,而不是只會死記硬背和做題。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改善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分析現有的教學資源,探索有效的教學策略,改變學生被動的學習狀態,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參與到數學知識的探索中來,從而提高新課改下的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初中數學;新課改;有效性
在過去的初中數學教學中,由于受到了應試教育觀念嚴重的影響,導致教師大多只會將教學的重心放在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上。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學生只懂得如何去應付淺層次的數學試題,卻不懂得如何去學習數學以及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去,給學生的創新能力發展帶來了很大的限制。對此,在新課程改革的環境下,初中數學教師要積極展開教學創新,利用有效的教學策略去優化傳統的教學模式,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自主性。
一、提升課堂導入活動的多樣性
課堂導入是最容易拉近學生與數學課堂距離的教學環節,在實際的操作中,如果教師能夠結合不同教學內容的特征以及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使用不同的課堂導入方法,則可以有效提升教學設計的針對性,使學生的注意力快速地集中到課堂上,形成良好的課堂探究氛圍。這樣,也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消化吸收,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比如,在學習“中心對稱和中心對稱圖形”這一節內容時,我在課堂導入環節使用了多媒體技術,給學生展示了各種各樣的中心對稱圖像,如,摩天輪、八卦圖、風車等,讓學生思考這些圖像的相同之處,從而激發學生的表達興趣,引出教學的知識點。再比如,在學習“矩形”這一節內容時,我在課堂導入環節使用了操作導入的方法,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認識以及從小學學到的知識,利用剪刀、直尺等去制作矩形,并且觀察其他人的制作方法,從而為接下來的教學做好鋪墊。這樣,通過各種各樣的課堂導入,有助于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注意力能夠集中起來,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加強實踐教學活動的應用
初中學生正處于創造思維快速發展的年齡階段,并且好奇心旺盛,對未知的事物有著強烈的探索欲望,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積極開發實踐活動教學資源,給學生提供自主創造和探究的機會,讓學生獲得從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的完整學習經歷,從而增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感悟,使學生對數學的認知不再浮于表面,而是能夠利用學到的知識去解決實際的問題。
比如,在學習“數據的頻數分布”這一章節的內容時,為了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成就感,我給學生布置了一項課下實踐任務。首先將學生分成了幾個小組,讓學生自主地劃分職責,分別擔任組長、行動記錄員、報告制作員等職務。在確定了每個學生的職責之后,學生需要展開小組內部的討論,思考可以用學到的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哪些問題,并且利用網絡等途徑去搜集相關的數據,對獲得的數據進行處理,從中得到結論,在課堂上展示自己小組的收獲。這樣的教學活動贏得了學生的廣泛認可,比起讓學生去做教材上的題目,學生更樂于去解決實際的問題,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潛能和學習動機,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對教學內容產生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三、重視課堂提問的啟發性
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與學生展開互動的有效形式。在新課程改革的環境下,初中數學教師要改變傳統教學中課堂提問內容與形式過于簡單的問題,注重提高課堂提問的啟發性,讓學生真正地動腦去思索,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教師要認真分析教學內容,了解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結合教學目標去設計課堂提問方案,在問答中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比如,在學習“一次函數的圖像”這一節內容時,在課堂提問環節,我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思考:一次函數的一般形式是什么?正比例函數的一般形式是什么?兩種函數的一般形式之間有什么關系嗎?根據函數的表達式去繪制函數的圖像,可以設計成哪幾步?……這些問題從淺到深地引導學生對一次函數的圖像性質進行思考,有助于學生層層遞進地學習知識,降低教學的難度,提高學生的思維運作效率,從而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不斷地提升。因此,教師要結合教學的實際需求,提高課堂提問的啟發性,讓學生能夠在問題的引導下獲取知識。
本文針對新課改下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策略展開了一番敘述。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在思維快速發展的年齡階段,需要正確數學教育的引導,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思維認知上的過渡。因此,初中數學教師要認真分析教學中存在著的問題,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構建起完整的初中數學知識體系,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有效發展,提升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孫祖剛.新課改下初中數學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05).
[2]張毫. 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研究[D].西華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