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嶸
摘?要:小學英語學科是一門語言類學科,需要學生在不斷應用的過程中習得知識并掌握表達技巧,然而由于學生學習環境的限制,學生不能時刻以英語為主要交流工具,導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相比其他英語能力稍差。如何針對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這一現象進行改善,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研究和實踐。筆者基于個人教學經驗,結合幾個方面討論了如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采取系統性的教學方法,鍛煉和發展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關鍵詞:小學英語;英語教學;口語表達;口語交際
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需要在不斷聽和說的過程中得到培養,而學生在課上聽的時間過多,說的時間過少,尤其是針對小學生而言。有些教師對于小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太放心,所以全盤掌控課堂。在課上,學生聽教師的發音或聽錄音,找準英語表達的音調和輕重音等等,學生在課上表達的機會少,導致學生無法明確自己的口語交際水平,教師也無法根據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進行下一步的教學。長此以往,會導致英語教學質量越來越差。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鍛煉刻不容緩。
一、創設對話情景,在一問一答中加強理解
根據課本中的對話內容,教師可與學生進行一問一答,了解學生對于本節課涉及的詞匯、詞組或句式的掌握情況的同時,還可以在一問一答的過程中了解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針對性地糾正學生的發音,讓學生在敢于表達的基礎上具有更好的應用能力。
例如,在學習“This is my new friend”Lesson 1 Just talk部分時,教師可以先朗讀這一部分涉及的七個句子,并要求學生注意課本中標紅的詞匯的具體發音。隨后,在學生能夠明確這七句話的意思之后,利用相應的道具為學生設計具體的場景。教師選擇兩名口語表達能力較好的學生在課堂上做示范,教師與兩名學生都背上書包,按照課本中人物的站位進行交流,按照順序說出自己應該說的句子。其實就是以場景重現的方式讓學生直接看到講述英語的人,而不是學習課本中的知識,在同學和教師講英語的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往往更加集中。此時,學生會對聽到的內容留下更強的印象。教師隨時觀察課堂上全體學生的表現,并隨機抽取三名學生上前來完成這個表演,為學生提供展現自我的機會,同時也在對話、交流的過程中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認知。
二、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敢于表達
不少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較差是因為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沒有用英語表達的習慣,而在英語課堂中進行學習,只是簡單地說出英語單詞,與教師和同學之間的大部分交流都是用漢語來完成。為了給學生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除了教師以英文的授課方式外,還應該考慮到學生實際的認知能力,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引入話題,讓學生能夠調動頭腦中已有的詞匯和經驗,降低學生的認知負荷,同時讓學生敢于開口表達。
例如,“This is my new friend”Lesson 3涉及到學生邀請同學來家里對話的情景,涉及單詞“boy、girl、brother、sister”。教師在教學前可以與學生家長取得聯系,搜集學生生活中與兄弟姐妹的照片,在課上向學生展示,并要求學生說明該男孩或女孩與自己之間的關系。通過簡單的對話形式,能夠鍛煉學生對詞匯的掌握能力,也能夠讓學生在表達的過程中掌握正確的表達方式。
三、促進家校聯合,了解學生在生活中的應用
僅限于學生在課上進行的口語交際訓練,很難大幅度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而要增強學生的表達自信,就需要學生在不斷練習和應用的過程中掌握英語表達的方法,不害怕說錯,也不害怕有錯誤的發音,而是讓學生在口語表達的過程中了解語感。因此,教師有必要與學生家長取得一定的聯系,讓學生家長借助英語繪本與學生進行溝通,同時也可以為學生推薦合適的閱讀材料,并要求學生家長與學生每周抽出半小時的時間進行親子閱讀。鼓勵學生將閱讀內容復述出來,學生家長在此時就起到了教師的引導作用,即使家長的英語水平較差,也可以通過簡單的詞匯與學生交流,主要是為學生提供講英語的環境,避免學生一人說英語的尷尬情況,讓學生充分具備表達自信,并在此基礎上發展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四年級學生的表達方式可能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但只要學生敢于開口,教師后續的教學工作就更好展開,針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提高的教學方法也能夠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另外,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利用5-10分鐘的課堂時間讓學生分享自己最近閱讀的書籍或文章,肯定學生在課下付出的努力,增強學生的口語表達動力。
總之,在小學階段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表達自信,讓學生在開口表達的過程中了解英語詞匯、詞組、句式的應用方式,能夠鍛煉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也能夠讓學生在表達的過程中更具自信,促進學生形成英語語感,為學生后續的學習作好鋪墊。
參考文獻:
[1]李莉花,梅云燕. 淺析提高小學英語口語教學的途徑與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01):208.
[2]于慧. 淺談有效提高小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課堂策略[J].學周刊,2016(24):2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