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延會 秦艷艷
摘?要:小學高年級在整個小學學習過程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在小學低年級進行了一定的書面表達訓練的基礎上,教師著手于訓練高年級學生更加純熟的寫作能力,是教師助力學生進行語文素養發展的重要手段。本文結合筆者自身教學經驗,從豐富學生閱讀資料,助力學生積累寫作素材;聯系學生實際生活,引導學生表述真情實感;教授學生寫作方法,提高學生作文習作能力三個方面對如何提升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進行討論。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文寫作;教學實踐
寫作能力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項核心能力,是語文教育的重點。由于學生的寫作能力在某些方面存在問題,學生寫起作文來非常困難,不是文不對題、字數過少、漏洞百出,就是行文生澀不已、邏輯不清晰,讓人讀之困惑、乏味。解決小學高年級學生寫作能力的問題已是迫在眉睫。因此,教師應當尤其注重對學生語文寫作能力的培養。
一、豐富學生閱讀資料,助力學生積累寫作素材
閱讀是對學習者進行語言輸入的必要手段,寫作是學習者可以進行語言的有效輸出的方式。沒有輸入就沒有輸出,只有足夠的輸入,量變達成質變,輸出才有可能。只閱讀不書寫,經過長時間便會被遺忘,只寫作不閱讀亦是如此。豐富小學生的素材積累是幫助學生建立寫作信心、提高寫作質量的關鍵。因此,要實現助力學生寫作能力的發展,應首先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
例如,教師在教學習作部分《家鄉的風俗》一課前,為了避免讓學生在寫作時出現無物可寫的情況,為學生打印并發放了關于本地節日風俗的美文。除此之外,教師還聯合家長,在近期的當地節日帶領學生感受生活,融入生活,在實際生活場景中觀察和搜集素材。在課堂教學開始時,教師還鼓勵學生分享自己收集的關于家鄉風俗的資料,如民風民俗活動。在此基礎上,教師還為學生講述了本地區風俗的來源以及發展歷史。學生在多種資料的參考基礎上,實現了寫作素材的積累,為學生的寫作練習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二、聯系學生實際生活,引導學生表述真情實感
學生的寫作素材來源于生活,思想來源于生活。縱觀許多小學生的作文我們發現,許多小學生們都習慣在最后一段表達情感,這屬于機械化的寫作,源于缺少對實際生活情景的觀察和思考。因此,語文教師應當以學生的寫作實際水平為依據,進行高效的教學探索,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積極寫作,激勵學生關注實際社會生活,自由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進而全面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例如,教師在教學習作部分《讓真情自然流露》一課時,就注重鼓勵學生聯系實際生活進行了回憶以及習作的練習。如教師鼓勵學生回憶生活中的經歷帶來的不同情感體驗,選擇一種最深的感受,回顧事情經過,回憶當時心情,并將其有條理地寫下來。但是在學生進行寫作前,教師為了幫助學生激活更多的思路,鼓勵學生講述自己的故事,并通過討論、問答的方式總結講述故事的學生所表達的情感。在討論的最后部分,教師和學生一同進行了關于情感體驗種類詞語的簡短總結,如“依依不舍”“心花怒放”“怒火中燒”。不僅如此,教師還讓學生在進行故事梗概描述的過程中,適時將自己當時的感受和思考寫出來,避免只在文章的末尾進行情感的機械式表達。學生通過踐行教師的建議,進行了表達自己情感的高質量作文的寫作練習。
三、教授學生寫作方法,提高學生習作能力
寫作可以考驗一個人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最能體現一個人的語言能力和水平。但是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如同學生口語表達提升一樣,需要技巧輔助作用的彰顯。此時,學生掌握一定的寫作方法,讓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的重要性凸現出來。教師的引導對學生的寫作水平提升有明顯的幫助作用,但是教師的寫作指導不應是框定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只會寫官方用語或者無話可說,而是讓學生通過掌握和運用正確的方法達到“想寫什么就寫什么”的程度。
例如,教師教授學生記敘文的習作技巧時,為學生總結了記敘文寫作中人物撰寫的要點:人物性格、人物特點要通過描繪人物在事件中扮演的角色和做出的行為、說出的話語來展現。“在寫作記敘文時,幾件事不能相互矛盾”“人物的性格要在幾件事中和諧、統一”。而對于要記敘的事件,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寫作前,將事情發展的順序、涉及到的人物等要素進行列舉,并將其根據關系進行連線。這樣,在寫作時,可以讓自己思路更清晰。同樣,教師教授了學生學習其他文體作文的寫作方法和技巧,學生的寫作能力獲得進一步提升。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要實現助力學生提升寫作能力的目標,就應始終踐行新課標教學理念,結合學生的寫作能力發展需求,鼓勵學生多閱讀、多參加社會實踐,積累寫作素材;同時鼓勵和引導學生在寫作時聯系實際生活,讓學生鍛煉描寫真情實感的能力;最后,教師還應給予學生科學、高效的寫作方法。多措并舉,實現學生作文能力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徐金芳.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8(35):65-66.
[2]王麗.怎樣才能給學生一支生花的妙筆——小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8(42):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