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蘭
摘要: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針對當下的初中語文教育教學,在教學方式上還存在著諸多問題。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過程中,要認知到課堂應以學生為主體,并積極地創新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圍繞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不斷地構建高效教學課堂。低效課堂不利于學生的學習與發展,在初中這個階段,正是學生敦實基礎,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關鍵性階段。通過對語文這門學科的學習,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能力,而構建高效課堂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提升語文學習水平。當下的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方式運用不靈活,教學內容缺乏一定的趣味性元素,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诖耍酒恼轮饕槍σ詫W為主體的初中語文高效課堂建設進行了相關的探討和研究,以供廣大教育工作者進行參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高效課堂;建設研究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針對于教師而言,要跟上新課改的步伐,積極地革新自身的教學思想理念。在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應該以學生為主體,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制定相關的教學方案。由于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較大,這就需要教師了解每位學生的身心特點,從而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策略,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在當今這個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教師可以有效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構建初中語文教學課堂,培養學生的自主發展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學為主體的內涵與意義
在傳統的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常常忽視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在教學方式上沿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這樣的教學方式長期的發展下去,會給學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師生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交流,不利于高效課堂的構建。教師應積極的轉變教學思想理念,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在深入開展教育活動過程中,教師應遵循現代教育理論,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放在課堂教學主體地位,扮演好自身組織者引導者的身份,有針對性地為學生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教學活動的內容可以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出發點,這樣可以極大程度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提高學生的主觀探究意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在知識的基礎上進行不斷的探索與創新,并積極地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拓展知識視野。此外,教師要提高對學生的認知能力,在日常的學習與生活中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及時地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以及學習情況,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要服務于學生,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通過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活躍課堂氛圍,同時能夠有效增強師生之間的情感。其次,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積極地促進學生的學習、成長以及發展,這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高效課堂的構建過程。
二、學為主體視角下初中語文高效課堂建設的策略
(一)優化教學方案,加強學情分析
在初中教育教學過程中,構建高效課堂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和學生互相配合,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效率。作為初中語文教師,要不斷增強自身的專業能力素養,在教學方案上不斷地做出優化與創新,加入趣味性的教學元素,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ヂ摼W技術的誕生為初中語文課堂打開了新的教學方向,教師可以有效地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擴展教學資源,豐富學生的精神視野,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多媒體教學方式與教材內容進行有機地整合,這樣不僅能夠優化教學方案,還能有效的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這樣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夠積極地融入到教學內容中,并和教師積極地進行互動,產生一定的共鳴,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還應緊緊圍繞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學生為主體去制定相關的教學方案,可以促進教學的有效性。在教案設計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學情分析,在生活和學習中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心理以及學習能力,并不斷地引導和啟發學生,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展。例如:在學習部編版初中語文二年級《回憶我的母親》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方案。首先教師首先可以進行課前導入環節,先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首歌頌母親的歌,為學生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如《燭光里的媽媽》供學生欣賞,學生會慢慢沉浸在旋律中,腦海中浮現出生活中的母親,融入到教學情境中。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說說母親做過觸動自己的事情,此過程中學生會積極踴躍地舉手發言,有效地實現了課堂的互動性。接著教師在帶領學生走進朱德的母親,去感受與體會母愛的無私與偉大。教師在學生對此篇文章進行朗讀后,幫助學生理清文章中母親的事跡,其次,使學生深層次的體會作者的敘述手法,此過程中促進學生獨立性思考能力的提升。
(二)調整師生關系,凸顯學生主體
當前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課堂低效的問題,很大原因取決于師生之間的關系。由于教師常常保持威嚴的形象,導致學生畏懼于教師的威嚴,無法及時地向教師反饋教學意見。師生之間關系不融洽,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嚴重影響了課堂的教育效率,不利于高效課堂的構建。教師應及時調整自己在教學中的位置,改善師生之間的關系,在教學過程中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且經常和學生溝通交流,及時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在開展日常的教學活動過程中,要善于傾聽學生的意見,可以根據學生的想法設定主題內容,這樣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學生可以盡情地發揮自身的奇思妙想。針對學生積極的表現,教師要給予肯定,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獲得源源不斷的動力,并且對語文教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此基礎上,教師適當的給學生布置學習任務,學生會配合教師開展自主學習,推動了高效課堂的構建。
三、結論
綜上所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采取科學、有效的策略打造高質量的教學課堂,并以學生為主體,切實的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在開展語文教學活動時,教師應注重調節師生關系,并注重任務教學,在活動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博.延吉市第十二中學語文“三究四學”教學模式實施現狀調查報告[D].延邊大學,2015.
[2]桑穎.淺談初中文言文活力課堂構建[D].山東師范大學,2018.
[3]楊浩.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教學現存問題與對策研究[D].西華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