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對“傳統文化進校園”的熱潮,作為一線美術教師,如何把傳統文化演變成富含情感和文化內蘊的深層知識構架,進而轉化成根植于學生內心的民族情懷,值得我們去探索和思考。在美術欣賞課教學過程中,美術教材里的許多內容都是傳統文化的生動再現,但在教學過程中常常會發現部分內容與學生的生活體驗往往是分離的。本文旨在通過美術欣賞活動,使學生了解我國傳統文化的精粹和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培養學生的圖像識讀能力,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促進學生積極參與文化傳承的情感。
關鍵詞:傳統文化;敦煌飛天;圖像識讀;文化理解
《飛天》選自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義務教育教科書《美術》五年級上冊第9課,屬于“欣賞·評述”領域。在本課的教學設計時中,如果單純講飛天,會顯得過于單薄。因此,筆者將教學重點放在了飛天上,并把敦煌壁畫的相關內容也融入其中,使得本課的文化內涵更加厚重。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體會飛天的藝術價值和特色的同時,感悟我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勞動人民的創造才能,激發保護和傳承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情感。
一、 初識飛天,激發興趣
在美術教學中,一個精彩的導入往往能先聲奪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小學五年級學生具有一定的繪畫基礎,也有了一定的藝術欣賞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對美術作品有較高的欣賞需求,但這個階段的孩子往往只會表象欣賞,假如只通過壁畫復原圖進行導入欣賞,很難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從營造課堂氛圍開始著手,并依據學生學情,以一段精美而充滿視覺沖擊力的飛天動畫短片導入,動態的畫面讓學生對敦煌飛天有了直觀的視覺感受,唯美的畫面、悅耳的聲效,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為后續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做好情緒鋪墊。
通過激趣欣賞,趁熱打鐵請學生說說都看到了什么,鼓勵學生張揚個性,盡可能大膽地說出對飛天的第一印象,用自己的語言交流對飛天的真實看法。通過學生直觀的回答,使學生對飛天有了最基本的第一印象,并順理成章引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揭題——飛天。
二、 解析教學,欣賞評述
根據飛天圖像,學生將直觀的內容通過解析文本圖像法進行圖像識讀。老師提示讀畫的方法,通過“圖文賞析——感悟體會——圖解圖構——深入解讀”等環節進行。
(一)賞析飛天圖像,培養讀圖能力
學生人手一張飛天壁畫修復圖,首先讓學生零距離欣賞,談談各自的感悟和體會,解讀飛天這一中國傳統文化符號。
接著播放典型飛天的圖片,有的手捧花盤,橫空飄游;有的倒懸身體,吹奏樂器;有的彩帶飄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雙臂,翩翩起舞……他的使命就是在天上散花、施香、表演美麗的音樂舞蹈,為莊嚴肅穆的佛國營造祥瑞歡樂的氣氛,因為他們能歌善舞,全身充滿香氣,故又稱“香音神”。
再解讀飛天典型形象——反彈琵琶。其繪畫色彩和舞蹈動作明顯帶有西域少數民族的特點,是敦煌繪畫中藝術表現手法最具特點的畫面,代表了敦煌藝術的最高繪畫水準,也是盛唐時期對外交往的友好見證。
(二)解析地理環境,加深文化理解
一種文化的產生,和其所處的自然、地理、時代的關系密不可分。介紹敦煌飛天的地理位置、起源、創作年代、規模及藝術地位等,能幫助學生初步了解有關敦煌壁畫的基本常識,幫助學生建構知識輪廓。
首先出示古絲綢之路示意圖,敦煌位于我國甘肅省,地處甘肅、青海、新疆三地的交匯處,是古絲綢之路的咽喉重鎮,也是佛學東漸的必經之地。引入小故事,使學生從飛天的形象轉變到作品的文化情境中,加深敦煌歷史的厚重感,啟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通過默讀書第22頁小知識,了解了敦煌莫高窟相關內容。敦煌石窟包括莫高窟、西千佛洞窟、東千佛洞窟、榆林窟四個窟。其中以莫高窟的規模最大,敦煌石窟主要是指莫高窟。敦煌石窟的開鑿歷經十多個朝代,現存492個石窟,都繪有大量的飛天形象。因此,我們也把莫高窟稱為“千佛洞”。從而了解了敦煌飛天歷史之悠久,規模之宏大。
(三)辨析時代特色,探究飛天演變
在修建敦煌石窟的千年歲月中,壁畫上的飛天形象也一直在演變,不同時期的敦煌飛天,通過選取三個不同發展時期的飛天形象,感受我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增強學生熱愛祖國優秀文化的情感,拓寬美術視野,提升民族自豪感。
以不同時期的飛天為切入點,請學生分組合作,將學生分為四組,根據學習問卷以及不同時期“飛天”的圖片,分別探究飛天四個方面的演變歷程。
(1)相貌的演變:西域形象→中西結合→中原形象,刻畫越來越細膩。
(2)姿態的演變:矜持、端莊→輕盈、奔放,飄帶越來越長、越來越飄逸。
(3)繪畫線條的演變:粗獷豪放→蒼勁有力→柔軟流暢,充滿動感。
(4)色彩的演變:樸素、大膽抽象→豐富華麗、使用了暈染法。
三、 圖解圖構,深入解讀
通過整體上感受了敦煌石窟的宏大場面,接下來從細節上品味飛天。
(一)圖解飛天
出示敦煌石窟第15號窟的飛天,從造型、色彩、動態、樂器等方面來一一圖解飛天。該壁畫色彩清麗典雅,造型充滿動感,表現的是一個飛天彈奏著樂器。
(二)圖構飛天
教師將課件畫面移動至洞窟頂部,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方形窟頂上的裝飾圖案,引出藻井的概念,再以《三兔飛天藻井》為例,該壁畫可以分解成中心圖案和四周花紋。學生分組討論中心圖案和四周花紋的內容與特點,中心圖案有三只兔子在嬉戲,轉動的方向與四周飛天的動態人物運動方向一致,使畫面構成充滿強烈的動感,四周花紋多用幾何形,采用重復。通過仔細觀賞、分析討論,讓我們進一步了解了敦煌飛天既不借用翅膀、也不用現代的飛行器,只借助傾斜的身姿、飄曳的衣裙、飛舞的彩帶凌空翱翔。進一步從細節品味其各自的特點,以及為后世研究所提供的重要史料。
四、 觸摸根脈,守護傳承
敦煌壁畫巨大的藝術價值與當前滄桑的面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以此激發學生對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視。壁畫褪色涉及有關顏料成分,也增長學生知識。
(一)探秘壁畫顏料
敦煌壁畫通過千年的建造,才達到今天所見的規模,不僅飛天的色彩艷麗,整個敦煌壁畫的色彩都非常絢麗豐富,但卻艷而不俗,讓人產生肅穆感。不過,美麗的敦煌壁畫經歷了太多的滄桑,現在褪色、損毀都很嚴重。他們有的是黑色的,但是他們服裝的顏色還是那么鮮艷。學生根據現有認知進行猜測。
老師揭秘:古代壁畫的顏料有的從植物中提取原料,有的從動物中提取原料制作的,植物性顏料很容易隨著歲月的流逝褪色、變黑,動物性顏料卻可以歷久彌新。
(二)體驗壁畫修復
創設修補敦煌壁畫的課堂情境,請學生現場體驗畫家們修復敦煌壁畫的工作,并在體驗過后交流心得體會,老師模擬制作了一些有殘損的壁畫圖片(附上飄帶殘缺的飛天)帶到了現場,布置任務:現在有很多畫家們都奔赴敦煌,去修補損壞的壁畫,保護這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同學們想不想也為敦煌壁畫的保護做點什么?現在就讓我們一起體驗一下修復壁畫的工作,每組共同完成一幅壁畫的修復工作。
(三)升華工匠精神
從剛才你們專注的工作態度中老師讀懂了你們喜愛敦煌壁畫的情感,從剛才的體驗中你能體會什么?學生談壁畫修復模擬體驗。引出古代沒有電燈,畫家們要在油燈蠟燭這樣昏暗的光線下,在黑漆漆的洞窟里夜以繼日地工作的不易,從而也體現了他們高超的水平。從而轉化為對藝術家、設計師和工匠們的崇敬之情,升華工匠精神。
五、 身臨其境,情感升華
課件演示利用網絡地圖街景功能使學生身臨其境走進莫高窟(第61窟,第322窟),感受敦煌藝術的魅力。通過對敦煌莫高窟其他主題的壁畫欣賞,如妙趣橫生的佛本生故事、紛繁豐富的經變畫、見證莫高窟變遷的供養人、裝飾圖案等,體會敦煌壁畫的視頻,重現莫高窟的劫難,引發學生珍惜保護文物的愛國熱情。
敦煌石窟通過千年的建造,才達到今天所見的規模,如今的敦煌莫高窟已經成為世界文化遺產,除了飛天之外,還有許許多多不同內容和題材的壁畫、彩塑、經文等等,正因為如此,它也親眼見證了我國古代繪畫藝術風格的演變與傳承,更為我們還原出中西方藝術交流融匯的歷史面貌,被稱為“東方的盧浮宮”。如果今后同學們去莫高窟的話,一定要記得文明參觀,保護好我們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敦煌藝術博大精深,讓我們做個敦煌藝術的守護者,去保護和傳承更多的藝術作品。
《飛天》這節課采用圖像解析教學,將美術作品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筆者嘗試營造敦煌壁畫的氛圍,讓學生在感受敦煌飛天壁畫的同時,讓學生試著進行壁畫修復工作,這對學生來說也是一種全新的嘗試,也比較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取得了較好的學習效果,更容易感同身受。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藝術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其對民族傳統文化的情感認同,才能更好地傳承、發揚傳統文化,建立文化自信。
敦煌美術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的特性,為中國與世界藝術的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借鑒。以史為鑒,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從國際舞臺上反觀敦煌美術獨特的魅力,迎著新絲路的晨曦,創造更加璀璨的未來。
當然,本課還有很多地方值得反思。
(一)關于課堂作業的設計
五年級屬于小學高段,但是總體的繪畫水準還是參差不齊。如果在短時間內臨摹一個飛天,不一定所有同學都完得成。所以筆者在設計作業的時候改變了方向,把線描該為壁畫修復。這樣,既照顧到了不同程度的學生,又培養了團隊協作意識,讓學生體驗了壁畫修復工作的不易。
(二)關于教學內涵的延伸
本來的設計意圖是通過對敦煌藝術的贊美之情,再對比敦煌所遭受的劫難,痛心文物的流失,來激發起學生珍愛國寶的愛國熱情。進而再回到現代飛天的升天成功,表明我們國家日漸強大,引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希望學生們能更加努力把更多古人的夢想變為現實。在最終的實施效果來看,因為時間匆匆,顯得有點蜻蜓點水。
(三)關于飛天文化的體現
美術課不能單單只注重技法的培養和練習,更要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審美能力的提升,美術核心素養的養成。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不僅了解到了敦煌飛天的特點、藝術與藝術價值,更感受我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提高審美、陶冶情操,提升民族自豪感。
總之,《飛天》這節課,留給我們思考的還有很多,筆者將繼續研究改進。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侯令.核心素養時代的美術欣賞課[J].中國中小學美術,2018(6).
[3]徐軍.美術核心素養教學策略研究——以民間美術教學為例[J].中國中小學美術,2017(12):39-41.
作者簡介:
呂霞,浙江省寧波市,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學士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