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如何有效培養初中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成為當前語文教師研究的重點課題。在“大語文”教學理念下,將學生生活的各個層面與語文學習進行有機的結合,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促使學生在語言運用方面和思維發展方面得到有效地提升,進而最終實現初中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本文首先就“大語文”教育理念和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進行解讀,然后對在“大語文”思想指導下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進行分析和研究,以期能夠為初中語文教師提高教學質量提供有利幫助和支持。
關鍵詞:初中語文;大語文;核心素養;路徑分析
語文作為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基礎學科,一直以來都被國家以及社會所關注,同時由于語文是我國的母語,學好語文這門課程對提高學生語言文字的應用能力和在以后的升學就業中都具有重要意義。初中教育作為學生發展的重要時期,對培養學生學習習慣和道德品行的養成都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因此,在初中學習階段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成為當前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點話題。將“大語文”教育思想融入初中語文教學課堂,是適應當前教育發展情況和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舉措,可以有效地將學生生活的各個層面與語文學習進行有機的結合,促進語文的深入式學習和拓展式學習。
一、 “大語文”教學理念的內涵
“大語文”教學理念是由著名教師張孝純先生創立的一種新型的、帶有突破性的語文教育思想,其核心思想概括起來就是:聯系社會生活,著眼整體教育,堅持完整結構,重視訓練效率。所謂聯系社會生活,就是主張以課堂教學為中心,向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進行延伸,打破課堂教材內容的局限性和以往的封閉式格局,讓學生的生活和學習進行有機的結合。著眼整體教育就是指:“大語文”教育思想打破了傳統教育的片面化,力求從整體上把握教育的發展方向,做到“德、智、體、美、勞”的和諧統一。堅持完整結構就是要把語文教學作為一個完整的整體來看待,將語文教學置于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之中,并進行有機的協調。重視訓練效率,就是在語文教學活動中,不能僅僅依靠練習換取語文的成績,而是應該減少學生訓練量做到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要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語文”教育思想作為語文學科教育的延伸,這種教育思想的出現擴大了對語文教學的內涵詮釋,改變了我們對傳統語文教學思想的認知,豐富了語文學科的教學方式,它是在語文教學實踐中總結得出的,是對語文教育的一種變革。在傳統的語文學科教學活動中,重點對教材中的字詞、語句和文章的主旨以及中心思想進行講授,僅僅試圖把語文這種語言通過在課堂教學中來完成。但是語文作為一種具有社會性的學科,它本身來源于生活,又將應用于社會生活,因此,語文是要在教師指導和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逐漸積累和鍛煉完成的,通過在社會中進行不斷的鍛煉提升自己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增加與人的溝通和交流。“大語文”思想是真正地把語文教育回歸于我們的生活,把日常生活和語文教學進行有機的結合,在日常生活中進行語文教學的滲透,實現課內外相聯系、校內外相結合,各學科知識的相互融合,做到教學統一和知行統一,促進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的提高和個人素質的全面發展。
二、 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
在當前的初中語文教學環境中,語文學科對學生的培養不能僅僅依靠教材中的內容,而是要結合當前的新形勢和新發展,通過多種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文化知識的積累和構建,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形成良好的品格和道德素養。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幫助學生在自身發展和社會發展中形成必備的素質和能力,是新時代對學生提出的新的要求,也是教育發展的重要方向。
語文學科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需要通過在實際的語言環境中進行實踐來獲得,讓學生在真實的語言情境中進行表達和交流,是學生在語言學習過程中進行語言知識積累和學習的重要方式,在這個過程中能夠有效實現情感、思想和價值觀的綜合培養。學生通過在日常生活以及在其他學科的學習過程中開展閱讀、表達和探究,是對語言的構建與應用,也是提升自己思維發展和文學素養的有效途徑。在新課程改革的發展背景下,大力倡導“大語文”教育思想,通過在社會生活中學習語文,加強與其他學科的有效溝通和融合,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提高對文學知識的積累,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這與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目標相一致,因此,作為初中語文教師,立足“大語文”教育思想,不斷進行教學方法的優化和調整,是適應新時期學生發展和新的教學任務的重要方式。
三、 “大語文”理念下,初中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路徑分析
(一)有效拓展,整合課文學習
語文教材中的課文作為老師講授語文學科知識的范文,是鼓勵學生進行舉一反三式學習,教給學生學習的技巧和方法的重要部分。“大語文”教學思想主張通過擴展式學習,增加對語文的認知和了解,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可以通過開發主題閱讀、群文閱讀和拓展閱讀,實現教材內部主題的整合和單元內部的教學資料的整合,將課內文章和課外文章相結合,實現課文教學的大整合。
1. 通過群文閱讀,實現主題式閱讀教學
學生對語言的運用與發展作為初中語文學科教學的核心,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積極引領學生進行主動探索,增加對文章資料的對比、分析、總結和歸納,逐步掌握熟練的閱讀技巧和學習能力。因此,語文教師要首先結合教材中的文本,利用群文閱讀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開展對本單元的主題閱讀和對整套教材的閱讀,以及從教材內部和教材外部實現群文整合。
所謂群文閱讀,就是教師根據本單元的教學主題,結合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實際發展情況,選取其中一個作為學生的閱讀主題,并讓學生在教師引導下或者學生自己探索下開展對這組文章的閱讀和學習。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的學習中,教師結合本單元的教學主題“天下國家”引導學生開展群文閱讀,可以給學生推薦幾部適合本階段學生閱讀文學作品,如《詹天佑》《保衛延安》《林海雪原》等,讓學生通過本組主題的閱讀,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增加國家凝聚力,培養高尚的愛國情操,同時在閱讀過程中注重對文學作品中情感的體驗和品味,充分感受作者的思想和表達方式。又或者,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結合本單元的閱讀主題開展自主探究式閱讀,學生可以利用網絡平臺搜索一些自己喜歡的文章進行閱讀,這樣在完成主題閱讀任務的同時,又提高了自己閱讀的興趣,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語文學習的活動中,并有利于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
2. 通過拓展閱讀,豐富課外閱讀內容
所謂課外閱讀就是在課余時間內增加對課外讀物的閱讀,包括去圖書館、閱覽室或者利用網絡技術搜索自己喜愛的文學作品。作為語文教師,首先,要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能夠在課余時間開展課外閱讀活動,要給學生合理地安排課余作業和課外閱讀時間,不能讓沉重的學業負擔成為課外閱讀的障礙。其次,要給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教師可以給學生推薦適合學生閱讀的古今中外文學作品,擴大學生的閱讀視野和知識面。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阿長與〈山海經〉》一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引薦幾部魯迅先生的寫作文集或者文章供其閱讀,如《阿Q正傳》《野草》等,讓學生學習魯迅先生的寫作手法,感受文章的寫作背景,體會其中蘊含的思想情感。或者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幾篇魯迅先生的文章進行自主閱讀。
(二)整合各類教育資源,促進語文綜合性學習
語文的核心素養旨在培養學生的語言構建與運用能力,促進思維的發展與提升,通過優秀作品的學習,提高審美鑒賞與創造力,繼承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理解。實現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需要在語文學習的實踐中獲得,也需要通過綜合性學習活動來實現。
1. 整合各學科教學資源,實現綜合性學習
“大語文”教學思想主張通過對各學科知識的融合,增加對語文學科教學資源的擴充,從而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實現綜合性學習。語文作為語言的學習科目,對本學科的學習不能僅僅依靠語文課堂和語文教材,而是要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進行鍛煉,整合其他學科的教學資源,實現語文學科教學內容的豐富性,拓展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黃河頌》一文的講授中,教師可以在課前準備一些關于黃河的資料,如黃河的發源地,黃河的流經地區有哪些,黃河流經地區的風土民情以及黃河為我國民族做出的貢獻,并且可以為學生播放一段有關黃河的視頻,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黃河的魅力,通過增加對黃河歷史和自然、人文等方面知識的講授,有助于學生更加全方面地了解黃河,更加正確地理解本文的內涵和情感。
2. 整合教育資源,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大語文”教育思想的指導下,開展語文的綜合性學習,不單單是依靠加強對各學科知識的融合,還要在學習過程中加強學生對資料的整理和思考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探索能力。當然,有時候開展綜合性學習僅僅依靠學生個人來實現顯然不夠,而是可以通過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社交和合作學習的能力。教師可以在班級內組織演講比賽或者詩朗誦、辯論賽、話劇,增加學生之間的交流,豐富學生的理解和認知。
例如,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第19課外國詩兩首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在小組內進行詩朗誦評比,選取最優秀的一員在班級內進行比賽,最后由學生投票表決出表現最好的學生。或者在第六單元名著導讀板塊《海底兩萬里》的學習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閱讀后,寫下隨想和心得體會,用筆記錄下自己對這部作品的分析和理解。教師在日常的學習活動中有意地培養學生的閱讀技巧和學習習慣,對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四、 結語
總而言之,“大語文”理念強調在語文教育中以教材為基礎,以學生為核心,增加語文與社會生活各個層面的融合,把學生的學習與他們的生活有效地聯系起來,同時增加各個學科知識的融會貫通,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可見,在新時期教育發展要求下,“大語文”教育思想與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目標是一致的,因此,作為初中語文教師,要通過課內外教學資源、培養學生的學習技能和學習習慣等方面來實現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
參考文獻:
[1]高殿英.發揮語文教學的多種功能實現全面和諧發展的育人目標——新課程標準背景下“大語文教育”實踐感言[J].教育現代化,2019,6(48):264-266.
[2]廖柏靈,盧藝.實施“大語文”教學,向核心素養進發——九年一貫制學校語文教學課程實施淺談[J].小學教學研究,2018(36):62-66.
[3]萬曉霞.大語文觀下引領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策略淺釋[J].名師在線,2018(7):27-28.
[4]薛計釗.大語文教育與核心素養意識[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7(36):16-17.
作者簡介:
唐春香,江蘇省連云港市,江蘇省灌云高級中學城西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