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鴻
摘要:如今的初中學生要在學業方面承受著較大的壓力,基于此,無論是從初中生的身體發展還是學業來看,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態以及身體健康,都是初中體育教育追求的教學目標。長跑是符合中學生身心特點的體育運動項目之一,在增強體質、磨煉意志以及緩解心理壓力方面都有著較好效果。相對于短跑而言,中長跑在對初中學生的身體耐力素質要求更高。故而,本文主要是針對中學生長跑身體耐力素質訓練而進行的課題研究,希望本文的論述內容能夠給相關的體育教學工作者以一定的啟發。
關鍵詞:中學生;中學體育;長跑;耐力訓練;身體素質;體育教師
一、 前言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與發展,教育理念不斷更新,人們越來越看重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體育教育的地位也在不斷攀升。長跑項目因其在發展中學生的耐力和意志力方面有著較好的成效,是中學體育課程的重要內容之一。不少省份的中考體育將女子400米、男子800米長跑列入必考項目。在2013年廣東省廣州市曾將中考體育項目中的女子200米、男子800米分別變為女子800米、男子1000米長跑,在對中學生的耐力素質方面有著更高的要求,由此可見,長跑訓練中的身體耐力素質訓練的重要性。
二、 中學生長跑身體耐力素質訓練的必要性分析
(一)從中學生的身體發展特征來看
身體耐力素質訓練,主要是為了提升學生在長時間工作以及運動中克服身體疲勞的能力。對于處于身體發展最后階段的中學生來說,一旦步入成年,身體發育就會停止。在此階段進行中長跑耐力素質訓練,能夠使中學生身體機能良好發展。據研究調查結果分析,身體耐力素質訓練能夠提升大腦皮質細胞的活躍性,在對于機體神經系統的改善,以及促進人身體的新陳代謝都有著較好成效。當前初中學生普遍存在耐力素質下降問題,這與很多因素息息相關:如,學校教學以升學率作為評價一個學校的教學質量的主要標準,因而重專業學習,輕體育教育;學生能夠在課外進行的體育活動時間甚少,身體鍛煉較少,等等。因此,為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要不斷加強相關體育訓練。
(二)從中學生的心理發展來看
當今的中學生,大部分都生活條件都比較好,沒吃過太多苦,加之一些家長平日里嬌慣,在吃苦耐勞和意志力方面,相較于以前的學生有很大的差距。如今,新課程標準將學生良好情感價值觀的培養作為教學目標,堅強意志、堅持不懈也在這一范疇之內。身體耐力訓練在培養中學生良好心理方面有著不可小覷的重要作用,堅持長跑,能夠使學生意志更為堅強,具備不斷克服困難的勇氣與決心。然而在實際的體育教學中,常常會出現學生長跑訓練難以堅持、產生不良身體反應、甚至厭惡長跑的現象,這與長跑耐力訓練的方法不當有很大關系。
三、 中學生長跑訓練中耐力素質訓練影響因素分析
長跑身體耐力素質訓練的有效性受多種因素影響,主要有環境、學生個人身體素質。
環境包括空氣濕度、氣溫、氣候等多種客觀外部因素。處于較高溫度下,人體的體溫也會隨之上升,同時加速血液流動,新陳代謝變快,水分流失較快。相反,處于溫度較低時,人體的一部分能量就要轉化為熱量,來保持正常的體溫。不同環境下,進行耐力素質訓練的效果不盡相同。中學體育教師在制訂耐力訓練方案時,要特別考慮環境因素,才能幫助學生有效提升耐力素質。
學生個人身體素質包括心肺功能、中樞神經系統、能量儲備、自身的忍耐力等多種自身身體因素。例如,有的中學生中樞神經系統比較發達,能夠在運動時保持較長的興奮狀態,與此同時,身體肌肉中的紅肌纖維數量能夠保障有氧呼吸順利進行,保持較好的耐力訓練狀態。每個學生的忍耐力都是不同的,長跑耐力訓練如果超出了學生的忍耐極限,自然不會達到預先設想的目標;學生在長跑時的速度的快慢,決定了運動時間的長短;長跑最后的沖刺階段受身體能量儲備的影響;學生在進行長跑運動時,運動速度以及運動幅度都要受身形的影響,體型不同的學生消耗的身體能量也是不同的;因此,體育教師要特別考慮學生的自身的情況,制訂長跑訓練計劃,增強教學的針對性,以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身體潛力,才能保證訓練的有效性。
四、 中學生長跑身體耐力素質訓練有效提升策略
(一)提升中學生對于長跑耐力訓練的興趣
上文所提的部分中學生對長跑耐力訓練有著抵觸心理,體育教師常常會發現學生在耐力訓練時少跑圈數,還有一些跑不下來的學生最后結伴走路的情況出現,特別在女生中比較常見,因而長跑耐力訓練的目標根本達不到。針對這種現象,首先要讓中學生要真正意識到長跑耐力訓練對于自身來說所具有的積極意義,使學生能夠發自內心強化訓練。其次,教師要提升長跑耐力訓練的趣味性,來提升學生參與訓練的積極性,感受到長跑耐力訓練除了“苦、累”之外,還有更多的樂趣與益處。因此,在實際的長跑體育教學中,除了進行長跑耐力訓練之外,教師還要結合多種課堂內容,如長跑對于人體心肺功能的提升、長跑促使人的意志更為堅強,在課堂上講述田徑運動員的一些事跡,來鼓舞學生,等等。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情感上對長跑真正產生變化,自覺提升對自身的要求,不斷提升自己。
(二)正確指導與激勵學生
不能采取正確的方法進行長跑,從而引發身體過度疲勞,這是很多學生在長跑訓練時存在的通病。有的學生在每一次長跑訓練完后,身體都會感覺到極度疲勞,好多天都恢復不過來,就會對長跑耐力訓練會產生抵觸心理。不少學生長跑完后就坐在地上,甚至有的學生會直接躺在地上,導致血液循環不暢、回心血量不足,產生眩暈、嘔吐。針對這種現象,中學體育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指導,要特別強化運動前的熱身運動以及運動后的放松。每一次訓練進行完,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深呼吸、慢走等活動,幫助學生逐步消除身體疲勞,不至于總感覺身體處于勞累狀態,這也是消除學生對長跑抵觸心理的一個重要方面。
長跑訓練中的耐力提升是通過突破“極點”實現的,也就是說學生在長跑的過程中,感受最為艱難的時候,不選擇放棄,而是繼續堅持。這個時候,特別需要旁人的鼓勵。體育教師可以采取鼓勵教學,自己或者讓其他同學跟跑,并對學生不斷進行鼓舞。但因為學生的個人身體狀況不同,教師一定要觀察學生在進行長跑耐力訓練時的身體狀態,切勿出現為了達到教學目標,而超出學生承受范圍的情況。還可以采取分組競賽,讓學生在長跑耐力訓練時,互幫互助、互相鼓舞,并進行相互之間的競爭,還能促進學生良好合作精神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