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富強
摘 要:大學生作為國家發展的后備軍,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希望,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當代大學生的政治思想狀態水平,將直接影響到其學習、生活和工作態度,甚至關系到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進步和國家的前途命運。
關鍵詞: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引言
歷史和現實清楚地表明,一個國家的繁榮強盛,一個民族的文明進步,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社會思想道德水平。新時代、新特點、新變化,為大學生成長成才提供了新機遇和挑戰,為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新時代大學生的特點
(一)主體意識越來越強,理念信念分層
大學生作為社會建設的中流砥柱,關系著國家的未來和希望。作為社會一份子,大學生身上承載的是一個濃縮的社會形態,同時也反映著一個時代、一種風貌。在長期的實踐中,大學生在價值取向和思想認識多樣化的社會中形成了對真善美的追求,并將其作為尺度調整、審視自己的思想、行為和需求,從而形成多樣化理想信念。當代大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可以從網絡、社交、傳媒等多個渠道獲取信息。在多元文化環境影響下,他們的主體意識不斷增強,理念信念出現分層。如何應對這種現象,成為當前思想教育工作者面臨的重要問題。
(二)青春活力有個性,但吃苦精神不足
當代大學生充滿生機與活力,洋溢著青春的風采,是社會上最活躍的群體之一。他們生于世紀之交,少有僵化的思維模式和思想壓力,多有求實、求真、求是的精神。受新思想的洗禮和信息化時代的影響,大學生群體無論是提出問題、觀察分析問題還是解決問題,無論是“點贊”還是評論,常常有自己的獨立思考,是一個個性張揚又有自己思想見解的活躍的群體。當代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物質生活比較富裕,生活壓力較小,缺少相應的挫折教育。同時,由于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在形成之中,家庭、學校和社會作用的因素在有些大學生中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所以他們在面對學業壓力、就業問題時缺少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拼搏精神。
(三)思想觀念活躍,價值追求多元化
多元化價值追求是當代大學生具備的顯著特點之一。當代大學生在制度保護、家庭呵護的優越環境中,不但享受了較好的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在競爭中步入高等學府,而且在博愛平等、人性化教育中得到了健康發展。他們不再像“80后”和“90后”那樣為自己的人生發展限定條條框框,而在學有所長、業有專攻、勞動就業、創業創新中有了更大的自主自愿空間。當代大學生在不斷增強共性規范意識的同時都在渴望實現人生價值,都在選擇適應社會需要、適合個性發展的多元化人生道路。接受共性規范,追求個性發展,已經成為大學生的風尚。當代大學生在開放競爭的社會環境下成長,接受新事物快,思想觀念活躍,具有一定的批判意識,但同時存在盲目追風的現象,對一些問題欠缺深度思考和判斷能力,價值取向不夠堅定。一方面對社會亂象、官場腐敗、正之風嗤之以鼻,批評起來慷慨激昂;另一方面遇到實際問題或涉及個人利益時,對這些腐朽、落后的現象心存羨慕之意,希望得到好處。
三、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策略
(一)積極開展理論教育,創新教學方法
習近平總書記曾寄語當代大學生:“廣大青年要堅定理想信念,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勇做時代的弄潮兒,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斗中書寫人生華章?!本竦呐嘤c文化的引領對堅定大學生的理想信念至關重要。馬克思主義理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課堂是教育的主戰場。教師要發揮高校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和德育教學的主導作用,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思想教育和引導;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加強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使他們具有高尚的共產主義道德品質,真正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武裝頭腦,使其自覺擔負起民族復興的偉大歷史重任。
(二)健全思政教育隊伍,創新培養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組織保證。高校要充分發揮課堂教育的主陣地、主戰場、主渠道作用,營造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良好氛圍和工作格局。常言道:“打鐵還需自身硬”,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堅持教書與育人相統一,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統一,堅持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一,堅持學術自由和學術規范相統一,引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和較高的政治素質、較強的政治辨別力和政治敏感性、強烈的責任感和較高的教育水平、管理能力;要更新教學觀念,創新教育思路,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堅守育人為本、立德樹人、為人師表的職業操守,用良好的思想政治素養、道德風范教育引導學生;要密切關注和掌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狀況及思想行為特點,把握其思想脈搏;要研究學生的整體特點、專業學習情況和思想現狀,特別是個別學生的特殊性和思想變化特征,因勢利導,講究工作方式方法,幫助他們客觀認識和評價自己。廣大學生工作者要平實做人、平等待人、平易近人,多作換位思考,將心比心,讓他們感受到真誠的關心和愛護。這樣才能很好地把握學生的心理狀況和思想動態,使學生在和諧的氣氛中受到教育和引導。
(三)完善體制機制建設,創新指導體系
大學生正處于心理變化最明顯、最敏感、最激烈的時期,內心承受著學業和未來就業的雙重壓力。因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學校應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人才培養體系,建立健全各項制度,增強實效性;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建設,把心理健康教育和日常管理、人文關懷結合起來,幫助大學生解決好所面臨的具體問題。利用各種新媒體,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成立大學生心理健康咨詢中心、心理協會等機構,對大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幫助大學生樹立健康意識,增強心理承受力和適應力,全面提高其心理素質。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入,大學生的擇業觀受到了極大影響。面對激烈的競爭環境,他們往往對未來就業形勢認識不夠,對經濟收入、生活待遇、發展機會的要求和工作單位、工作地點的選擇十分重視。高校要客觀分析大學生趨利重實的擇業觀,并通過心理輔導形式給予更多人文關懷,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就業觀。同時要建立健全大學生就業指導機構,就業信息服務系統和創新創業實訓中心,提供高效的就業創業優質服務,提高大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四)把握學生身心特點,創新教育思路
2016年12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講到:“好的思想政治工作應該像鹽,但不能光吃鹽,最好的方式是將鹽溶解到各種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思政教育要把握大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潛移默化、循序漸進,在尊重個性發展、個人愿望的同時培養其擔當意識。大學生思想的養成是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要全方位覆蓋、全過程貫穿。大學校園是大學生成長的舞臺,課堂教學、讀書活動、社團組織、社會調查等環節都應當體現思想工作的力量。
四、結語
辦好高等教育,事關國家發展、事關民族未來。我國高等教育要緊緊圍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源源不斷培養大批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面對新時代、新形勢、新變化對大學生的影響和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精思敏行,及時準確地把握大學生的思想脈搏和精神狀態,既有針對性,又講實效性,在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再創新方法,再開新思路,再探新途徑,再展新局面。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12-09.
[2]沈曉海.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內涵研究[J].高校輔導員,2019(2):3-8.
[3]虞希鉛.大學生的職業素養及其培育路徑研究[J].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9(3):55-59.
[4]趙東方.如何提高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的專業性[J].中國高等教育,2018(2)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