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南


摘 要:本研究對體育專業大學生的創業認知情況進行調查,通過對相關數據進行整理分析,探尋影響高校體育專業大學生創業的阻力因素,并從內而外的提出能推進大學生在創業進程的模塊支持,以期為高校更好的建立培養體育專業大學生創業能力體系和促進學校體育專業課程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體育專業;大學生創業;認知
一、引言
2014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上中國李克強總理表示,要破除一切束縛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讓每個有創業意愿的人都有自主創業空間,讓創新創造的血液在中國全社會自由流動,讓自主發展精神蔚然成風。此后,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實現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教育部、勞動與社會保障部、人事部等個個部門相繼出臺了有關大學生靈活就業、自主創業的政策,營造與大學生創業相關的政策環境、法律環境、商業環境等。隨著鼓勵創新創業的相關措施陸續實施,大學生創業的勁頭持續高漲。各級政府也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對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支持,學校紛紛創建科技孵化園,支持鼓勵有創業的大學生入駐,還聘請外面創業培訓專家進校園對將要畢業的大學生進行創業培訓。我國目前處在經濟發展的轉型期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期,社會對大學畢業生綜合素質也提高了要求,高質量、高素質、專業化的學生更受歡迎。由于綜合能力的欠缺、專業的限制和就業面狹窄等因素,體育專業的大學生在就業創業的過程中將面臨更大的挑戰,但他們都是性格陽光積極,充滿活力,面對挫折困難能咬牙堅持的人,創業是他們很好的選擇之一。本研究通過分析影響體育類專業大學生創業的阻力因素,以恰時提出解決方案,為體育類大學生更好的創業提供指導。
二、高校體育專業學生創業的認知情況分析
(一)高校體育專業學生對創業的了解程度
表1為體育專業學生對創業的了解程度表。
本次發放的調查問卷共收回來115份,有效問卷102份。在調查問卷中,大部分人對創業的了解都不太深,十分了解的選項共有6名的學生。從收集整理的體育大學生對創業的了解程度,對比分析得出:體育專業的學生對創業的了解程度還是比較高的。這也是由于近年來國家對學校的創業教育很重視,一般學校都會有創業孵化基地,并開創業培訓會。
(二)高校體育專業學生選擇創業的動機分析
問卷的調查結果顯示,80%的學生對學校的創業活動很關心。大一、大二的學生普遍對創業的意愿比大三、大四的更強烈,雖然他們還有很多不了解創業的。表2為高校體育專業學生選擇創業的動機分析表。通過統計結果發現,體育專業的學生想經過創業去獲得更多財富和自由的占比較多,對自由的渴望可能是體育專業學生的特點。體育生的性格普遍就是陽光積極,不喜歡受到約束,渴望通過創業有足夠的自由時間去打打球,和朋友聚聚會聊聊天。而現在社會上的大部分的工作都是有時間限制,空間上的限制,這無疑促使體育專業的學生更加渴望通過創業而擺脫約束。
三、高校體育專業學生創業過程中的受阻因素分析
(一)創業意識薄弱
經過調查統計,體育類學生雖然對創業的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在畢業之際,80%的學生一心只想找一份穩定的工作,很少有學生有創業的想法。而那少部分有創業想法的學生,也由于現實情況的各種阻礙,如人脈、技術、資金、場地等的限制,最后不得不放棄。學生追求穩定收入工作的狀態,很大一部分是受家庭的影響。家長都希望自己孩子在畢業時能有個“鐵飯碗”穩定收入的工作。例如,去國企等大的公司或者去政府單位做個白領,每天時間固定,沒有分吹日曬,不需要四處奔波。在這樣的家庭環境潛移默化下,學生思想很容易形成定式,很難有熱情去創業。由于缺少創新創業的冒險精神,和大學生本身創新創業能力和實踐的不足,導致部分有創業想法的學生沒有去嘗試,創業的學生人數遠遠沒有想象的人多。制約學生創業發展的因素有三大部分,而缺乏對社會的了解,缺乏工作經驗和實習經歷是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體育專業有一部分學生既沒有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創業活動,也沒有到社會上去實踐的經歷。由于沒有社會經驗,沒有在社會環境下進行創業實踐,導致學生的眼界和創業的格局很小,對信息的捕捉和預測能力比較弱。
(二)創業技術含量低
我國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現狀顯示,大學生創辦的企業科技含量低,成功率低。學生在創業時基本都會選擇像咖啡廳、小飲品店、餐廳等這種啟動資金少,風險相對較小且容易開業的行業。事實上,體育類的學生在選擇創業時,也處于這樣一個低水平,沒有技術含量的狀態。這樣的創業經歷很難賺取到人生的第一桶金,也不能夠增加自身的創業經驗、人脈累積。同時,社會上的投資公司也不會選擇投資這種沒有創意、規模小、收益低的創業。
(三)學校對學生創業的關注度不夠
在調查結果中發現,學生對創業的了解程度很大一部分取決于學校的宣傳力度。從問卷調查的體育專業學生中得知,他們的創業知識的獲取主要是學校的宣傳,不管是平時學校下發的文件,還是組織學生去創業孵化園參觀,這些都是學生創業知識來源的途徑。但同樣的,學校在對學生創業培訓方面的要求很低,很大一部分體育系學生缺乏響應力,很少能響應學校的會議安排,對學校的號召視若不見。學校并沒有對每個學生都監督到位。在師資方面,缺乏在創業指導方面的專業老師,任課老師都是就業指導中心的老師兼職。
(四)缺乏大學生創業的資金支持
在對大學生創業資金的籌集方式中,30%的學生都是選擇自己去累積。而原始資本的積累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目前大學生主要的資金還是來源于家長的資助,再者是通過貸款、同學朋友合伙入股,只有少部分人申請過學校的創業助學金。而在政府創業資金扶持方面,由于獲取的難度大,近一半的學生表示沒有考慮去申請政府資金。再者,關于社會上的一些投資公司,學生目前沒有一個好的平臺,很少能得到社會上投資公司企業的認可扶持。
四、結論
高校體育專業學生擁有著扎實的專業知識,但其他能力很欠缺,不能夠發揮到自己的強項;學校管理部門對大學生創業的關注度不夠,并沒有對每個學生都監督到位,在師資方面,缺乏在創業指導方面的專業老師;資金扶持方面難度也很大,只有少部分學生申請過學校的創業助學金。因此,解決這些阻力問題需要多方位的支持。首先,學校要安排學生多去實踐,在實踐中學習經驗不斷完善自身,豐富閱歷,為創業打基礎;在學生自主學習時要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其次,在高校提高體育專業學生的創業素質,增加專業化的創業指導老師,建立一支專業化程度較高的創業指導老師很有必要。高校教師在給學生教授創業指導課時,最好是要具有創業指導師的資格,當然在創業方面如果能有一些實踐經驗則更好。同時,可以在創業課堂上邀請一些企業界成功的人士或者優秀的創業校友來分享他們的創業實踐經驗。再次,組織大學生創業大賽,增強學生的創業素質。各大高校都有自己的創業孵化基地,很多高校會舉辦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可以增強學生的創業意識,提高學生的創業技能。最后,轉變創業模式,給學生提供實訓環境,讓學生走出課堂,在企業真實的環境中去學習,培養創業的能力。如果學生的項目有很好的發展和可行性,可以尋求企業的資金及技術支持。政府要充分發揮自身職能,制定一些有關大學生創業的優惠政策,減少創業壁壘和障礙,優化學生的創業環境,使學生在一個合法的、公正公平的、健康的商業環境中創業。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新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Z].2015.
[2]林立新.體育專業學生創業能力現狀調研[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7(6):95-99.
[3]劉義.體育專業大學生就業創業的影響因素及對策分析[J].教育與職業,2015(26):76-77.
[4]宋文波.體育專業大學生創業現狀及影響因素探析——以吉林師范大學為例[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8(1):183-186.
[5]劉郅青,劉洪嬌.大學生創業的影響因素及對策分析[J].才智,2016(14):149-150.
[6]張賓,曹磊.河北省體育專業大學生創業影響因素調查[J].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6):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