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招平
摘 要:新時代新形勢下,高職院校面臨著諸多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現實難題。作為中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院校應通過積極創新與改革,以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要求,切實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針對目前制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實效性的種種原因,提出了對應的切實可行的路徑。
關鍵詞:新時代;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
一、引言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開幕式上莊嚴地宣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黨和國家從今往后的一切工作思路都要隨著新時代這個基本國情的變化而變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追根到底就是關于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的問題。而高職院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應該不斷適應新時代新要求,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關愛學生、幫助學生、服務學生,將提高大學生的文化素養、道德品質、思想水平作為己任,不斷創新與改革,最終實現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效益的最大化。
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包括對高職學生思想變化、心理狀況以及情感態度等方面的關注,它的出發點和歸宿點都是學生。目前,全國各所高職院校都十分重視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但由于新時代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對象、環境等各方面都產生了一定變化,致使思想政治工作者來不及迅速反應,做出相應的調整措施,導致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實效性不高。因此,在當前形勢下,努力探索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新舉措,以適應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的變化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制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實效性的主要原因
(一)新媒體環境下,網絡信息給學生思想觀念帶來的沖擊
隨著5G時代的來臨,智能設備在學生群體中日漸普及。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平臺迅速崛起,加快了信息之間的傳送與接收。由于網絡空間具有虛擬性、開放性的特征,并且缺乏有力的監督體系,一些背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消極負面思想和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等良莠不齊的海量信息也一同傳送到學生面前,沖擊著高職學生的認知觀念。高職學生年齡尚小,社會經驗缺乏,暫未形成穩定的思想價值觀,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蝕,從而產生盲目效仿行為,偏離人生軌道。例如,有些學生功利主義色彩濃厚,過于重視個人利益而輕視集體利益,缺乏集體榮譽感;有些學生沉醉于虛假的奢華生活中無法自拔,鋌而走險參與到校園網貸中,嚴重者甚至以犧牲生命作為代價;有些學生被網絡中的低趣味、庸俗、惡搞信息扭曲了自身的價值觀,缺乏正確的審美,逐漸喪失道德底線。
(二)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形式、內容、手段較為滯后
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擔負著向學生傳輸馬克思主義理論、國家的大政方針政策等重大責任,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因此成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環節。而目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形式方面,一味強調教師對學生的單向理論灌輸,忽視了教學過程中師生間的交流與互動,未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在教學手段方面顯得單一、陳舊,僅僅將傳統的“黑板”+“教材”改為如今的“PPT”+“教材”,缺乏對互聯網絡與新媒體技術的有效應用,讓思想政治理論課顯得單調、乏味;在教學內容方面,過多地講授理論知識,而缺乏與學生生活實際的有效結合,容易給學生造成“假、大、空”的印象,讓教學內容顯得過于空洞、高深,不夠“接地氣”,缺乏說服力,久而久之使學生產生學習上的抵觸心理。
(三)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總體素質參差不齊,協同機制尚未形成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包括輔導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與學校政工部門。由于現如今大多數高職院校都是在普通中專和成人高校學校的基礎之上轉制成立的,過去因辦學規模和學校經費方面的限制,缺乏對高層次人才的吸引力,導致原有教師大多學歷職稱偏低,科研創新能力較弱,從而影響了高職院校在教學科研、專業設置和課程建設等方面的發展。同時,由于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重教書輕育人、重科研輕教學的現象,忽視了對學生情感價值觀的培養;而輔導員和學校政工部門則由于日常工作事物過于繁雜,缺乏對于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導致思想政治工作缺乏進步活力。此外,思想政治工作隊伍之間力量較為分散,尚未形成有效的協同機制,未能同向發揮力量。
三、提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實效性的主要途徑
(一)堅持文化涵育,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新媒體時代下,面對多元文化對學生思想觀念的沖擊,高職院校應當注重以文化人,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校園文化等融入到學生的日常教育教學以及校園活動中,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幫助學生培養文化自信,堅定政治立場。一方面,要推進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認知。通過開設相關的文化課程、印制傳統文化宣傳手冊、建設宣傳網站等形式,以潤物無聲的形式將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到學生的學習生活當中。另一方面,加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實踐活動。高職院校可以通過在節慶紀念日開展演講比賽、征文比賽、帶領學生參觀博物館、紀念館等活動形式,也可以通過利用VR、AR等新興技術,讓學生通過虛擬體驗充分領悟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魅力,從而堅定文化自信。
(二)激發活力,改進和創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
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針對目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存在的教學內容陳舊,教學形式單一等問題,可通過如下幾種措施進行改進。首先,改變全盤照搬教材的現狀,將課程內容中貼近學生現實實際,對學生學習、工作、生活具有指導意義的內容進行詳細講解,把學生的現實需求作為教學重難點的重要參考。其次,改變以往課堂中以教師講授為主體的現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課程中運用啟發式教學法,圍繞著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思想狀況,通過拋出問題啟迪學生思考,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使其充分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最后,充分利用全國優質教學資源,創新教學模式。網絡時代下,思想政治理論課也應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將網絡充分運用到課程中。課堂上可通過播放視頻、音頻等資料,以及開通在線匿名發言等形式,增強學生學習的趣味性與互動性;課外可通過開展主題辯論賽,觀看思想政治理論課資源平臺在線課程,在線瀏覽同學的作業成果,展開網絡調查等形式,實現“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與認知。
(三)加強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建設,形成“大思政”格局
針對目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總體素質參差不齊,尚未形成有效協同機制的狀況。一方面,高職院校應加強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的準入機制,提升對隊伍層次的學歷、專業與政治面貌等方面的要求,控制思想政治工作兼職人員數量的比例,并通過開展實踐培訓與素質拓展活動,促進隊伍整體素質的提升。另一方面,促進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輔導員與學校政工人員形成有效合力,形成“大思政”格局。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項系統而繁雜的工程,僅僅單靠某一方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著重闡述了構建“大思政”格局的重要思想。因此,在新形勢下,應在牢牢把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育主導作用的前提之下,面向社會,通過豐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建立起“課堂——校園——社會”三位一體的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課堂”,形成各方力量齊抓共管的“大思政”格局。
四、結語
新時代新形勢下,面臨網絡新媒體的沖擊,學生現實需求與思想狀況的轉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臨著諸多現實難題。高職院校承擔著培養我國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重任,因此,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應將《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和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作為行動指南,不斷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切實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朱國棟.論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獲得感[J].湖北社會科學,2018(9):163-168.
[2]江頡,羅顯克.新時代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路徑探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32):85-88.
[3]沈壯海,董祥賓.論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的提升[J].思想理論教育,2018(8):11-15.
[4]劉波.抓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的四個維度[J].中國高等教育,2017(11);54-55.
[5]賈兆帥,張潔.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多維協同[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18(6):10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