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民鋼
【摘要】2019年1月24日,國務院印發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指出職業教育要基本完成由追求規模擴張向提高質量轉變,大幅提升新時代職業教育現代化水平。高職院校開展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是對人才培養質量的保障,是整個職業教育大發展的核心。本文從推進高職院校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持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推進診改工作等四個方面對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的必要性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必要性
在高等職業教育不斷深化改革的時代背景下,為切實發揮學校的教育質量保證主體作用,持續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為經濟社會發展和提高國家競爭力提供優質人才資源支撐,教育部相繼出臺了《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建立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的通知》《高等職業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指導方案(試行)》啟動相關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引導和促進高職院校不斷完善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提升內部質量保證工作成效。
一、建立內部質量保證體系是推進高職院校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選擇
為推進職業院校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教育部于2015年8月印發《職業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動計劃(2015—2018年)》,將質量保障機制建設作為管理水平提升行動的三大目標之一,并對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的機制和多方參與的評價體系進行了安排。2015年,教育部在《高職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中明確提出了“發展質量持續提升”“多方參與、多元評價的質量保證機制更加完善”的建設目標。2019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提出“完善高等教育質量標準和監測評價體系”的工作目標。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將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十大戰略任務,提出“提高學校自主管理能力,完善學校治理結構”的要求。高職院校建立內部質量保證體系是推進我國高職院校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手段和制度創新,是質量管理由被動的外部監管走向主動自我保證的深刻制度變革。
二、建立內部質量保證體系是建設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的重要內容
2019年4月1日,教育部和財政部聯合下發《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項目遴選管理辦法(試行)》,將“已制定學校章程并經省級備案,設有理事會或董事會機構,成立校級學術委員會,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健全”作為申報的基本條件,并確定了堅持質量為先的遴選原則。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以下簡稱“雙高計劃”)不僅是高職教育改革步入深水區的攻堅之戰,也是改革邁向升級版的開拓之舉。“雙高計劃”建設的目的是支持一批高職學校和專業群先行先試,形成有效支撐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制度、標準,為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和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發揮示范引領作用。高職院校通過建立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目的是形成完整且相對獨立的自我質量保證機制,實現內部質量支撐外部需求,促進教育鏈與產業鏈有機融合,從而促進高職院校高質量發展,建設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院校。
三、建立內部質量保證體系是高職院校持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抓手
自2003年開始,我國高職院校的質量保證體系主要是以政府評估為主的外部質量保證體系,作為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主體的高職院校,只有建立以內部質量為主體的質量保證體系,才能真正履行其質量主體責任。2015年5月,教育部印發《關于深入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 促進政府職能轉變的若干意見》,指出“推動學校積極開展自我評價,引導和支持學校切實發揮教育質量保障主體作用,不斷完善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和機制,認真開展自評,形成和強化辦學特色”。高職院校建立內部質量保證體系是從內部進行的自我評估,可以真正覆蓋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且人才培養是一個動態過程,只有從內部加強質量診斷,才能有效把控人才培養質量。
四、建立內部質量保證體系是推進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的重要目的
2015年6月,為建立常態化的職業院校自主保證人才培養質量機制,教育部發布了《關于建立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的通知》,要求逐步在全國職業院校推進建立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并全面開展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同年12月,教育部又印發了《高等職業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指導方案(試行)》,指出構建網絡化、全覆蓋、具有較強預警功能和激勵作用的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實現教學管理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持續提升。教學診斷與改進是指學校根據自身辦學理念、辦學定位、人才培養目標,聚焦專業設置與條件、教師隊伍與建設、課程體系與改革、課堂教學與實踐、學校管理與制度、校企合作與創新、質量監控與成效等人才培養工作要素,查找不足與完善提高的工作過程。高職院校推進教學診斷與改進是通過分析內部質量生成過程,尋找高職教學中質量控制的關鍵點,就是要建立一種推動高職院校持續改進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機制,其主要目的是促使高職院校在學校、專業、課程、教師、學生等不同層面建立起完整且相對獨立的自我質量保證機制。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構建質量保證體系,全面提升高等職業教育辦學質量已成為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高職院校的重點工作。開展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有利于促進高職院校完善治理機制,有利于促進高職院校“雙高計劃”建設,有利于持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要以校本數據平臺建設為基礎,以目標和標準鏈建設為核心,通過多元主體多維評價進行改進和循環。追求卓越、持續改進將成為高職院校內部質量建設的永恒目標。
參考文獻:
[1]袁洪志.高等職業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立與運行事務[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2017.
[2]王作成.淺論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的建設[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9(22).
[3]張應強,蘇永健.高等教育質量保障:反思、批判與變革[J].教育研究,2014(3).
[4]陳向平.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立與運行策略[J].職業技術教育,2017(20).
[5]陳葉,胡小桃.“雙高計劃”下高職教師專業發展的問題與路徑[J].大視野,2019-12-15.
[6]張慧麗,李曉潔,張姝.基于產教融合的專業診斷與改進創新實踐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 2020-03-15.
【本文系河南省高等學校青年骨干教師培養計劃項目“高職院校開展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的研究——以河南質量工程職業學院為例”(2017GGJS250)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河南質量工程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