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會責任感是小學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主題班會是進行德育教學的一種重要形式。因此根據核心素養內容核心,利用主題班會對學生進行社會責任感的教育,從自我責任、對他人責任以及對社會責任三個方面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提高學生的責任意識。
關鍵詞:核心素養;社會責任感;主題班會
農村小學生不愛學習、不尊重他人、缺乏相互溝通幫助意識、自私自利、不關心他人、不關心社會、不守規則等缺乏責任感的行為屢見不鮮。社會責任感的培養對學生的行為具有實踐指導意義,為了改變現狀,利用豐富多彩的主題班會形式,由己及人,推及社會,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一、 社會責任感主題班會的內容設計
(一)增強自我責任感
小學生由于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學校和家庭環境中,他們的社會責任首先從對自我負責做起,第一,學習中,通過主題班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自己制定學習計劃,課前自主預習,課中自主思考探究,課后自己反思總結,自己完成作業和練習,能夠做到對自己的學習負責。第二,生活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通過主題班會教育學生不要過于依賴父母,在能力范圍之內,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從小培養學生自主獨立的生活習慣。從刷牙、洗臉、穿衣服開始培養,逐步讓學生參與做家務和力所能及的農活,讓學生對自己的生活負責。第三,對自己的生命負責。通過主題班會的形式,教育學生學會自尊自愛,進行各種安全教育,引導學生珍惜自己的生命。
(二)對他人負責
對他人負責是社會責任感的一個重要內容,在主題班會的設計中,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的內容:首先,心中有他人,學生在群體中生活,要做到心中有他人,為他人著想,學會主動關心他人,這是學生良好人家關系的基礎,因此在主題班會的德育教育中,要注重培養學生對他人負責的意識。其次,對集體負責,在主題班會中開展活動,學生分組團結協作完成任務,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在集體中重要作用,把自己當成集體的一分子,樹立集體榮譽感,對集體負責。比如在主題班會“國學誦讀”活動中,讓六年級的同學閱讀《論語》之后,分工合作完成手抄報,并在班級進行評比。小組成員發揮自己的特長,相互合作完成手抄報的任務,樹立對他人負責和集體榮譽感的意識。
(三)對社會負責
小學生對社會的貢獻比較小,但是小學階段是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時期,是培養學生意識的關鍵時期,要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讓學生從小把自己當成社會的一員,擔負起自己的社會責任。在社會責任感主題班會教學中,主要設計以下班會內容:第一,對家庭負責。引導學生認識自己作為家庭成員的重要責任,自覺承擔起對家庭的責任,引導學生承擔起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感恩互助等家庭責任。第二,講公德,守規則。學生作為社會成員,要明確自己對社會的責任,要講公德,在公眾場合不大聲喧嘩,不亂丟垃圾,講文明,講禮貌,自覺遵守各種規則。第三,熱愛大自然,保護環境。近年來環境受到了嚴重的破壞,人類也遭到了大自然的保護,所以學生也有責任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提高環境保護的意識。在主題班會的設計中,可以利用多種形式讓學生樹立保護水資源、保護動物、保護大自然等環保意識,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自覺維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二、 社會責任感主題班會實踐模式
(一)微課教學
通過微課開展社會責任感主題班會,可以生動形象展示主題班會內容,刺激視聽感官,學生更容易理解內涵,加深印象。比如在文明禮儀的主題班會教學中,通過播放微課的形式,讓學生直觀看到不同場合正確規范的行為禮儀方式。
(二)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是社會責任感主題班會開展中應用最廣泛的一種教學方式,通過課件播放相關的圖片、視頻,可以讓學生直觀深入理解主題班會的內容,尤其低年級學生識字較少,偏向形象思維特點,更需要通過多媒體圖片、視頻的輔助,理解教學內容。比如在“珍惜水資源”的主題班會活動中,通過多媒體圖片展示水資源受到嚴重污染的現狀,以及生活中浪費水資源的現狀,直觀的圖片展示,水資源受到破壞和浪費的現狀好像發生在眼前,更能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自覺樹立保護水資源的意識。
(三)調查實踐
在社會責任感主題班會設計中,讓學生對社會現狀進行調查,在調查的過程中親身體驗,認識增強社會責任感的重要性,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加強社會責任感。比如在珍惜水資源的主題班會活動中,設計浪費水資源的調查報告,讓學生調查身邊水資源受污染的情況,分析受到污染的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學生在調查的過程中,親眼看到水資源受污染的情景,認識水資源受污染的危害,自己樹立起保護水資源的意識,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四)社會實踐活動
傳統的主題班會課,很多都是通過課堂教學進行德育教育,無法檢測學生是否能夠落到實處。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把社會責任感落到實處,用行動踐行社會責任感,達到德育教育的最終目的。比如為了培養學生對家庭的責任感,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用語言或卡片表達出對父母的感恩之情,把理解感恩父母的情感落到實處。
在社會責任感主題班會的開展中,通過微課、多媒體、調查實踐、社會實踐活動等方式,由淺入深有層級的引導學生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對社會負責,增加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學生能夠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覺關愛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具有強烈的集體意識,為集體做貢獻;自己遵守各種規則,講公德;自覺熱愛大自然,關注環境環境問題,提高環保意識,并把行動落到實處,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參考文獻:
[1]凌紀霞.小學生學習責任感研究[D].無錫:江南大學,2010.
[2]姜麗霞.小學生自我責任感及其相關因素的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5.
[3]毋丹丹.中小學生社會責任感調查研究[J].中國德育,2015(4):16-20.
作者簡介:
甘中月,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橫縣云表鎮中心學校(本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