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推進,小學美術教學也得到了長遠的發展。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國畫教育開始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關注。因此,當代小學美術教育,應以教學實踐為出發點,注重國畫趣味性的體現,而后在以此為基礎,推動教學的發展,以此來增進學生對國畫的理解以及認識,從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基于此,本文將以小學課堂國畫教學體現趣味的重要性為切入點,進而圍繞著其展開論述。
關鍵詞:國畫;趣味性;小學美術;體現
中華文明經過了數千年時間的發展,在世界歷史的舞臺上形成了一整套獨有的文化體系。尤其是中國畫,更是屬于中華文明的一個文化瑰寶。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小學生作為中華文化的傳承人,其學習國畫對于傳承中華文明以及弘揚中華文化來講,有著不可估量的意義。但就實際情況來看,小學生對于國畫教學的興趣并不高,這是因為,國畫相較于其他繪畫方式來講,要更為復雜一些并且操作難度也更高。所以,突出國畫教學的趣味性便成了一條切實可行的路徑。
一、 小學課堂國畫教學體現趣味的重要性
從學生成長以及發展的角度來看,便能夠發現,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存在著認知能力薄弱、無法深入了解抽象事物以及喜歡去繁就簡的特點。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闡述的道理一樣,學生如果對國畫教學沒有任何興趣,其必然會導致教師無法有效地展開教學。并且,國畫本身有著許多特點,其中所強調的便是“點”與“線”的運用等等,對于這些較為煩瑣抽象的內容,小學生往往無法提起過大的興趣。反之,一些形象化的繪畫方式往往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基于以上情況,美術教師應致力于突出國畫的趣味性,使趣味性在教學活動中有所體現。因為國畫本身需要學生不斷的探索,只有在興趣的支撐之下,學生才會自主地去學習并探索國畫的奧秘之處。所以,從教學的角度出發便能發現,突出小學國畫教學的趣味性,往往能夠有效的促進學生更深入的學習以及認識國畫。并且,突出趣味性亦能培養學生堅持不懈學習國畫的決心,避免學生半途而廢的情況出現。
而從學生的發展以及成長角度來看,讓小學生早早地接受良好的國畫教育,實際上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并能陶冶學生的情操,而此點亦有著極其現實的意義。總之,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以學生為本強調國畫的趣味性,并將其充分體現在課堂上,繼而為小學生更深入的學習國畫,提供良好的前提基礎。
二、 趣味性在國畫課堂充分體現的措施
(一)借助故事引導學生,增添國畫教學趣味性
除卻藝術的因素便能發現,國畫作品所承載著的,往往是畫家的閑情逸致、家國情懷等等。其中,有些國畫描繪的是山水田園的景象,有些所描繪著的則是歷史發展的一瞬。可見,每一幅國畫都有著屬于自己獨特的故事。對于這樣的情況,教師可以嘗試充分借助國畫背后的故事來增添國畫教學的趣味性。這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教師應避免在教學之初就向學生傳授繪畫技巧,因為國畫相對復雜如果上來九過于強調繪畫技巧,其必然會使教學陷入枯燥無味的境地之中。
以筆者的教學為例,在國畫教學展開的之初,筆者并沒有立刻進行繪畫技巧的教學,而是向學生展示了一幅唐代的國畫。這中間,筆者所展示的國畫便是唐代畫家李昭道所畫的“明皇幸蜀圖”這幅畫所描繪的則是唐玄宗遭逢“安史之亂”后,逃亡蜀地的景象。而在這幅國畫的背后,則是唐玄宗人生命運的起伏,因為在逃亡蜀地前,唐玄宗既失去了大唐江山亦同時失去了楊貴妃。基于此,筆者便以此為切入點,向學生講述“安史之亂”之際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故事,從而以此為基礎,增加國畫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知道每一幅傳世佳作背后都有讓人意想不到的故事。
(二)將國畫教學與生活銜接,增加學生的情感體驗
教學實踐表明,國畫教學展開之初,教師通過教學手段將國畫教學與生活進行有效銜接,將有益于國畫教學趣味性的顯現。這是因為,小學階段的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往往需要參照物來進行學習,而生活無疑是最為有效的參照物。如果將國畫教學同生活銜接,不僅能夠顯現國畫教學的趣味性,同時還可以增加學生的情感體驗。
如筆者在教學活動展開后,便借助了銜接生活的方式展開國畫教學。對此,筆者在國畫教學展開后,便讓學生畫一幅國畫當作禮物送給父母。具體繪畫的內容,筆者并沒有限制,而是讓學生自我發揮。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有的學生選擇用國畫的方式畫出了一家三口,有的學生則畫了一桌豐盛的晚餐等等。后面的教學反饋表明,此種方法使得國畫的趣味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現,學生則也積極地投入到了繪畫之中。另外,在教學展開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因時制宜的展開教學活動,如到了春節關口,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國畫的形式展現春節的喜慶,遇到其他節日亦是如此。
(三)依照學生興趣展開國畫教學,促進國畫教學長遠發展
小學美術教師在進行國畫教學的時候,應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樣的目的在于,過于嚴格的教學框架,往往會使學生的個性受到限制。而這樣的情況,對于美術教學而言則是大忌。所以,為推動國畫教學的長遠發展,教師傳授繪畫技巧之余,應讓學生依照自己興趣展開繪畫,從而使學生的主體作用能夠得以展現。誠然,教師應該為學生的興趣設置邊界,避免學生畫一些過于復雜或是過于簡單的景色、事物等等。
以筆者的教學為例,在教學之余筆者向學生布置了相應的搜集任務。這樣的任務在于,借助互聯網搜集自己喜歡的景色、事物。從而使學生在課堂練習繪畫技巧的時候,能夠有自己喜歡的素材。這中間,有的學生搜集了泰山、華山等風景名勝的圖片,有的學生則搜集春意盎然的田園風景圖片等等。后面的教學反饋表明,相較于描繪筆者提供的素材,學生更喜歡描繪自己搜集的素材。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小學國畫教學開始變得鮮活起來,其趣味性亦得到很好的體現,這對于國畫教學的長遠年發展來講,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
三、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國畫教學的趣味性,對于學生的國畫學習以及成長發展來講,有著極其現實的意義。所以,當代美術教師應以教學實踐為基礎,采取能夠突顯國畫教學趣味性的方法,推動教學活動的發展,從而助力學生的成長。
參考文獻:
[1]石瑋.趣味韻之國畫:淺談小學美術國畫教學[J].才智,2019(29):161.
作者簡介:
陸麗梅,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南寧市青秀區長塘鎮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