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澤璞
摘 要:民生的逐漸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民群眾對于生活的質量的追求也逐漸升高。伴隨著農業的不斷發展、生態環境的保護與惡化問題,農產品安全問題已經成為目前社會關注的主要問題,農產品質量安全不僅關乎個人利益,更關乎社會穩定與繁榮發展,因此本文根據目前農產品質量所出現的問題,提出部分解決方案。
關鍵詞:農產品質量安全;原因分析;問題分析;解決措施
當代社會時代是科技發展迅速的時代,目前的農業生產生活過程,已經廣泛采用機械化生產,同時配合施用化肥等實現高產量、高質量的農業生產生活。但是市面上仍會存在部分無良商家與生產商,他們利用不符合生產規格的材料與原料進行農產品生產,造成了嚴重地質量安全問題以及社會恐慌。因此農產品安全問題的解決已經迫在眉睫。
一、農產品質量安全存在的問題
(一)盲目追求產量,導致質量下降
目前農業生產生活中廣泛采用機械化生產,為農業工作者帶來了可觀的收入,但是根據目前的調查顯示,盡管機械化生產已經較為普遍,但是農業生產者的素質水平并沒有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導致生產過程中,農業工作者過分追求產量,忽視了質量,雖然達到了每畝高產數量,但是具體到單位農產品,質量遠遠不能夠達到標準,由于種植素養較低,在種植過程中,錯過最佳的播種與收獲時期,不能正確把握施肥階段,這導致農產品的質量下降。
(二)經營理念落后,濫用農藥
在進行農業生產過程中,對于農產品生長階段所出現的病蟲害,農業種植者不能夠正確地進行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一味地采用農藥防治的方式,盡管解決了當前的蟲害現象,但是由于藥量過大,最終導致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受到威脅,同時也加重了病蟲的抗藥性,造成了惡性循環;在生產過程中,由于對新型肥料的了解程度不高,仍舊按照以往經驗進行施肥,造成了肥料浪費、施肥過多等現象,最終影響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在一些地區,不法商販為了能夠讓農產品的賣相更好、為了能夠節省生產資金,更是利用化學藥品對農產品進行催生、催長等操作,嚴重破壞了農產品質量安全。
(三)市場監管與政府扶助缺失
我國的市場監管體系還處于建設階段,對于市場上的所有產品不能夠實現全方位追蹤來源,因此這為不法分子提供了機會;另外,我國國土面積廣大,人口眾多,在各個地區都存在大大小小的商品市場,我國的市場監督體系還不能夠支持對所有與商品販賣區進行地毯式檢查,因此難免使得不法分子有機可乘;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法分子的造假技術也在提升,傳統的質量安全檢測手段已經不能夠滿足當下的需求,單純的抽樣檢測不能夠滿足巨大的需求與農產品流量。
(四)農產品產地環境污染
我國的城市化發展迅速,這導致許多農業用地被強制改編為工業用地,許多農業生產區域也逐漸更加靠近工業生產地,由于工業生產過程中難免不會產生工業垃圾,因此,農業生產的環境遭受破壞,這使得農產品的生長過程中,遭受塵土、輻射、化學污染、重金屬污染等一系列嚴重危害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現象;由于生活用水以及工業用水的亂排濫放使得農業用水遭受污染,例如我國每年受到污水污染的糧食就高達1300萬噸。
二、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解決措施
(一)強化農產品安全質量自我監管
農業生產者在進行生產時,可以將村鎮作為單位,建立屬于自己的產品品牌,在村鎮中建立起健全的農產品生產鏈,實現從農產品的種植、施肥、原料、加工、收售、運輸為一體的生產銷售鏈,在收獲后,派專門的人員進行農產品質量檢測,從眾多的農產品中挑選出質量好的進行包裝加工,在這一過程中,要嚴格遵守綠色生產的標準。
例如:在山東煙臺地區,蘋果尤為盛產,農業生產者以村鎮為單位建立蘋果生產加工基地,首先對蘋果進行挑選,將蘋果等級分為:優、良、差,三個等級,分別將三個等級的蘋果進行不同的用途,對于從農戶手中收購的落地果兒,可以進行蘋果醋的生產。
(二)強化政府部門監督管理
在進行農產品生產過程中,政府相關部門要進行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引進相關的技術設備與技術人才,加強科學化的監督與管理,在村鎮中設立監督辦事處,定期對農產品的質量安全進行檢測,政府監管人員首先要保證自身的廉潔性,強化風險監測,加強執法力度,強化自身的監督與管理。
例如:在進行農業生產過程中,政府監督人員要定期到村鎮中進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與檢測,設立有獎舉報,對于違規生產的商家與農戶進行嚴懲,建立健全的監督管理體制,實行追責制度,對于出問題的農產品要一追到底;監督人員要加強自身的廉潔性建設,杜絕收受賄賂。
(三)加強政策扶持,加強技術支持
政府不僅僅是監督部門,更是扶持部門。對于農產品的生產過程,政府要進行相應的技術與資金支持,保證農業生產者能夠順利進行農業生產,大力引進技術性人才,對農業生產者進行技術傳授;對于新型蔬菜與肥料,政府要推出相關的優惠政策。
例如:對于每個鄉鎮或地區,政府可以分派一到兩名農業技術人員進行農業生產技術指導,糾正農戶的錯誤生產方式,合理調整農產品施肥與澆水時間,合理控制藥物使用量,保證質量;加強對農業生產者的生產素質建設,逐步實現現代化。
(四)樹立環保意識,合理使用農藥
在農產品生產過程中,難免遇到病蟲害,農業生產者要樹立環保意識、樹立綠色生產意識,在生產過程中,盡量少使用農藥,緊緊抓住病蟲害防治的關鍵時期,對癥下藥,合理利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措施,減少農藥的使用,減低生產成本。
例如:在水稻蟲害三化螟的防治過程中,首先對幼蟲進行滅除,利用少量農藥就可以減少大面積的蟲害,對于成蟲,可以利用強光照射的方式,通過這種仿制實現農產品的質量安全。
三、結束語
農產品質量安全對于社會穩定發展尤為重要,雖然我國監督檢測體制仍舊處于發展階段,目前農業生產中所暴露的問題也較多,但是通過多方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夠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的保障,在這一過程中,政府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希望通過本文的相關介紹,能夠改善農產品質量安全。
參考文獻:
[1]陸元林,閔建中,何衛軍.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現狀與對策探討——以浙江省為例[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7(2):72-75.
[2]趙楠.新疆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J].新疆農業科技,2017(3).
[3]何崇陽,黃佳.初探當前農產品質量安全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農藥,2019(1):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