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數學教學越來越重視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基于此,教師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轉變固化的教學思維對于高效課堂的構建有重要作用。在新的教學模式下,合理創設有效問題情境變得尤為重要,也會促進新課程改革的步伐。創設有效問題情境,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創設合理、有效的問題情境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本文將對小學數學教學現狀、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重要性及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策略進行探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問題情境;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14-0046-02
引 言
數學是一門充滿魅力的學科,通過學習數學可以有效拓展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小學階段是學生系統學習知識的初始階段。數學作為這一階段的一門重要學科,能有效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
一、小學數學教學現狀分析
1.傳統的教學模式得不到改善
在當前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的教師無法順利完成教學模式的轉換,一味地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學生體會不到學習樂趣,在課堂學習中缺乏主體意識。教學模式即一種教學范式。教師在長期的教學中,形成了一套屬于自己的教學模式,而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下,教師應該主動創新教學模式,通過不斷的學習和研究來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進而全身心投入教學工作中[1]。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通常專注于自己的教學工作,很少關注學生的學習,無法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出現了教師講得快、學生消化慢的現象。為了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教師應該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同時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自主思考能力,進而打造高效的數學課堂。
2.課堂枯燥乏味,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
課堂是教學活動的前沿陣地。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中給予學生全面的關注。受傳統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影響,課堂教學枯燥乏味是一種常見的現象。因此,教師可以采取游戲化教學、代入式教學,以及創設恰當的教學情境來活躍課堂氛圍,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2]。教師還要關注每位學生的心理健康,關注學生是否出現厭學情緒。心理問題的出現,除了課堂教學氣氛沉悶的因素外,也不乏學生自身的因素。因此,教師應該關注學生的心理情感狀況、家庭狀況,并及時給予開導、指引和支持,保證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3.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僅存在于形式
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有的教師忽略了或直接省略了在課堂上創設有效問題情境。部分教師認為,創設問題情境的可操作性低,日常的教學任務較重,過多的課堂設計浪費課堂時間,因此他們在課堂教學中摒棄了這種教學方式。事實上,問題情境的創設是利大于弊的。教師應該正確運用問題情境,不斷挖掘其內在價值,并借助問題情境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因此,教師應將問題情境真正運用到課堂教學中,而不僅僅停留在形式上。
4.多情境教學的出現,學生接受度低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新的教學方式也如雨后春筍般誕生,然而也出現了一些弊端,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單純為了擴充課堂內容,沒有考慮課堂的高效性,出現了多情境教學的現象。這種問題的出現會使學生無法理解課堂教學的本質,無法掌握課堂學習的重難點,使學生對所學知識一知半解,也導致教師不能高效地完成教學計劃。另外,教師在引入情境時,與實際生活存在較大的出入,或者不符合學生的實際狀況,導致學生不能接受這種形式的課堂教學,也不利于學生學以致用。小學數學教學的目的之一是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時,要將現實生活與課堂知識相結合,既不能只注重教學而忽略了聯系實際,也不能只注重生活常識的講解而忽略了真正的教學目的,把握好這個度,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與探索能力,才能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下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二、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重要意義
情境教學法,顧名思義,就是教師針對所要教授的內容,進行合理的課堂設計,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準確地將課堂知識的實踐與應用展現在課堂之上。顯然,有效問題情境可以將教學內容呈現在學生面前,變抽象為形象,更加直觀地將教學重難點呈現出來。相反,單一枯燥的課堂教學只會使學生產生厭學的情緒。因此,教師需要將枯燥的數學公式、定理進行合理的拆分,并形象地展現出來,以便加深學生的認識,培養學生探索的能力,使學生理解并運用課堂知識。這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3]。
對于課堂教學效果來說,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可以活躍課堂氣氛,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真正地完成由“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換。
三、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策略初探
1.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有效數學問題情境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多媒體技術已經在人們的生活和生產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中的視頻、音頻、圖片等工具,向學生直觀展現教學內容。這就要求教師在充分備課的前提下,反復試驗,通過視頻、圖片的形式,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加深理解,并能合理運用。
例如,在教學二年級下冊“除法的初步認識”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Flash動畫展示動物園給猴子分香蕉的案例:午飯時間,工作人員給3只猴子準備了9根香蕉,怎樣分才能使每只猴子的香蕉一樣多?教師可以用動畫演示平均分香蕉的過程:每次給一只猴子一根香蕉,經過三輪,可以把9根香蕉平均分配完,每只猴子可以得到3根香蕉。借助Flash動畫來演示平均分配的過程,可以讓學生清晰、快速地了解除法的意義,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學生對除法的理解。多媒體技術是一種輔助工具。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正確運用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2.結合社會現實,合理創設問題情境
小學數學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時,一定要注重結合現實問題,培養學生學用結合的能力,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將教學內容與社會現實相結合,能夠更高效地完成教學工作。同時學生能更高效地掌握和應用知識,提升學習效率,還可以在生活中發現知識并學習知識,進而提高認知能力。
例如,在教學“植樹問題”的相關內容時,將現實情況與題目的要求結合起來是解這類題的關鍵,對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課上,教師通過多媒體技術播放道路和綠化的照片或視頻,并向學生演示現實生活中的道路植樹問題。這樣學生在解題時,就能清晰地理解題目的含義。在植樹問題中,學生第一個要注意的問題是道路的形狀,如是直線型的道路還是封閉型的道路;第二個要注意的問題便是道路的兩端是否有植樹,教師可以依據圖示板書的形式,向學生展示兩端植樹、兩端均不植樹、僅一端植樹等不同情況。學生理解了需要注意的兩個問題后,植樹問題便迎刃而解了。由此可見,將情境創設與生活實際相結合,便于學生突破對學習重難點的理解,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3.趣味教學、游戲化教學與有效問題情境創設相結合
創設問題情境的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靈活把握,將情境教學的形式與趣味教學、游戲化教學相結合,不斷提升教學質量,使學生真正熱愛數學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好奇心與參與意識,突顯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學習教材知識之余,還能開闊視野,增強自身的探索能力與參與意識。
4.小組合作與問題情境創設的有機結合
小組合作是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培養學生團隊意識的有效途徑。教師創設了問題情境后,可以采取小組競賽的形式開展教學活動,既有助于學生深入探索和解決問題,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同時增強了學生的責任意識和榮譽感。
結 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有著積極的意義,不僅可以提升課堂教學效率,還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以及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應積極探討創設問題情境的有效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
[參考文獻]
劉光明.淺議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情境創設[J].中國校外教育,2018(20):112-113.
謝少莉.依托植樹問題 創新教學方法[J].課程教育研究,2018(02):44-46.
聶煥玲.如何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J].西部素質教育,2020(08):246-247.
作者簡介:張怡天(1993.11—),女,江蘇南京人,本科學歷,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