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國家與民族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創新,同樣,教育發展也需要創新,只有不斷創新才能逐步扭轉我國教育落后的局面,才能提高全民族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體育教學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創新將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這既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也對學生的發展有著積極作用。
關鍵詞:體育教學;創新意識;教學氛圍
中圖分類號:G40-013.9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14-0082-02
引 言
筆者結合《義務教育體育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要求,依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和研究,經過觀察、對比、收集和思考,總結了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依靠民主的教學氛圍
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取決于學生是否敢想敢做。教師如果在教學中高高在上、照本施教,用威嚴維護課堂紀律,會使學生產生畏懼心理,拉大師生間的距離,而且學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創新意識也會逐漸喪失。因此,教師必須蹲下身來,走到學生中間,消除師生間的隔閡,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敢說、敢想、敢做,為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構建平臺[1]。
良好的教學民主氛圍能使課堂教學變得和諧、生動,能使學生在心理上放松,他們的思考空間會更寬廣,思維會更靈動,創新意識也會更強烈。良好的教學民主氛圍,就是要打破傳統教育模式的束縛。教師不再是課堂上的絕對權威,而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幫助學生消除學習過程中的畏懼感和緊張心理。傳統體育教學中一教一練、一問一答的模式,沒有給學生留出獨立思考和探究的時間,扼殺了學生的創新欲望和意識,課堂氣氛沉悶而呆板。以體育課上準備活動為例,以往,教師通常會讓學生繞操場慢跑,或者練習徒手操,活動內容枯燥乏味。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教師可以創新活動內容和形式,如借助韻律體操、小游戲、球類運動等進行準備運動,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達到了熱身效果。另外,體育課堂結束部分的放松運動,教師可以讓學生創編柔和舒緩的舞蹈,并鼓勵有一定舞蹈水平的學生幫助其他學生練習,讓學生在歡聲笑語中自我放松。這樣,學生就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而且師生的感情更加融洽。良好的教學民主氛圍,既有助于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又能激發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使他們主動加入體育訓練中。同時,營造良好的教學民主氛圍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
二、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依賴課堂教學的“再創造”
荷蘭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提出:“再創造就是由學生本人把要學的知識自己去發現或者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去實行這種再創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小學生喜歡具有競爭性的比賽和游戲。比如,給一年級學生講授“立定跳遠”的內容,筆者在課程一開始就讓學生進行跳遠比賽,看誰跳得遠。學生躍躍欲試、斗志昂揚。在比賽中,有的學生因為跳得遠而興高采烈;有的學生因為不如別人而垂頭喪氣。筆者抓住時機,讓學生思考怎樣才能跳得更遠。學生馬上開始了激烈討論,有的認為擺臂姿勢很重要,有的認為蹬地要用力一點,有的認為……學生議論紛紛,氣氛非常熱烈。有位學生說:“老師,我能用高人、低人、超人跳得更遠。”筆者問:“為什么用高人、低人、超人跳得更遠?”這位學生回答:“我看到電視里的奧特曼就是這么跳的,而且跳得很遠。”筆者順勢說道:“同學們可能覺得這位同學的提議很好笑,但是老師覺得她很聰明,平時很注意觀察,而且敢于大膽嘗試。我們請這位同學示范一下好嗎?”這位學生展臂、提踵下蹲、起跳一氣呵成,確實跳得比較遠。其他學生不由自主地模仿他的動作練習起來。在練習結束時,筆者進行了總結:“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立定跳遠動作,也知道了如何才能跳得更遠,我們還應感謝這位同學,他讓我們學會了跳得更遠的方法。所以,老師希望同學們在學習中要善于觀察,敢于在原有方法上總結新的方法。”由這個案例可以看出,“再創造”是體育課堂教學中進行創新教育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途徑。
三、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前提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古今中外那些偉大的發明創造,其原動力就來自發明者的興趣。興趣是人們探索未知領域的一種心理傾向,是產生學習動機的原因[2]。在體育教學中,學生對教學內容、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產生興趣后,他們的觀察力會變得更加敏銳,想象力也會變得更豐富。為此,教師應盡可能避免單一枯燥的教學內容、松散無序的組織形式、呆板機械的教學方法,要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力求使教學內容多樣化、組織形式生動化、教學方法人性化,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對體育學習產生濃厚興趣,從而點亮他們創新的火花,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
1.教學內容多樣化,提升學習的趣味性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適當改編現行教材中單一、枯燥、乏味的內容,用游戲、測驗、比賽等多種形式進行教學,使練習內容具有游戲性、競爭性、刺激性和趣味性,從而使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例如,小學五年級的教學內容中有800~1200米的走跑交替練習,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會讓學生進行跑和走的練習,單一而枯燥,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引入游戲活動,如結伴跑、障礙跑、校內“越野跑”等,使學生在游戲中完成800~1200米走跑交替的訓練。這樣不但完成了教學任務,而且使學生對練習產生了濃厚興趣。
2.組織形式生動化,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教學組織形式直接影響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一般情況下,體育教學的組織形式是四列橫隊或四路縱隊,而且由于班容量較大,每一列橫隊或縱隊的人數較多,在練習某一動作時,如果讓學生依次練習,每位學生練習的次數有限,這就降低了學生的鍛煉興趣,影響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度。比如,前滾翻練習,按照以往的教學組織形式,把學生分成四路縱隊進行練習,一堂課下來,每位學生平均練習的次數不超過5次,導致學生的練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較低。因此,教師可以打破常規,改變教學組織形式,把學生分成四人一組的若干小組,每一組都配發一個墊子,讓小組成員互相觀摩、互相學習。在這種組織形式下,學生的練習次數多了,練習的積極性也更高,大大提高了他們的課堂參與度。
3.教學方法人性化,提高學生的掌握度
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各不相同。在教學中,教師不能硬性規定學生按統一的方法和要求完成學習任務。學生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的不同,在掌握體育運動技能時會有很大的差異[3]。部分學生由于自身體質原因,很難掌握難度較大的運動技巧,可能會產生自卑和畏懼的心理,失去對體育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要采取人性化的教學方法,根據學生不同的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因材施教、區別對待,確保每位學生在體育技能的掌握上都有所收獲和提高。比如,小學中年級的50米快速跑,運動能力弱的學生在比賽中常常處于最后。教師如果一直采取這種方式開展快速跑訓練,就會使這部分學生喪失信心,產生自卑心理,對跑步失去興趣。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把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相似的學生安排在同一組,使他們公平競爭。這樣,體能不好的學生也能逐漸增強自信心和獲得成就感,從而提升對體育鍛煉的興趣。因此,教學方法人性化是學生有效掌握體育技能的途徑之一。
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源泉是教材
隨著城市現代化建設日新月異,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和發展,學生的知識面也越來越廣,他們的思維空間更加廣闊。這就要求教師要具有學生活動和社會活動大教材的開放觀點,將科技、交通、電訊、休閑等知識融入教材中,大膽嘗試改革,并利用教材的開放性、靈活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1.合理組織教材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以靈活地運用教材,并結合學生的生活習慣,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組合,同時根據實際情況,對教材內容進行重新分類和整合。
例如,人教版三年級體育“安全常識”這一節內容,學生大都比較熟悉,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對教材進行重新組合,把游戲“紅綠燈”作為教學內容之一,使學生在模仿中學習和掌握安全常識。這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活躍課堂氣氛。
2.學科整合教材
體育教材涉及情感道德、人文知識、物理學原理和科學常識等多方面內容。例如,在教學“五禽戲:尋食虎”一課時,學生的生活閱歷和常識有限,可能會在課堂上提問:“老虎吃什么?老虎喜歡在什么地方生活?(科學知識,屬于自然學科的范疇)為什么老虎越來越少了呢?人類該怎樣保護老虎呢?(情感道德,屬于思想品德學科的范疇)”遇到這種情況,教師如果一味固守教材內容本身,就會造成學科間的相互割裂,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抑制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因此,教師要對不同學科的內容進行整合,給學生提供更豐富的學習資源。
結 語
在新時代,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作為體育教師,我們應當充分利用體育教學這塊廣闊的天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播下希望的種子。
[參考文獻]
趙相周.創新體育課堂教學 培養學生核心素養[J].名師在線,2019(20):10-11.
冉隆剛.創新體育教學模式 培養學生創新意識[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2(04):107.
杜振華.如何通過體育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J].現代農村科技,2012(02):51.
作者簡介:李梅英(1971.12—),女,江蘇昆山人,中小學一級教師,2008年9月被評為昆山市學科帶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