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榮
摘 要:本文對中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性進行了論述,并結合現代教學情況分析了中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發展緩慢的主要影響因素,由此,提出了適應新時代信息傳播模式的閱讀興趣培養與閱讀能力提升手段,旨在完善我國中學生基礎語文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中學教育 語文教學 閱讀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20)06-0-01
引言
新課改對中學語文教學目標進行了重新規劃,其中閱讀能力被作為學生語文學科素養的核心。為適應教育部的要求,語文教師應將自身工作的重心轉移,更多關注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促進新課改要求的落實。
一、中學生閱讀能力提升的意義
1.閱讀能力是學習能力基礎
在我國教育環境中,漢字作為所有知識的主要載體,漢字描述是知識體系傳輸的主要方式[1]。因此,學生閱讀能力不僅僅對于學生語文學習有重要影響,對于學生綜合成績同樣有重大幫助。相關統計數據表明,中學時代語文經常不及格的同學,其總成績同樣會徘徊在60%的標準線以下。因此,閱讀能力的培養是學生學習能力的基礎保障。
2.教師制度的要求
新課改背景下,語文學科素養這一詞匯在教學研究中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而閱讀能力作為語文學科素養最為基礎,也是最為核心的內容,在教學進程中必須采取較高的重視程度。
3.有利于學生思維的進步
閱讀的過程從本質上分析,就是讀者以書本為媒介,感知作者的人生經驗與智慧。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可以幫助其在日常閱讀進程中更好的感知書本內容,更多的理解書籍中包含的深刻思想,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與進步。
二、中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現狀的思考
對現階段中學生閱讀習慣與閱讀能力進行分析,不難發現,學生不完全成熟的閱讀能力主要影響因素為:第一,網絡背景下多種信息傳播方式對閱讀造成了嚴重的沖擊,學生習慣于以更加快捷、直觀的方式獲取信息,甚至于網絡上存在的諸如“得到”“樊登讀書會”等,看似知識推廣,正面意義較高,但其本質上是對學生放棄自主閱讀習慣的認可;第二,現階段網絡文學作品以表述直觀、語言通俗為主要特征,而嘗試過該種閱讀方式的學生難以再將精力投入在層層鋪墊、含義深刻的嚴肅文學作品上;第三,現代教育背景中鼓勵中學生閱讀的書籍,選擇視角過于成人化,與學生實際生活脫軌較為嚴重,難以激發中學生的閱讀興趣;第四,現代中學閱讀教學方法,應試化導向過于鮮明,其培養的為學生答題能力而非閱讀能力。因此,中學生閱讀能力提升的關鍵在于如何讓其感受到閱讀的樂趣,促使自主展開閱讀,從課外角度對課內缺失進行彌補,教師再輔以正確的指導,最終實現中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2]。
三、中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提升實踐
1.閱讀數量的提升
閱讀能力提升是一個長時間段、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存在過多的捷徑,學生只有在保證閱讀數量的前提下,閱讀能力的提升才具備廣泛性、實效性。因此,閱讀能力培養的第一步為如何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從現代環境中可以發現,學生對某篇文章或者某本書籍產生興趣通常需要一定的輔助途徑,如“你在此地站著不要動,我去給你買橘子”導致很多人對《背影》一篇文章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教師可以從這種事件中充分吸取經驗,在日常語文教學進程中,設計部分由經典作品中衍生出的“梗”,通過該類“梗”在教學課程中的高頻使用,使學生對此產生興趣,進而對背后的作品產生興趣,在日常教學中創造學生的閱讀需求,而非適應學生不盡科學的需求,充分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在提升學生閱讀數量的同時,保證學生閱讀書籍選擇的科學性,切實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2.做好家庭溝通工作
初中生教育中,尤其是習慣培養中,家庭的影響要遠大于教師的作用。因此,在學生閱讀習慣培養與閱讀能力提升進程中,教師要做好學生家長溝通工作。如上文中描寫的通過“梗”文化創造學生的閱讀需求與閱讀興趣,這種創造行為有強烈的時效性,若不能在后續得到很好的銜接,學生的閱讀興趣將以較高的速度消失,難以支撐學生整本書籍閱讀完成。所以,教師要與家長配合開展教育工作。首先,教師要提前告知家長自身“造梗”進程中使用的書籍,家長要在學生產生興趣之前,提前將書籍放在家中書柜上,為學生將興趣轉變為閱讀行為提供物質保障;其次,教師“造梗”的成果要同樣與家長進行溝通,保證學生課后與家長溝通進程中,家長能夠給予正面回應,延長“梗”的壽命,同時也延長學生的閱讀興趣;最后,家長在孩子面前要盡量減少屏幕時間,延長紙質書籍閱讀時間,為學生做出良好表率,同時學生主動進行閱讀時,家長要拿起書籍進行陪伴,盡量延長學生的自主閱讀時間。
3.學生分析能力的培養
閱讀能力雖然與閱讀數量呈正相關,但并非有閱讀數量,閱讀能力便會提升。閱讀能力還應包括文章分析、歸納、總結、升華等能力,教師在教學進程中同樣要注重該種能力的培養,而最佳培養方式就是讀后感寫作。在寫作練習中,教師需要注意的是,寫作要遠滯后于閱讀,否則學生將會產生強烈的畏難情緒,導致前期興趣培養工作成果發生倒退;合理調配課后作業,當寫作任務存在時,教師需要適當降低作業數量,避免學生逆反心理產生;基于閱讀能力提升的寫作任務不同于作文練習,不可以限制字數、不可以限制主題;留給學生充分創作時間,不可以今天布置、明天上交;不可以作為一項周期性的任務、使學生心理麻木;需要一定的獎勵機制,保證學生用心創作。使讀后感創作真正成為學生閱讀能力提升的有效輔助手段。
結論
新課改對中學生閱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進程中,需要充分考量現代學生信息接收的特點,創新性的引導學生開展自主閱讀,并通過家庭及課堂教育的輔助,切實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俞淑山.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
2020,(07):100-101.
[2]徐保國.新課改背景下提高中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思考與實踐[J].教育現代化,2019,6(83):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