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階段是學生身心快速發展的重要時期。由于小學生三觀并不成熟,容易在成長中受到多重影響。而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是培養學生基本道德與法治觀念的重要學科,能夠助力學生順利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形成好的思想行為習慣,推動小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因而文章通過對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原則的介紹,提出了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存在的問題以及策略。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并未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主體作用,缺乏與學生的互動。此種教學模式效率低下,讓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直接對課堂教學效果產生影響。因而,教師需要及時更新教學理念,轉變教學模式,從學生實際情況入手,提高教學能力,增強教學效果。
一、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原則
(一)尊重學生個體差異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緊緊掌握住學生的學習情況,充分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從教學實際情況出發,充分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教師要真正掌握多種教學方法的優勢劣勢,了解學生的特點,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和案例進行教學。從學生認知特點與理解力出發,精心設計出合理的教學方案,經過修改調整,探討出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
(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進行學習,讓學生認識到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重要價值,激起學生學習欲望,鼓勵學生在學習中主動思考。另外,教師還需要采用多種教學模式,給學生營造理想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良好的環境中學習。
(三)開展校內德育活動
教師要按照教學目標,從學生實際情況著手,把課堂教學與學校內部德育活動良好融合起來,提升德育活動的趣味程度,加強課堂教學效果。
二、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理念落后
伴隨著新課改的逐漸深入,新的教學理念開始廣泛推廣。在小學教師隊伍中,有些教師年齡較大,傳統的教學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產生影響。這種落后的教學理念深深扎根在部分教師腦海中,造成他們教學效果不佳。
(二)教學方式單一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效果受到教師的教學方法的直接影響。大部分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一般都利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單純重視課堂中自己的口頭介紹,并未充分關注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讓課堂教學氛圍變得死氣沉沉。另外,這樣的方法不能充分重視實踐教學的重要性,也無法把道德與法治課堂知識點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導致學生無法深入地理解道德與法治的知識。
(三)教學評價不到位
如今,部分教師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為學生提供評價過程中,采用的評價方法主要是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來進行評價,根本沒有充分關注學生的日常課堂表現情況、學習態度以及其他能力的培養,導致此種教學評價模式無法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評價,不能真實地反饋出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目標模糊,學生學習動力不足,無法獲得全面發展。
三、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
(一)轉變教學觀念
教師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及時更新教學觀念,加強自身學習非常重要。只有經過不斷的學習,才能緊跟時代發展潮流,深刻掌握新課程理念;只有經過不斷的學習,才可以汲取其他教師成功的教學經驗,靈活運用。這樣學校要展開繼續教育、培訓活動,為教師提升自我提供學習的平臺,更加有助于教師更新教學觀念,掌握最新的教學經驗,真正解決實際教學過程中的問題,讓青年的教師們充滿干勁,活力十足,讓中年教師變得更加成熟、智慧。學校管理者還需要確定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目標,符合新課標提出的要求。
(二)豐富教學方式
第一,生活化教學法。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屬于一門理論緊密結合實踐的課程,教材內容大部分源自實際生活,所以在教學活動當中教師一定不要只局限在課堂教材當中的實例,還需要深入對生活素材進行挖掘。生活素材更多地表現為現實性,更加形象。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教材內容的更新無法緊跟時代發展步伐,所以,在課堂教學當中要靈活運用全新的與教材內容有關的生活素材,推進課堂教學進程。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當中,采用實際生活當中的案例,為學生提供分辨是非的機會,為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念打好基礎。
比如,教師能夠把日常生活當中自己所碰到的真實的有關道德與法治的事件當作案例,將事件核心提煉出來,為學生簡單進行介紹。在課堂教學當中讓學生進行深入討論,對學生的討論思路進行引導,促使學生深入思考,讓學生對事件產生正確的看法。在整個流程中,避免讓所有學生都產生相同的看法,要讓學生保持個性,從而形成不同的看法。只有學生保持對事件的正確判斷,具備好的道德與法治意識,才可以為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念打好基礎。
比如,教師在講解“我們不亂扔”這堂課的過程中,教師能夠利用創設生活情境的方法展開教學。教師先給學生呈現出一組學校的教室當中隨處可見垃圾,東西亂堆亂放的圖片,之后為學生呈現出一組學校教室干凈整潔,東西擺放整齊的圖片。讓學生仔細對這兩組圖片進行觀察,之后把學生分為多個小組,讓小組進行討論,探討對這兩組圖片的看法。然后向學生提問:“大家想要在哪一種情境當中展開學習呢?第一組圖片當中的場景是怎樣形成的呢?”教師通過創設生活化的情境讓學生深刻進行反思,加強道德意識,養成好的行為習慣。
第二,體驗式教學。隨著我國新課改的逐漸深入,體驗式教學開始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具體強調的是學生在課堂學習當中的體驗,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利用學生掌握的知識靈活解決實際生活當中的問題,深化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認識,加強學生對實際生活的感觸。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教師要帶著學生進行小組配合、小組競爭,經過不斷訓練,讓學生獲得全面進步與發展??傮w來講,體驗式教學不僅能夠帶領學生利用實踐活動來深入理解知識點,在實踐活動當中討論溝通,提高學生的能力。另外,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當中來,讓學生學習變得更加主動,加大學生情感投入。例如,教師在講解有關合作的知識點后,組織學生到操場當中展開“兩人三足”的實踐活動,把全體學生根據人數來分組,每組學生全部參與進來,每一個學生的腿與組員的腿綁扎在一起,展開小組競賽,經過全體學生的共同努力,團隊合作,最終達到終點。在比賽的最終,選出獲勝的小組。在整個過程中,學生能夠深深地認識到合作的意義,在這樣體驗式的教學和小組教學模式結合的形式下,讓學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教材當中所講述的內容,還能夠增強學生的集體意識與競爭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綜合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第三,多媒體教學方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當中,教師一定要優化教學方法。過去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前學生的學習需求,不能與學生展開及時的互動交流,非常容易讓學生產生厭煩心理,失去學習的熱情。教師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尋找全新的教學方法,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實現教學效率的提高。而多媒體教學就是非常有效的一種方法。比如,教師在講解有關“我愛我家”這一單元的內容時,通過學習進一步激發出學生對父母的愛。目前部分的學生是家中的獨子,從小眾星捧月,形成了一些不良的習慣,以自我為中心,根本不把父母給的愛當回事兒,認為都是應該的。教師可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唐山大地震》的電影。這部影片中的父愛母愛體現得淋漓盡致,讓人印象深刻,看完電影,教師發現有很多學生都流下了眼淚,教室非常安靜。教師了解到學生都被影片深深打動了,讓學生了解父母的愛,培養學生的感恩的心,課堂教學效果理想。若是未能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只是依靠教師的口頭介紹,學生能夠理解與掌握知識,內心卻無法受到較大的感動。足以證明,多媒體教學技術的應用,更能激發學生的情感。
(三)完善教學評價
新課改背景下完善教學評價是十分重要的內容。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主動積極構建起完善的多元化的評價機制,詳細的方法包含下面幾種:其一,多元化評價主體。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評價對象是學生,所以不只是由教師對學生展開評價,要由教師、家長以及學生組成三位一體的教學評價主體,從課堂上表現、課下表現等多方面為學生提供全面的評價。其二,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完善的教學評價需要為學生提供學習過程與最終學習效果的評價。學習過程評價具體是學生在課堂學習的情況、完成作業的情況、課下的具體表現等多個方面。學習效果的評價大部分是考試和考核。教師能夠根據道德與法治課不同部分的教學情況,分階段進行評價。評價的方法包含筆試和現場提問,還包含學生自制課件,上臺講課或者設計有關道德與法治類型的節目。教師與其他的學生按照學生的表現情況給予評價。此種評價方法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從學習當中增強核心素養,保證學生可以逐步提高法治觀念。按照學生的個性差異以及心理變化情況,利用多種評價方式,能夠突破傳統單一教學評價理念的束縛,提高評價的效果。
四、 總結
總而言之,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及時轉變教學觀念、豐富教學方式、完善教學評價,從而激起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蔡秀蓉.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策略[J].當代教研論叢,2020(3):93-94.
[2]李玉杰.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策略[J].遼寧教育,2020(5):71-73.
[3]楊威.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優化策略探究[J].新課程研究,2020(5):41-42.
[4]石紅霞.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探究[J].學周刊,2020(1):49.
[5]廖木嬌.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探究[J].亞太教育,2019(11):126.
[6]郭娟.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策略分析[J].才智,2019(27):107.
[7]阿依努爾·吾熱里別克.淺談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策略[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區域優質教育資源的整合研究”研討會論文集.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237.
[8]張桂生.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生活化教學策略[J].亞太教育,2019(7):131.
作者簡介:
季征,甘肅省嘉峪關市,嘉峪關市和誠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