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世琰



摘 要: 本文借助空間句法研究模型,對吳江傳統園林退思園進行分析,通過理性與感性相結合的方式,結合園主經歷,思考退思園中的“退”與空間結構的聯系,通過理性分析的方式從空間角度出發對退思園中蘊含“退”的空間進行分析。
關鍵詞: 空間序列;空間句法;VGA分析
退思園位于吳江市同里鎮,為晚清園林。園主任蘭生官場順利,但后被彈劾革職,罷官之后回鄉建造退思園。園林主旨源于《左傳》之:“進思盡忠,退思補過。”
退思園的空間營造以退思補過為主題,以景面文心的造園手法著重營造的“退空間”。其“退”空間以人的游覽動線為線索,串聯西宅、中庭、東園三個空間節點,其“退”空間序列的營造體現在情感之“退”以及空間之“退”。
從情感上來看,園主一朝被彈劾辭退,心懷不甘,名為退思實則以退為進。其體現在空間序列上就是封閉、莊嚴的西側住宅;半封閉、清幽的中部庭院和開闊、自然的東側園林,游覽于其中,情感從官場上的緊張謹慎經過舒緩清幽的空間過渡最后到達東部得以舒適放松。這一序列反映的是園主生涯的起伏,也反映了“退”空間的空間序列。其整體所反映的情感基調呈下降趨勢,這也是退思補過之立意之體現。
“退”不僅體現在情感上,其在空間營造上也有所體現。借助空間句法對其空間進行量化分析,將空間分為可視層和可行層,可行層繪制游覽路徑及建筑內部可達空間,可視層以成年人的平均視線高度(1.6m)為基準,繪制對視線可造成遮擋的要素,如喬木、假山等,但建筑的門窗視線是可滲透的。借助VGA對兩個圖層的連接度、整合度以及視線深度指標進行計算,連接度反映某空間和整體空間系統的連接緊密性,整合度反映的是空間的可達性,空間深度值反映的是從一個空間到其他空間的步數,深度值越大則可達性越弱。指標值越高,反映在色彩上越暖,反之越冷。
對可視層視覺連接度的計算發現,東部園林的中部水池連接度值較高,其連接度數值由中部到外部逐漸降低,可說明水池的在全園中的中心性,成為東部園林的視覺中心。這說明東部園林的中部水池正是園主、客人、建筑進行視線交流的交匯點,園林雖小但水面基本占據整個園林的全部,人的視野在此相當開闊。建筑布置均以水為要素展開,水反映的是安靜,這種安靜的基調反映在空間上則有一分退而思的意蘊。
分析可視層整合度可以發現園林西南側的空間通過樹木遮擋形成了許多視線可達性較低的空間,這種空間從外部看來難以成為人們視線關注的焦點,但進入內部則自成天地,園主在其中安排座椅、古木、怪石,這種難以為人所察覺的空間也是一種退空間,其所反映的也是園主退而思的向往。
東部園林的主體建筑位于北側的退思草堂附近視覺整合度最高,反映出退思草堂在園林中的統領性同時寄托園主“退思補過”的抱負,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的思想寫照,其空間基調也是蘊含“退”的意味。
對可行層即步行可達空間進行計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空間序列。對視覺連接度的計算發現連接度數值較高的空間位于西南方向,這些空間是進入東部園林的過渡空間,這些連接度較高空間的滲透性較好是進入東部主題的準備。
對可行層空間整合度的計算發現,西北側的旱船處空間整合度數值較高,說明旱船正是西北側空間的核心,旱船是園主待客的主要場所,宛若待航之舟將人引入東部花園,旱船所反映的是“進”的思想,較為直接反映園主仍盼望返回仕途的內心活動。
可行層的視覺深度所反映的是在人們行進的過程中視線的深度,以中庭入口處作為起始點對中庭空間以及東部園林進行計算,其指標值所反映的情況可以認為是空間序列的營造情況,因為空間序列的營造是建立在人的視覺感知上的。
通過對可行層視覺深度的計算發現西側和南側的中庭空間視覺深度值均較低,東側園林的視覺深度值均較高,可以明顯看出其貫穿感,所以說退思園的空間序列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以西側中庭為主導的空間序列,這一空間序列的營造依賴于開敞空間的營造,或者說這一空間序列是通過一系列開敞空間來聯系的。位于南側的桂花廳是園主品茗之處,觀察發現:桂花廳處和鬧紅一舸處相連接,但是二者的視覺深度值差異較大,鬧紅一舸船頭向東北處,面向水池,寓意乘風破浪,是“進”的空間,而桂花廳清幽素雅則為“退”的空間,一進一退,欲揚先抑。
東部園林的空間序列的營造圍繞水池展開,其在空間上的引導順序為逆時針,通過中庭的“進”空間——旱船進入過渡空間水香榭在進入九曲橋,九曲橋寓意園主仕途的波折坎坷,其空間寓意是“退”,一進一退反映在園主心中的失落。進入鬧紅一舸,此處再一次寓意“進”的空間,之后經過辛臺、菰雨生涼的空間過渡進入視覺深度最高的眠云亭,眠云亭退于水面更顯幽深,其取名引于劉禹錫之詩,園主被罷與劉禹錫當年之境遇相似,在此處表現出園主戴罪立功仍想重返仕途的心態。“眠云”也取于陸龜蒙詩“茅峰曾蘸斗,笠澤久眠云”的居高清逸之感。此處以景面文心的造園手法營造了“退”空間。按照空間序列繼續前進經過三曲橋進入主體建筑退思草堂,此處更加集中地體現了“退思補過”。
退思園的空間之“退”還表現在建筑與水面的處理關系上,這種“退”存在于東部園林。眠云亭為典例,其位于池水西岸退后于假山之巔,亭下堆疊湖石并且在西側種植高大樹木以強調空間之“退”,退思草堂南側臨水平臺也襯托出了退思草堂之“退”空間。
經過對退思園“退”空間兩個層面的分析可以得出結論:
(1)退思園的“退”空間是體現在空間序列上的,園主的情感基調變化是西宅、中庭、東院的組織線索,東部園林的空間序列組織則是圍繞園主的經歷和情感波折串聯的。
(2)園主通過營造形形色色的“退”空間來表達退思園的主題“退思補過”。
參考文獻:
[1]倪祥保.退思園造園意象內蘊淺析.
[2]趙麗娜.試析退思園景面文心的造園理法.
[3]唐珣.寓建筑美于自然美之中淺析退思園的造園藝術特色.
[4]唐慧超.中國古典園林貼水園與依水園之理水比較——以退思園與網師園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