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志紅
【摘要】小學校園里時常出現不文明行為,究其原因是學生年齡小,缺乏正確的三觀。因此,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要創造溫馨的教室環境,引導學生行為規范文明,提高學生審美情趣,形成良好品德,構建崇真、尚美、健康、和諧的班集體。
【關鍵詞】審美觀;教室環境;和諧;班集體
一、創建溫馨環境,感受美
教室是教師傳道授業、答疑解惑的地方,是學生學習、師生情感交流的主要場所,學生在校的大部分時間是在教室里度過的。一個優美、溫馨的教室環境對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審美情趣的提高、知識能力的提升、道德習慣的養成,都有很大的影響,因而創建一個優美、和諧的教室環境是關鍵。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以我們看,用環境、用學生自己創造的周圍環境、用豐富集體精神生活的一切東西進行教育,這是教育過程中最微妙的領域之一。”因此,一個優美、溫馨的教室環境會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激發學習熱情,使學生感受到人文關懷,給班級注入生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教室環境對學生的影響非常大。因此,每次筆者接手新班時都要制訂至少三個學期為一輪的教室環境布置計劃,每個學期制定一個主題,圍繞這個主題進行布置,這個主題可以是抽象的,也可以是具體的。例如低年級的“好習慣早養成”,中年級的“閱讀改變生活”,高年級的“我們都是小小追夢人”等,主題明確,目標清晰,內容不重復。制訂計劃時要做整體規劃、布局,要展現學生的精神風貌,促進學生審美習慣的養成。在具體的布置中,可以設置幾大板塊,例如文化墻、評比欄、學生作品展示、衛生角、班務欄、小學生守則。在窗臺和教室的左上角擺上幾盆綠植,讓綠色進教室,讓學生自己認領管理,期末對認真負責的管理員給予“最美園長”稱號,并頒發獎狀。這樣在美化教室環境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看見植物的成長,為教室注入了新的活力,培養了學生的責任心、歸屬感。班務欄張貼值日安排、課程表、時間表等班級事務,方便學生查閱。學生作品展示區盡可能讓學生自己動手參與布置,如畫一畫圖畫,寫一寫書法,秀一秀作文,品一品美文,充分展示學生的作品,鼓勵與激勵并存,讓學生的努力被看得見。評比欄圖案為成長樹或書本或向日葵,圖案活潑,顏色淡雅。文化墻上可以張貼名言警句、每日新聞發布。每月的最后一周,依據學生的紀律、學習、文明等綜合得分評選“最美少年”,張貼相片,并舉行頒獎儀式,頒發證書。還可以在墻上張貼名言警句或“文明禮儀我做到”“入班即靜,入座即學”等提示性語言,班里要做到另外每日一清,要求學生每天清理座位下的垃圾、抽屜的垃圾、教室的垃圾,自覺把桌椅擺放整齊。一間溫馨的教室,可以讓學生的心沉靜下來,讓學生喜歡在這里學習、生活、交友,美好的品德在“潤物細無聲”中滋長。
二、開展美行教育,踐行美
學生是班級的主體,學生的一言一行都對班級產生重要的作用。班主任是學生的引領者、人生導師,是班級的管理者。因此,班主任在管理班級時要注意管理方法,盡量避免使用粗暴、命令的語言,切忌空洞的思想道德說教,要真正做到管理與教育并重,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學科滲透,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做到語言美、行為美、儀表美,讓美走進課堂,走出校園,讓美麗之花在每個人心中開花結果,讓美在班級管理中不缺席。
為了讓美德在每位學生心中生根、發芽,筆者在班級管理中開展“美在行動”系列育美活動,教育學生做到“三美”,即語言美、行為美、儀表美,逐步引導學生規范日常行為,讓文明禮儀之花在校園綻放。
1.語言美
一句“你好”開啟了一天美好的生活,一聲“謝謝”拉近了彼此的距離。“您好!早上好!謝謝!對不起!真不好意思!謝謝你的幫助!加油!”寫在家校聯系本扉頁、教室墻上,讓學生明確美麗語言的范疇,并能入眼,入心。“今天你的語言美嗎?”成為孩子見面的第一問。當孩子說話文明,教師要及時表揚,表揚的方式可以是摸摸孩子的頭,夸他說得真好,教師在“美言樹上”添枝加葉,一步一步引導學生習慣使用文明用語,做到語言美。利用班隊會開展“開口即美”“文明用語說給你聽”主題朗誦會,以聲傳情,感受語言魅力的同時享受說文明用語帶來的愉悅感,大家以班為榮,增強了班集體的凝聚力。
2.行為美
彎腰撿起一片紙屑,拾起的是你的美德;愛護公共財物,彰顯的是你的責任;一句安慰的話,體現的是你的愛心。圖書館安安靜靜地看書,把教室打掃得干干凈凈,并自覺擺放桌椅,按時交作業,書寫美觀,幫助他人,尊老愛幼,同情弱小等,這些日常行為都是美的表現。每天晨會課,班干部在“美行”樹上做記錄,使行為美成為習慣,變成常規。
美行育美德。美行在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中實施,美好的品德也在活動中培養。如學校開展手拉手系列活動,幫助一年級新生做清潔,教新生佩戴紅領巾,“六一”義賣獻愛心,為保康縣同學捐書;夏令營,和新疆的小朋友聯誼,互贈禮品,同臺表演;雷鋒日,在校外輔導員的帶領下,走進社區,清掃街道,清除小廣告,攙扶老人;每年的重陽節、春節,在中隊輔導員的帶領下,走進敬老院、社區,為老人送去自己畫的畫、種的花,陪老人聊天,表演自己的拿手節目。“行為美”腳步越走越遠,“美行樹”也越長越高。幫助別人的同時,自己也學會了理解、包容、團結和愛。
行為美是植入心靈的教育。美好的行為一旦形成,啟迪學生心靈,美好的品德也會形成,和諧班集體氛圍越來越濃烈。
3.儀表美
儀表端莊,氣質優雅,擁有小學生的朝氣蓬勃就做到了禮儀美。平時要求學生著裝干凈整潔,講衛生。每周一的升旗儀式,全校800多名學生齊聚在學校操場,身穿整齊的校服,佩戴著鮮艷的紅領巾,鮮艷的國旗在空中飄揚,隊員們出旗、敬禮、奏國歌、唱國歌,場面莊嚴又充滿朝氣。開學典禮、散學典禮、重大慶祝活動都穿著校服,佩戴紅領巾,行隊禮。端莊的儀表體現了對別人的尊重和對祖國的熱愛。
三、評優爭章,學習美
美需要表達,需要學習。每周定期舉行評優活動,根據學生自評、互評、家長評紀錄,學生投票進行統計,每月評出“美言少年”“美行少年”“美儀少年”,在班隊會上表揚,照片張貼在“美麗樹”上;每學年根據學生“美麗樹”上的記錄,推薦參與學校“最美少年”的評優活動,在期末表彰大會、兒童節慶祝活動中進行隆重的表彰,學生發表獲獎感言,邀請喜歡的老師或同學為其佩戴獎牌、與其合影,并推送到班級群和學校公眾號展示,號召其他學生向優秀學生學習。學生在參與活動過程中規范了自己的行為,增強了自信,增強了班集體的榮譽感。
自“美在行動”教育活動實施以來,學生做到了說文明語,做文明事,行文明儀,同學之間少了爭執,多了寬容,少了猜疑,多了理解。大家以“我為班級增光彩 班級因我而精彩”為班訓,人人評優爭先進,人人以班為榮,團結協作,閃現著自己美麗的光芒。
四、拓展延伸,創造美
美無處不在,生活中處處皆美景。在班級管理中,我們應該拓展更大的空間培養,鍛煉學生創造美的能力。走出教室,走出校園,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美,用自己的手去觸摸美,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美,用自己的行動去創造美。課間,帶領孩子們走進植物園,親手種下一株植物,用筆或相機記錄植物生長的變化,同時鼓勵學生自己也在家和父母一起種植,在種植的過程中體驗生命的成長過程,感悟生命的美好。在植物的采摘期,讓學生用植物的葉子做成書簽,送給同學,送給爸爸媽媽;用花或葉子畫自畫像,將自己親手種植的蔬菜送到學校食堂做成一道菜,和全校師生一起分享勞動的果實,品嘗美食之時,人人臉上洋溢著快樂的笑容,此時的班級是如此的快樂和諧。孩子們還可以走出校園,在大隊輔導員、中隊輔導員的帶領下,參加每學期的研學活動,走進中山艦博物館,一睹中山艦的風采,寫下一篇篇感人的觀后感,激發愛國情懷;去“凡華”生態園,摘桔子,挖紅薯,在勞動過程中大家互幫互助,團結合作,分享收獲的快樂,加深對彼此的了解,增進彼此的感情。學生在活動中,通過眼觀、手動、耳聞,鍛煉了創造美的能力,美好的品德也在悄然成長。
總之,溫馨的教室環境可以帶給學生心靈的愉悅和舒展,美好的行為可以引導學生規范日常行為,美好的教育培育學生高尚的品德、健康的人格。營造溫馨的教室環境,做到舉止文明,養成良好品德,構建和諧班集體,是班級管理努力追求的目標。
【參考文獻】
張作嶺,宋立華.班級管理 [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魏書生.班主任工作漫談 [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8.
王昌花.巧借語文的美育功效,助班級管理一臂之力 [J].求知導刊,2016(13):95.
鄒燕瑛.向著“美麗”一路前行——南湖小學基于“美麗德育”的育美教育活動 [J].少先隊活動,2019(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