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麗 朱昇 熊景鳴 吳飛



摘要:職業教育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中是不可或缺、不可代替的。近年來國家在持續大力支持職業教育的發展,職業教育在高等教育領域的學校數量上雖然占據了半壁江山,但是在其人才培養質量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提高。本文首先對職業教育人才培養中學校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存在差異、工學結合教學不緊密、師資隊伍實踐技術技能不高、學校實驗實訓條件功能不全、設備與時俱進程度不高、專業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不健全等5方面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其次提出了搭建政行校企協同育人平臺、構建六階段五等級的校企協同育人模式、構建“五雙一平臺”的校企協同育人機制、推進資源共享、合作共贏、深化校企合作、推行5個對接、構建基于“工匠精神”的人才培養方案、建立專業診斷與改進運行質量保障體系等7點改進措施,最后對職業教育的發展進行了展望。
關鍵詞: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協同育人
1. 引言
隨著國家出臺的《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的政策、文件。由此可見職業教育被擺在了更加重要、突出的位置。人才培養的核心問題便成了教育工作者、研究人員及企業、社會關注的重點問題。職業教育改革人才培養實際上一直處在改革、實踐探索和發展中。目前的情況是學校畢業學生就業難,企業需求招工也難,學校技能型人才供給和企業技能型人才需求不相銜接。說明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不相匹配,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有待創新和完善。本文將淺析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
2. 人才培養的現狀
近年來黨和國家越來越重視職業教育的發展,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支持職業教育的發展,從大到國家、社會、行業,小到學校、專業、教師、學生等都有涉及到。職業教育也取得了蓬勃的發展,盡管如此,在職業教育的發展過程中,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還是存在著一些亟需改進的地方,也是中國出現“技工荒”的一個重要原因。具體如下:
2.1學校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存在較大差異
學校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存在較大差異。一是學校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不能適應新興產業的發展;二是學校人才培養改革的力度、深度與企業、行業轉型升級的人才需求不對應不同步。很多職業學校為了有效縮短人才培養目標與市場需求的距離,采取了諸如“2+1”、訂單式、“引廠入校”等等多種模式和措施,這些雖然縮短了人才培養目標與市場需求的距離,但與學生、企業期待的目標相差甚遠。主要是這些方式相對傳統,且多流于形式,改革的力度不大,達不到企業的期望值。另外中國的產業、企業正在改革轉型快速發展,以及新興產業的蓬勃發展。學校掌握最新技術技能與產業、企業及時需要的最新技術技能人才不同步,學校不能及時把當前產業對人才的需求與人才培養相結合,學校人才培養方案與市場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脫軌。學校培養人才的目標、培養的方式、教學環境、包括所選用的教材、教師上課的內容等等與市場需求不相匹配,還有待進一步的改善。
2.2工學結合教學不緊密
職業教育應以職業能力為本位,注重學生實踐、技能、技巧的培養,理論教育也應突出實用性。然而學校對工學結合教學的重視度不夠高,大多數學校“口號”喊得很響亮,而實際情況是重理論、輕實踐。不論是課程體系、實訓基地還是師資隊伍、人才培養方案、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等都不能很好適應工學結合教學的要求。目前主要采取的形式都是“2+1”,前2年在校內采取教室理論+實驗室實踐的形式,由于實驗設備條件和教師“雙師”實操技能與時俱進不高等的原因,工學結合教學離預想相差甚遠;而最后1年在企業實習,學校為了提高學生的畢業就業率,對學生的實習企業、實習崗位、實習內容等對實習教學監管不嚴,有的學校甚至是無管狀態,主要是根據學生的意愿而定。工學結合教學嚴重不緊密。
2.3師資隊伍實踐技術技能不高
職業技術學校師資隊伍是培養技能型人才的關鍵。職業學校的教師主要來源于高校,多數都是從高校畢業就到職業學校當教師,到企業實踐鍛煉不深入或沒有,雖然有很多教師考有職業資格證書,學校“雙師”教師占比不低,但由于學校實驗設備不能與時俱進,教師課余實踐技能投入不多,加之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教師的技能水平不能滿足產業升級后的職業技術技能新要求,教師缺乏實踐技術技能,特別是最新的前衛的技術技能。
2.4實驗實訓條件功能不全、設備與時俱進程度不高
實驗實訓條件是培養技能型人才的基礎。學生沒有經過實踐訓練,談不上技能人才。雖然全國各職業院校都非常重視實驗實訓條件的建設,但由于專業實驗實訓設備設施昂貴,齊全的專業設備設施少則幾百萬元,多則幾千萬甚至上億元,職業學校專業又不少,且科學技術隨時都在進步和發展,年年都有科技設備、企業產品等在更新或新推出,職業學校沒有這么大的財力購置和更新實驗實訓條件,導致很多職業學校的實驗實訓條件功能不全,且與時俱進程度不高。
2.5專業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不健全
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是提高教學質量、促進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的有效途徑。然而多數學校的教學質量評價都是采取紙質的傳統評價體系,不同學科、不同專業以及理論和實踐課都是采取同一個評價標準,評價不科學,且缺乏標準;參評的一般都是領導、督導、同行和學生,缺少用人企業和行業的參與,評價主觀性大,且評價主體單一;教學質量評價往往是通過隨機的一次、兩次課,而不是連續的、系統的,評價側重結果,忽視過程;每次評價后不能及時向教師反饋結果和進行交流總結,促優促改效果不佳,評價單向,缺乏反饋機制等。專業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不健全,專業教學質量難以提升。
3. 改革措施
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雖然有一些不足,但各職業院校都在竭力改革探索。本文結合國家政策、文件,對人才培養的改革探索草率提出7點改革措施的建議,可供其職業學校參考。
3.1搭建政行校企協同育人平臺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的基本辦學模式,是辦好職業教育的關鍵所在[1]。然而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目前的情況是學校熱、企業冷。需要聯系政府、行業、企業。由政府牽頭出臺職業教育政行校企合作辦學的政策、文件和制度。在職業教育政行校企合作中明確政府、行業主管部門主導,行業企業為主體,學校為主辦的政行校企協同育人平臺,深化校企合作、產學融合。
3.2構建校企協同育人模式
構建六階段五等級的校企協同育人模式。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雙方構建“共辦、共管、共育、共享、共贏”的育人模式,交替輪流實施通識素質教育、專業基礎認知、跟崗熟悉、專業理論提升、協崗實踐、考核評價六階段,實現從學員(學生、學徒)→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準技師五等級的六階段五等級校企協同育人模式,如下圖1所示。
3.3構建校企協同育人機制
構建“五雙一平臺”的校企協同育人機制。實行學校和企業雙主體辦學、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雙導師制、學校學生和企業學徒雙身份、學校與企業及企業與學生簽雙合同、職業資格證和畢業證雙證書、學校和企業“共辦、共管、共育、共享、共贏”平臺的“五雙一平臺”校企協同育人機制,以及“四方協同”(學校、家長、企業、學生)頂崗實習管理模式。
3.4推進資源共享、合作共贏
推進優勢互補、共享三大資源。按照校企深度合作,產教融合的要求,在教[]師和師傅上共享,學校教師為企業做建設方案、活動策劃指導、企業員工理論培訓,企業師傅為學校提供實操技術訓練,指導學生實驗、實踐;在實驗室和車間上共享,學校實驗室為企業提供技術提升、論證、研究,企業車間為學校提供與時俱進的實踐教學基地,學校教師實踐的雙師素質基地;在學校和企業上,學校作為企業人力資源供給、質量發展研究基地,企業作為學校人才輸送基地。推進資源共享、校企深化合作,最終實現學校、學生、企業三方共贏的良好局面。
3.5細化對接,優化銜接
深化校企合作,推行5個對接。根據學校、產業、企業的實際情況,積極與產業、企業細化對接,優化銜接。雙方共同開發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畢業證與職業資格證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相對接的五對接項目任務型課程體系[2]。
3.6六是構建基于“工匠精神”的人才培養方案
加強人才培養方案的論證、制定,構建集思想文化體系、專業理論知識體系、實踐知識體系、職業文化體系、保障制度體系等交叉互融于一體,通過六階段五等級的運行模式,培育具有工匠職業精神的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
3.7 建立專業診斷與改進運行質量保障體系
建立專業“8字螺旋”,推行專業診斷與改進運行質量保障體系。制定專業的目標鏈、標準鏈,構建專業8字螺旋的“目標—標準—運行—診斷—改進”常態化自我診斷與改進運行保障機制,如圖2所示。專業能自立目標、自我檢驗、自我發現問題、自我解決問題及自我提升的良性循環,健康、創新發展。
目標鏈是專業結合實際情況,自己制定專業建設目標。標準鏈是根據SMART(具體、量化、達到、相關、時限)目標管理原則,可以從校級一般專業、校級重點專業、省級骨干專業、國家級骨干專業四個層次構建專業建設標準。
4.展望
我國的職業教育雖然發展較晚,但近年來發展勢頭強勁,不論是在增加的學校、學生數量上,還是在學生就業率上、以及政策支持上都不亞于普通高等教育。《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國發〔2019〕4號)明確闡述了: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近6年國家密集的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文件,如下表所示。職業教育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相信在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帶領及政策、文件的支持下,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將走向更深、更遠處,將培養出學生、企業、家長、社會都滿意的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并將發展成具有中國特色、世界領先水平的職業教育。
5. 結束語
本文首先對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其次提出了改進措施,最后對職業教育的發展進行了展望。職業教育當前雖然還有一些不足,但在黨和國家的指導、支持下,職業教育工作者的奮發圖強下,相信職業教育會越辦越好,辦成人民滿意的教育,實現習總書記提出的:加快發展職業教育,努力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參考文獻:
[1]張嘯宇.高職院校校企合作內卷化現象及突破[J].職教論壇,2019(1):134-139.
[2]蘇治國, 胡新崗, 李志方,等. 集團化辦學共建共享畜牧類專業教學標準的研究與實踐——以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為例[J]. 黑龍江畜牧獸醫(下半月), 2018,000(004):211-216,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