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華
摘要:本文簡單介紹了增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重點探討了其實施方法,包括創建閱讀氛圍、小組合作交流等,旨在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豐富其精神需要,提高其文化素養,促使其健康成長。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化素養
小學語文教材由多篇文章組成,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易受年齡、性格等因素影響,不能輕易理解文章內容,導致教學效果較差,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間存在的差異性,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一、增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
通常來說,學生不斷閱讀文章可以提高其自身的思維能力,但是由于處于小學時期的學生思維能力、理解能力較差,不能充分理解文章中的內容,因此,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掌握語言表達的方法,豐富語言素材的儲備,增強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學生通過在靜謐的環境中閱讀文章,可以增加思考的時間,仔細品味文章中所表達的情感態度,開拓視野,從而形成自己的認知,豐富學生的精神境界。
學生成績受教學有效性等因素影響,由于課時有限,不能為學生提供充足的閱讀時間,導致教師減少課堂閱讀的時間,但是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中占據重要的位置,因此,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是至關重要的,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文化素養,培養學生的情感分析能力。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確定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規定,語文教學要從“三維”教學目標出發,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受教學觀念、教學內容等方面影響,使其難以實現。常出現以下幾種情況。第一,教學目標不切實際。教師常常將情感價值教育建立在社會主義、愛國主義、邏輯思維等詞匯之上,導致該階段的學生不能輕易理解教師講授的知識。第二,教材重難點不明確。由于教師不能充分掌握教材內容,導致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相偏離。第三,教學過程過于隨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常出現不按照教學設計講授知識的情況,使教學內容脫離教材,不利于學生發展。
因此,教師要對教材內容、課程標準、學生情況等方面充分考慮,明確“三維”教學目標,增強學生的文學素養。由于教材中含有較多的文字、圖片,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只講授文字,要將圖片與文字相結合,帶領學生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形成正確的情感認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例如,在小學語文一年級“靜夜思”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教材中的圖片幫助學生分析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夠加深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提高對教材內容的認識。
(二)培養學生閱讀能力
以往小學語文教學只重視學習教材知識,對自主學習缺少重視度,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講授教材中的文章內容,還要安排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有利于增強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在為學生選擇閱讀素材時,要優先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名著作品,保證其貼近課堂教學內容,促使學生將課外閱讀內容與課堂內容相結合,學習其中的語言描寫方法,體會語言的魅力。例如,在小學語文四年級“趵突泉”教學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閱讀“濟南的冬天”,讓其利用所學的閱讀方法對此文進行閱讀,明確兩篇文章的共同點,有助于學生通過課外閱讀加深對課堂內容的理解,提升閱讀教學效果[1]。
(三)創建閱讀氛圍
環境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因此,創建良好的閱讀氛圍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舉辦朗誦比賽,調動學生參與比賽的積極性,或者設立讀書角創建閱讀氣氛。例如,教師可以定期帶領學生舉辦關于教材內容文章的朗誦競賽,并從學生中挑選4名學生擔任評委的角色,其他學生參加比賽,對于前三名優秀的學生要給予適當的獎勵,增強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對其他學生有較強的激勵作用。再如,在班級中設立讀書角,學生可以在課余時間閱讀讀書角中的書籍,并且每名借書的學生都要在讀書角的簽名單上簽字,定期對簽名單上出現簽名次數最多的學生進行獎勵,有利于激勵學生參與到讀書角建設過程中來,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2]。
(四)加強小組交流
在以往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主體地位,學生被動接受知識,使學生缺少閱讀興趣,無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以每4名為一小組的方式進行分組閱讀,為其布置與課文相關的思考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并且在閱讀后,學生要分享讀后感,有利于學生提高閱讀興趣。例如,在小學語文四年級“漁夫和金魚的故事”中,教師為學生布置以下幾個問題:金魚為什么將一切變回原有的模樣?老太婆都提出了哪些要求?每當老太婆提出要求,海水都有哪些變化?用自己的語言講述漁夫和金魚的故事。
(五)組織閱讀活動
由于此階段的學生對閱讀缺少認識,理解不夠深刻,對其注意力停留時間較短,但是其對課外活動易產生興趣,因此,教師可以不定期組織學生參加閱讀活動,讓學生分享其在閱讀過程中發生的趣事,有利于學生減輕閱讀的壓力,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或者為學生播放“朗讀者”,此節目通過邀請具有影響力的人物朗讀專家學者精心挑選出來的文章,能夠讓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感受文章的語言美和情感美,激勵學生參與到閱讀教學中來,使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充分發揮。
結論
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創建閱讀氛圍、組織閱讀活動、小組閱讀等方式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提高其閱讀能力,增強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李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20,(47):35-36.
[2]劉金星.信息化時代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J].語文課內外,2020,(13):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