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國軍 康雅娟 賈艷麗
摘要:隨著職業教育從精英化變成現代的“大眾化”,在互聯網環境下高職院校學生的創新創業問題面臨著更大的挑戰和機遇。新的平臺必然帶來更多的信息資源和資金渠道。特別是在政府部門的鼓勵下,無論是政策方面還是社會環境方面都給學生的創新創業提供了有效輔助。但目前他們的創新創業能力并不突出,如何在新環境下克服困難完成自身的成長和蛻變也是一個需要深思熟慮的問題。
關鍵詞:高職;創新創業能力;提升路徑
互聯網社會的來臨推動著國內的創業潮流,且國家大力推進“大眾創新,萬眾創業”,也讓創業浪潮成為了當代學生的重要選擇。互聯網大平臺本身帶來了更多創業優勢條件,學生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推進社會創新的主力軍。因為學生對于互聯網時代的商業模式和技術都有著極高的熱情,所以需要跟隨者社會發展的浪潮不斷前進,更好地適應社會的新需求和新挑戰。
1.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1.1緩解現代社會的就業壓力
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本身影響著整個生產環節,特別是在國家高度推進雙創的戰略背景之下,學生的創新創業工作有了新的平臺。這不僅是思維層面的變革,更是社會經濟發展模式的一種變革。在“十三五”戰略規劃當中,國家也一直從社會發展的角度提出了完善創新創業的各項舉措。學生作為數字時代的公民和互聯網資源的主要使用者,在現代社會環境下與行業發展之間存在必然聯系。
而社會就業一直以來就是現代社會學領域內的一個重點話題,在全球范圍內,就業工作也是國計民生相關的大事。對于學生的就業問題,國家一直高度重視,但目前的發展態勢之下,互聯網經濟和各項智能化手段的應用讓傳統的人力資源優勢不再突出,企業的用工人數有著明顯降低趨勢,且對于大學生的人才需求程度有著明顯增加。對于高職院校來說,學生在畢業后會直接走向工作崗位,這些學生面臨的就業形勢將比大學生更加嚴峻。高職學生的畢業人數快速增加和就業市場需求的矛盾并不利于整個社會的發展和穩定,這些信息因素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就業的水平。因此從創新創業的出發點來看,高職學生通過創新創業可以很好地達成自主就業的目標,帶來更多的社會就業機會,對于推動我國經濟發展而言具有明確的意義。
1.2是經濟發展的客觀需求
我國從2008年的經濟危機過后就不可避免地會面對一系列的人口就業問題和人口失業問題。同時我國經濟已經進入了關鍵的全面深化改革階段,開始從傳統的制造業走向服務業和高科技產業。例如現代社會是互聯網時代,也是全面深化改革階段,創新創業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潮流和趨勢。例如互聯網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讓我國的線上貿易數據量有了明顯增長,且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互聯網商業模式進行的產業化規模發展將成為推動社會創新的重要力量。創新創業本身通過人力資源、物力、知識資本投入過程來進行協調發展,對于高職生這一群體來說,他們作為現代經濟的參與者和體驗者,在使用現代產品的同時也在不斷地思考新的服務模式,借助創新創業過程實現產能推進,這也是社會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動力。
1.3促進學生的多樣化全面發展
學生的職業能力是在從事職業工作的過程中得到不斷提升,并以此為基礎實現自身職業價值。例如很多學生在確定自身的職業之后才會開始對職業生涯做好規劃并明確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的職業發展道路。高職生本身面臨就業和創業的雙向選擇,且對于多達數高職院校的畢業生而言,在畢業后會快速地走向工作崗位。與自行就業相比,創新創業本身讓他們擁有更多的自主選擇權利。因此他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行業或是組件某個專業團隊,將所有人的才智融入其中,在強化專業知識的同時不斷地學習并掌握更多的能力。因此,激發自身的創業活力和知識潛能有助于實現個人素質的提升,讓學生具備專業技能和自我管理能力,這些活動也對高職院校的學生更具備吸引力和實效性[1]。
2.高職生創新創業能力方面的主要問題
創新創業的政策催化了當前學生的創業熱潮,但國家政策環境之下很多學生的創新創業過程仍然面臨著很大程度的壓力,無法適應社會發展的客觀需求,因此無法在社會環境層面獲得應有的幫助。
2.1缺乏創新意識
缺乏創新意識的主要原因在于很多學生并未接受到足夠的環境支持,即他們沒有接受到應有的創業教育。創業意識本身是一個比較主觀層面的因素,在開展創業活動之時會影響到項目選擇、項目組織構建等多項工作。從當前高職學生的創業現狀來看,在進行有關活動時很多學生并沒有基于實際需求做好工作配置,一旦遇到困難時他們便難以堅持下去。
2.2缺乏創新創業的知識技能
創新創業的知識技能本身是學生應該具備的專業性知識和技能,這不僅包含了有關的知識結構和思維意識,還包含了學生的專業能力。但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的教育體系都是以傳統的應試教育為主,學校內部的課程設置以理論普及教育居多,單純的理論學習并不能從根源上提升學生的實踐技能。盡管很多院校會通過校企合作或是工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親自地參與到教學實踐的過程當中,但很多創業項目本身并不完全符合學生的專業知識儲備,并不能完全地促進專業知識和創業項目的結合。而高職院校在創業發展課程計劃上的儲備工作也存在差異,這些都在創業實踐環節有著比較突出的體現。
2.3政策與配套措施問題
當前政府部分對于創新創業的制定政策更多地以指導性政策為主,強調對學生進行的專業化指導。但實際上政府部門并沒有給予就走的支持性實施方案,且無論地從政策導向還是從政策引導要求的角度來看,缺乏系統規劃的問題仍然存在。例如政策優惠方面存在著一些對于項目類型和項目進展的限制,從而影響到了有關政策優惠的普及程度[2]。
3.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方案
3.1強化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
從政府和學校的層面來看,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創新創業教育培訓體系,尤其是針對技能層面的培訓要進一步地開展并設置比較合理的培訓課程體系。同時針對學生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各類難題,可以通過創業技能的培訓工作讓學生獲得交流和學習的空間。院校作為培訓的主體,在政府宏觀政策的指導下更需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展開技能培訓工作,一方面強化學生的專業能力和實踐技能指導,在學校內部開設有關市場營銷、計算機技術等課程,另一方面還可以彌補創業方向涉及到的某些特殊知識,為學生提供一個專業的知識學習空間[3]。
3.2構建多元化創業空間
創業空間本身是為創業者提供創業場所的一種發展形式,且學生創業初期往往會缺少工作經驗。但政府部門出臺的優惠措施和發展計劃可以為學生提供大量的便利條件。例如地方政府部門可以根據學校的實際發展情況,以政府部門和學校教育相互融合的方式,在學校內部成立多種類型的環境支持。例如可以促進互聯網創業平臺和資源的有效整合。互聯網的普及下也讓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企業開始出現,推動當前學生的創新創業事業穩步推進,以平臺為載體通過多元化的互聯網平臺給創新創業者提供成果轉化的機會[4]。
3.3完善政策和法律法規
政府部門作為創新創業工作的引導主體,能夠在學生能力培養方面給予學生更多的支持。目前我國無論是大學生還是職業院校的學生在創新創業工作上已經出具規模,且政府部門本身的政策指導工作也比較完善。但是在互聯網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之下,未來的商業模式也需要更加完善的法律規范來為創新創業能力發展提供有效保障,更加完備的法律法規也能保證團隊利益與人員的學習成果。因此加強法律規范建設勢在必行。
4.結語
現代創新創業熱潮之下互聯網作為全新的平臺能夠給當代學生提供更多的信息資源和資金來源。未來的高職院校教育工作將面臨更加嚴峻的發展形勢,學校如何在有效利用資源優勢的前提下克服各種困難實現學生能力的成長,促進學生蛻變,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創業氛圍和環境。
參考文獻:
[1]王佳妮,臺新民.創意市集對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研究——以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04):27-30+47.
[2]曹雄彬,傅貽忙,趙峰峰.非正式學習視角下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育的影響因素研究[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8,1(18):7-8+11.
[3]盧雪峰,徐駿驊.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職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商情,2017(12).
[4]朱國奉.產教融合視域下高職學生創新創業素質提升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000(036):91-93.
課題項目:
2018年甘肅省高等學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課題名稱:甘肅地區特色食藥用菌菌種的研發生產與應用。項目編號:高職高專組48號)
2020年甘肅省高等學校創新基金項目: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食藥兩用羊肚菌人工馴化栽培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編號:2020A-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