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
摘 要:近年來,校園欺凌事件時有發生,嚴重威脅到了學生的安全,校園欺凌事件不僅僅需要班主任對其進行控制,學校、家庭乃至社會都要密切關注校園欺凌事件的起因、過程,以及應對的策略,因此,預防校園欺凌事件必須采取多方合力的措施來進行,從根本上杜絕學生的不良行為,防止社會陋習進入校園,從源頭上消除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
關鍵詞:校園欺凌;多方合力;學生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216(2020)04C-0114-02
校園欺凌是指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一所學校內部的學生之間,或者不同學校之間,甚至學生和社會人員之間等所產生的矛盾關系,進而演變成語言攻擊、肢體攻擊等有損人身財產安全的行為。
大多數學校都發生過校園欺凌事件,研究發現,校園欺凌事件主要表現出以下特點:欺凌事件不斷發生,事件中有一方必定是弱者,當弱者一直處于被欺負狀態,強者將會為了獲得成就感而不斷地欺凌弱者;欺凌事件的不平衡性,在欺凌事件中,雙方力量懸殊過大,嚴重時可能會造成人員傷亡;欺凌事件的潛在性,看似平靜的校園實際上充滿各種不良行為,欺凌事件屬于違法亂紀行為,其進行的過程必定是在隱蔽角落;呈現多樣化特點,在欺凌事件中,強者會通過各種不同形式來欺負弱者,比如斗毆、敲詐等等?;趯π@欺凌事件的特征分析,我們知道校園欺凌事件,不只是學校內部人員違反亂紀那么簡單,它往往更多地與社會相聯系,因此,在杜絕此行為的過程中,需要相關部門通力協作。
一、聯合司法部門,強化法治教育培訓
法律是保護人生安全最有力的武器,在應對校園欺凌事件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教會學生如何使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正確使用法律,并在使用法律的過程中,讓學生體驗到法律帶來的成效,這樣被欺凌的學生才會認同法律,對法律產生信心,而欺凌者感受到法律的威懾力后,也會因為法律效應而減少欺凌行為。
首先,校領導要在學校設置專職法律講師,法律講師由法院或者檢察院的法官、檢察官等擔任,讓他們每周定期來校為學生宣講法律,讓學生在掌握科學知識的同時,豐富自身的法律知識。所以,這需要法院、檢察院、司法局的大力配合,積極支持。
其次,學校設置法律心理學專業的心理咨詢師,因為本校有很多學生都是留守學生,他們的父母長年在外工作,他們的心理特點和一般的學生不一樣,缺乏父母的保護和安全感,因此,這部分學生更容易受到欺凌,他們受到欺凌時往往不敢通過正當的途徑來保護自己,而法律心理咨詢師對這一類學生的心理成長非常了解,可以循序漸進地走進留守學生內心,撥開他們心靈的陰影,將法律知識灌輸到他們腦海中,教會他們如何利用法律的武器來捍衛自己的權益。
再次,法治培訓的方式可以以活動的形式來進行,邀請派出所民警擔任活動策劃師,因為他們遇到過很多校園欺凌案件,對于常見的校園欺凌事件的過程非常了解。培訓活動中可以讓不同的學生擔任不同的角色,將欺凌事件還原在現場,教會學生如何分辨好人與壞人,在遇到欺凌事件時,如何進行正當防衛等等。
此外,學校還需要提高教師、校領導、安保人員的法律意識和預防校園欺凌事件的責任感,為了讓校內教師和領導的培訓更加有效地展開,培訓的地點應該選在當地的進修學校。增強教師和學校領導的法律意識,提高應對欺凌的能力。將培訓內容的考試成績納入年度工作業績考核項目中。
二、聯合社區、民警及公安部門,強化學校安全保障
學校安全保障就像學校的防火墻,能夠有效地杜絕外來人員引發的欺凌事件,這座防火墻的建立不是封閉校園,密切監視學生這么簡單,必須要從制度上到技術上再到人員配置上都有所設置,整合校內外多方力量,讓欺凌事件盡可能地減少為零。
首先,要建立預防欺凌事件的工作機制,主要包括:事件起始預防、事件中途處理、事后相關人員警告處分等等。工作機制要落實到細微之處,比如事件起始預防,要設定好每天不同時間段,校園不同地區值班的安保人員,應急突發信息的信息化傳達和記錄方式,對學生細微沖突的化解。
其次,要設置事件發生后的處理機制,當事件發生后,必須要有校內專職的安保人員,將正在進行沖突的學生或者社會人員進行分離,防止學生出現不同的傷害。讓教師或者公安人員了解雙方的信息。如果欺凌者是校內的學生,學校一定不能留有情面,要按照校規予以處理。若學生的行為觸犯了法律,那么,要將其送至公安機關,并聯系學生家長。如果欺凌者是社會人員,學校應該將其直接送至公安機關進行處理。
再次,學校應該強化校內監察力度,建立信息化學校,由校內安保人員每天查看進入校園內學生的信息,學生憑借學生卡進入學校,非放學時間出校門必須要有班主任的親筆簽名。校內必須要有專職人員對欺凌事件進行防衛,通過設置路障等形式來制止摩托車等交通工具在校園內行駛,安裝360度無死角監控系統,每一個角落都不可以忽視,出現欺凌事件后要立刻調取監控,以此作為證據。安保人員要對廁所、食堂、宿舍、停車場等容易發生校園欺凌事件的場所進行密切監控,對校園可疑人員和車輛仔仔細細地進行排查。
因此,學校需要和社區、公安等部門密切聯合,主要是結合多方面的技術和人員對校園欺凌事件進行有效杜絕。
三、建立網格化管理系統,依法有效處理校園欺凌事件
當地教育行政部門應加強校園欺凌管理,建立網格化管理體系,明確管理責任,依法有效處理校園欺凌事件。校園欺凌事件的管理與處理應以學校為主體,教育行政部門牽頭、公安、司法等部門共同參與管理相關事務。
當校園欺凌事件發生后,學校要對其進行有效地處理,要以科學的方法,借助學生的監護人、學校教師和領導,甚至公安人員對不同程度的欺凌事件給出一個合理的處理結果。
如果事件不是特別嚴重,僅僅只是以語言為主的人身攻擊,并沒有上升到肢體上的沖突,可以由班主任處理,班主任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事件發生的原因,科學客觀地評定事件中的人哪位是最先挑事者,對該學生按照校規進行嚴肅處理。對于被欺凌者,要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引導學生放寬胸襟接受來自對方的道歉,并告知該學生以后若發生類似事件一定要報告教師,或者學校安保人員。
對于發生肢體沖突,但是傷害較小,也不涉及社會人員時,教師必須聯系校領導,第一時間觀察欺凌事件的結果,對于受到身體傷害的學生要通過醫學進行檢查。聯系雙方家長,家庭、學生雙方按照校規校紀共同對欺凌者進行處理,欺凌者家長向被欺凌者家長進行道歉以及賠償各項損失。當欺凌事件發生嚴重肢體沖突,出現嚴重傷害,或者涉及社會人員時,學校必須采取校內、家庭、教育局、公安局、醫院五位一體的處理辦法,請醫院密切檢查受傷學生的情況,公安局對于違法的學生,或者參與欺凌的社會人員進行依法處理,教育局和學校積極調解,家長必須密切配合各方,了解孩子在學校所犯下的錯誤,無條件地接受來自任何一方的合法所賠。
四、結束語
校園欺凌遍布在國內各大校園,校園就像一個小社會,不但會有不同性格的學生,偶爾還會有社會閑雜人員的進入。因此,時常會因為一些細小的矛盾事件,最終演變為校園欺凌事件,欺凌事件不僅影響學生的學習,同時還危及學生的生命財產安全。學校應該密切聯系社會、家庭、公安、醫院等各方力量,對校園欺凌事件進行有效地制止和處理,讓每一位學生都有一個安靜舒適的學習環境。
參考文獻:
[1]王佳敏.關于校園欺凌問題的刑法治理對策與思考[J].法制博覽,2020,(6).
[2]劉雨.校園欺凌何以成為公共事件——基于情感動員的視角[J].現代中小學教育,2020,(36).
[3]余柯.呵護少年的你——構建無欺凌班級,班主任當何為[J].湖南教育(A版),2020,(2).
[4]袁方,黃燁.校園欺凌現象分析及預防對策[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37).
[5]丁艷.關于校園欺凌行為的認知分析及對策研究[J].西南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34).
[6]喬媛.我國中小學校園欺凌現象探析[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7,(1).
[7]劉琳,程婕寧.淺談校園欺凌[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3,(5).
[8]梁國威.淺析中日校園欺凌行為的原因及對策[J].學理論,2012,(9).
[11]段旭,李剛.中小學校園欺凌現象的原因及對策[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7,3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