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與原有的傳統模式相比,深度學習更注重以人為中心。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深度學習,可以讓學生有效學習數學課本知識,將所學知識整理成知識框架,從而更好地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提高學習成績。基于此,本文對引導學生深度學習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深度學習;小學數學;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0?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16-0022-02
引 言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提高學生深度學習的能力,能讓學生在日后的學習中如魚得水。深度學習是學生學習的一種必備能力,可以激發學生內在的潛力,讓學生在學習中產生深邃的思考力和創新力。
一、小學數學教學實現學生深度學習的意義
1.促進學生對知識原理的理解
數學知識復雜、抽象,對學生的邏輯思考能力要求較高。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對數學的認知不足,在數學學習中無法采取合適的學習方法,往往選擇死記硬背來學習數學知識。教師應重視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指導學生采取合適的學習方法,加強對數學知識的深入探究,探尋數學知識的本源[1]。例如,在學習十以內的加減法時,學生只知道4+6和6+4都等于10,并不了解這兩個算式之間的關系,教師應借助這兩個算式指導學生理解“加法交換律”的定義。
2.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深層教學在小學教育中非常重要。在小學數學課堂學習中,大多數學生是淺層學習,即死記硬背教師講解的數學知識以解決試卷問題。與深層學習方法相比,這種學習方法學習任務重,學習過程單調。長此以往,學生會失去對數學的學習興趣[2]。深度學習方法會讓學生對原有的數學知識進行探究、深化和拓展,鍛煉自身理解數學問題的能力,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法。此外,深度學習還有助于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研究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有效培養其數學核心素養。
二、小學數學學習的現狀分析
1.評價語言的膚淺化
在數學教學中,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常常僅注重數學問題的結果,忽視了對解題過程的講解,導致學生對數學問題缺乏深入思考,降低了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此外,學生對課堂的教學評價僅是一個形式,對教師教學的影響很小。真實、客觀的教學評價能有效改善教師的教學方式,幫助教師及時彌補課堂教學中的不足。反之,教師無法得到真實、有效的課堂反饋,也就無法提高教學質量,幫助學生學習和進步[3]。
2.形式主義教學
形式主義教學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使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形式大于實質。小學數學課堂的形式主義教學的典型表現是公開課。在小學教育中,經常會有校長或教育工作人員到課堂聽課,教師會選取講過的內容重新講授,以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此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為提高升學率,教師重視對考試大綱的講解,對課本的拓展內容一帶而過,導致學生忽視對數學知識的拓展學習,無法建構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
3.多媒體設備輔助教學的濫用
科學技術的發展推動了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教師運用多媒體設備進行課堂教學,革新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通過圖片、視頻等形式將數學知識生動、形象地展示給學生,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但是在運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時,教師經常會出現本末倒置的情況。多媒體設備作為一種教學的輔助設備,是為了幫助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然而,教師將制作精美的PPT或教學視頻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忽視了學生的認知和感覺,導致學生的數學學習偏離重點,將注意力集中于各種圖片、視頻,忽視了課件中展示的數學知識。
三、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
1.做好新舊知識銜接
在數學教學中,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僅是照本宣科地朗讀課本知識,告知學生需要記憶的重點公式、定義等數學知識,不斷加大學生的作業量。這種“機械式灌輸”的教育方式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有效地記憶重點知識,減少課堂教學的時間,但也會逐漸降低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學習能力。學生僅掌握考試內容,卻對數學知識結構認識較低,加大了后續學習的困難。因此,教師如果想讓學生的知識體系更加完善,應重視課堂知識教學的完整性、條理性,在教學新知識的同時,及時帶領學生復習舊知識,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率[4]。例如,在教學“異分母分數加減”一課時,在教學導入階段,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一些算式,讓學生思考這些算式之間的內部聯系及其內部存在的計算規律。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發現這些算式的單位各不相同,因此在計算時首先應當將單位化為統一的單位再進行計算。教師通過統一單位引出異分母計算時的通分步驟,使舊數學知識與新數學知識得以聯系,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新舊數學知識。
2.以情感為基礎,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很多教師僅將課本知識作為課堂教學內容,企圖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教學知識傳授給學生,不注重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每一位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滿足不同學生對數學知識的不同需求。以往教學的經驗顯示,優秀教師的課堂教學形式總是多姿多彩的[5]。例如,在組織公開課前,優秀教師會尋求學生的支持,在上課前,會富有感情地鼓勵學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公開課內容更加生動、氣氛更加活躍。此外,優秀教師還會經常舉辦一些趣味活動,帶動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輕松、有趣的課堂氛圍中協助教師完成公開課教學,提高公開課的教學效果。如在講解“找規律”這一數學問題時,教師可以設計數學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上課前首先提出一個問題:“111111×1111111=?”學生在看到這么復雜的算式后會苦思冥想,但由于自身知識的局限并不能得出正確的答案。這時,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1×1=1”“11×11=121”“111×111=12321…”引導學生發現其中的規律,得出最終結果。
3.加大對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重視程度,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小學數學教學應當以學生為中心。由于小學階段學生的年齡較小,在課堂上很難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如果教師強行壓制學生,會讓其產生厭學情緒。教師應與學生加強聯系、充分溝通、換位思考,了解學生的想法,采用適合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此外,教師要不斷豐富課堂內容,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邏輯能力。在教學時,教師可組織一些與數學課堂有關的趣味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例如,在教學“加減運算”時,教師可以通過分組的方式讓學生展示自己的驗算過程,使其找到不同的數學計算方法。通過課堂活動,學生積極、踴躍地回答各項問題,其數學學習的效率和效果得以提高。
4.加深知識的理解,加深學生的數學體驗
由于數學學習要求理性思考,學生必須鍛煉思考能力,深入理解、分析、探究數學知識。與其他科目不同,數學學習需要有嚴格的計算過程,因此,在進行數學教學時,教師應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讓學生學會思考,形成對數學知識深入探究的意識[6]。此外,數學學習需要實踐練習。例如,在教學“位置與順序的關系”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互相交換位置,觀察其他同學的方向,將課本知識應用于實踐。數學需要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因此,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數學核心素養。
結 語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是以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為中心,以促進學生對數學的深度學習為目標的教學活動。教師應注重把握學生的情感態度,鍛煉學生的知識技能,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重視講解數學問題的解決過程,及時接收課堂反饋及教學評價,不斷完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金曉慧.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J].學周刊,2020(15):29-30.
程明喜.小學數學“深度學習”教學策略研究[J].數學教育學報,2019,28(04):66-70.
李芳芳.小學數學概念的深度教學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9.
胡紅.深度學習視角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策略[J].數學教學通訊,2019(10):55-56.
徐曦霞.淺談基于深度學習的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J].黑河教育,2019(02):58-60.
郭劍峰,史息良.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探析[J].基礎教育研究,2018(22):24-25.
作者簡介:李虹(1980.12—),女,安徽阜陽人,本科學歷,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