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改發展的日新月異,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測試有效性已成為廣大小學語文教師談論最多的話題,小學語文教學的測試設計必須追問其有效程度。作為教學過程基本環節之一的測試,是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的基本環節,是實施素質教育、進行課程改革的重要載體,也是促使小學生認知、能力、情感全面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但長期以來,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測試設計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文章主要講述了小學有效語文教學測試的意義與小學語文教學測試方式的改革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評價;測試
一、 引言
小學語文學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統一的特點。測試作為評價教學效果和學生綜合素質的手段之一,教學中必不可少。在新課程標準實施的大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的測試還存在很多問題,作為新時期的小學語文教師要以新課程標準的精神為依據,重視小學生的全面發展,書本聯系實際,樹立學以致用的語文測試觀念和新的小學語文測試設計理念,讓小學生的人格在這里得到尊重,個性在這里得到張揚,生命在這里得到發展。為了在小學語文教學測試中滲透新課程的思想,體現新課程的精神,在精心改善測試方式的同時,還需要改進和完善小學語文教學的批改和評價。
二、 小學有效語文教學評價的意義
(一)利于學生鞏固語文知識
語文教學測試貫穿學生學習活動的始終。它是一種有目的、有指導、有組織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情況反饋的第一手書面材料,是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載體,最能凸顯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最能真實反映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不應忽視的形成性評價內容。
(二)培養小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慣
以培養對學習的自我管理能力為目的的教學測試能夠促進學生元認知能力的提高。元認知能力的核心就是對認知活動的自我管理、調節和監控能力。由此可知,有些教學測試應該由學生獨立完成,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自我監控能力;有些教學測試則可以考慮和同學的合作,這樣有助于學生形成融洽的人際關系。習慣可以成就一個人,也可以毀滅一個人。教學測試就是通過學習,進行補充、鞏固、拓展、深化知識的一種必要的手段。學生通過自己的各種類型的教學測試,提高了學生的思辨能力和踏實地學習習慣。
(三)培養學習品質,發展學生智力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的廣闊性和開放性對于我們正確、全面地認識學生具有借鑒價值。以當代的智力理論為參照,教學測試的目的定位把握智力培養的重要方面和關鍵之處。如教學測試強調生生互動,不僅可以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和更多的合作意識,而且有助于提高學生的人際關系智力。通過教學測試發現他們的智力潛能。人際關系智力是多元智力中的一種,它對人的成功有重要的作用。教學測試引導學生擴展學習的內容領域,通過教學測試評價形式,讓學生具有認真做事、細心對待每一件事的責任感,并且通過實踐、開放性教學測試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積極、熱情地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以及關心社會和周圍的人與事的品質和善良感。
(四)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
素質教育就是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以面向全體學生,注重開發每一位受教育者的潛能,促使受教育者在德、智、體、美等各方面得到有效發展。就小學語文學科的基本性質而言,具有很強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學好語文學科,對其他各門學科的學習有一定的基礎作用,便于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語文教學測試更是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部分,設計有效的語文教學測試可以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造就現代社會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對于提高民族素質,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 小學語文教學評價方式的改進策略
“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學生的生活總是豐富多彩的,生活提供給語文學習無窮的資源。為了讓學生在生活中去汲取語文方面的營養,老師設計的教學測試應該與生活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在語文中學會生活,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學會積極生活。
(一)操作類教學測試
學完課文后將所學的知識動手做一做,實踐一下。(1)寫。學習了《贈汪倫》一詩,將它改寫成一篇小故事。學習完《月光曲》布置:選聽一首自己喜歡的樂曲,把想象的景象寫下來。(2)畫。學習完相關的內容,啟發學生把自己的所感或者所學的內容用彩色的筆畫出來。如教學《蘇州園林》這類優美的寫景文,可以讓學生畫圖畫再現美景。(3)演。比如《三國演義》,這是一篇學生很喜歡的名著,其故事情節較強,在教學中,鼓勵學生編成課本劇,在班級課堂上演一演。這樣能夠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激發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啟發全班學生進行話劇表演的練習,讓每個學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4)查。在教學《變色龍》等知識性較強地課文時,可以讓學生去書店,上網等查一查相關資料,以幫助學習。為了深入理解課文,擴大知識面,可讓學生去查找有關參考資料。有文字,有圖片,還有光盤,甚至實物。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有個綜合性學習,主題是“到民間采風去”。就這方面內容,農村學校可是占據了天時地利。筆者建議組織學生開展“了解本地風土人情”“采集家鄉的民歌、民謠”等活動,放手讓學生去翻閱有關報刊、訪問家鄉長者、查閱長臺鎮志、上網查詢等,這也是一種有效測試方法。
(二)探究類教學測試
“觀察是智慧的重要能源”(蘇霍姆林斯基語)。這類教學測試,能夠激發學生走近大自然進行考查、探究、觀察,在認識的基礎上,撰寫出考察報告或者科技小論文,并且可以嘗試寫一些比較簡單的新聞報道等。此外在小語文教學中還可以嘗試讓小學生體驗小記者、小老師、小播音員等角色,參加學校文學社各種文學活動等。教師只是有效引導,不參與設計,繼而對其進行評價。這樣的教學測試無疑對培養小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將大有裨益。為了培養學生的觀察、考察能力,可組織學生圍繞一個主題,開展系列考察活動,并做好考察記錄。讓學生學會嘗試和探究,才能鍛煉創新思維。
(三)社會調查類教學測試
社會調查教學測試,在語文教學測試中,能夠讓學生參與社會,更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的參與意識。比如每逢節假日,建議學生和父母去旅游、做家務,和同學去做一些社會調查,參加自己喜歡的興趣小組活動,堅持寫“假期生活周記”。假期結束后,讓學生匯報假期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每到特殊紀念日,還可隨機設計一些有意義的教學測試。這樣的教學測試可以讓學生更多地了解社會,更好地關心他人,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特長,使學生的素質得到了更全面的鍛煉和提高。
(四)口語交際類教學測試
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是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言語交際能力唯有在交際實踐中才能形成、提高。口語交際類教學測試,一改傳統教學測試單一的紙筆功夫,強調教學測試在實踐中要以語文形式進行表達出來。注重學生之間的語言交流,強調把書本上的知識真正用自己的語言組織一些活動,在活動中與他人真誠交流和親密合作,達到學以致用。今天的小學生都是思維比較活躍地,只要教師的調動和組織,學生都是很樂意彰顯個性,表現自我。
(五)閱讀類教學測試
語文教學得法課內,得益課外早成定論。這類教學測試目的就是拓展知識領域,增加知識積淀。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教學的自然延伸和必要補充,它使課內知識得以遷移到課外去。開展課外閱讀可以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探求知識的強烈欲望,豐富知識、開闊視野。課改對課外閱讀量作了大幅度調整,提出了更高地要求。因此,必須把課外閱讀教學測試做細做實,擴大學生的知識儲備量。通過廣泛地閱讀,引導學生學會溝通課內、課外知識的內在聯系,使學生閱讀能力得到提高,思想得到升華。當然,語文是所有學科的基礎性工具,其形式是多樣、多元化的,也不僅僅局限于以上幾種形式。新課改理念下的有效小學語文教學測試的形式越是豐富多彩,才越能讓小學生從書本走向生活,讓小學生在語文測試中,不只有壓力,還能夠享受學習的快樂和擁有生活的幸福。
四、 結語
綜上所述,文章對小學語文教學的測試有效性意義和重要性進行了闡述,還對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測試設計方面的回顧與反思進行了探討,最后對小學語文教學測試方式的改進策略進行了歸納和總結,從中可以看出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測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所以教師要認真對待小學語文教學的測試,要正視測試對小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效果,科學運用小學語文教學測試來促進小學生語文素養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于晶.檔案袋評價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3.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109-111.
[3]邢勝.新課程改革下學生檔案袋評價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3.
[4]雷彥興,劉桂雪.檔案袋評定電子化構架及開發策略[J].電化教育研究,2013(4):13-14.
[5]鐘啟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19-20.
[6]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關于積極推進中小學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的通知[A].2013.
[7]熊梅著.當地綜合課程新范式:綜合性學習的理論和實踐[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3:21-22.
[8]曲江玲.小學科學教育檔案袋評價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3.
[9]黃光揚.正確認識和科學使用檔案袋評價方法[J].課程·教材·教法,2013(10):189-191.
[10]姚穎.小學低年級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水平測試驗證分析[J].語言文字應用,2013(11):321-323.
作者簡介:梁家慧,廣東省廣州市,廣州市協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