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滔
關(guān)鍵詞:足球游戲;講解示范;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3.8 ? ?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0)05-00-01
一、小足球運球游戲方法
(一)由“被動”變“主動”,充分體驗運球游戲
通過兩人一組石頭剪刀布的運球游戲(將全班分成兩隊分別于場地邊線上,臨近兩人一組進行“猜拳”游戲。贏者可以快速將球運送到對面邊線,輸?shù)耐瑢W需要再找人進行游戲,看哪位同學最先完成10次的運球或者兩分鐘內(nèi)哪位學生運球的次數(shù)最多),在多次的運球體驗中不僅達到了熱身的目的,也進一步熟悉了球性,為主教材的學練打下了基礎(chǔ)。
(二)以任務、游戲的形式“發(fā)現(xiàn)”動作的重難點,提升學習興趣
在運球體驗中,學生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狀況,如:運球輕微相撞、運球出邊線、使用腳的不同部位運球等。此時,教師提出設問、學生思考、回答,從而進一步讓學生合作、討論、探究運球教學中的重難點。
(三)創(chuàng)設不同情景,增強運用效果
在學生具備一定的運球技能后,通過運球游戲(最長的繩子)拓展體能,通過運球“紅綠燈”游戲拓展運球節(jié)奏。
二、以游戲代替講解示范教學應用
(一)準備兼體能,呼應主教材
不僅在準備活動中達到了熱身的目的,還可以在運球時觀察周圍情況。以游戲的形式激發(fā)學生腳運球與游戲的興趣,而且為接下來學習腳運球埋下了伏筆。
(二)以任務、游戲代替講解示范
1.在練習中教師采用先練后教的方法,將學生分成兩隊依次散開位于足球場的邊線上,通過就近兩人的石頭剪刀布游戲(贏者可以快速將球運送到對面邊線,輸?shù)耐瑢W需要就近再找人進行游戲,看哪位同學最先完成運球10次或者兩分鐘內(nèi)哪位同學運球的次數(shù)最多)。
2.接下來教師問同學們,你們覺得要把球運穩(wěn)、運快需要怎么辦?學生:需要抬頭,不然會發(fā)生碰撞。需要適中的力量,不然控制不好球。需要用腳的最大接觸面,球會更穩(wěn)。
提示出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教師進一步發(fā)問并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游戲,用腳的哪一個部位運球會更快,更利于控制球?結(jié)果一目了然,用腳背外側(cè)接觸面積最大而且利于改變球的方向。在主教材教學設計中以任務代替講解,也有練習、糾錯、再練習、小結(jié)的過程。
三、教學效果
1.學生的學習由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練,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對體育運動的學習興趣。
2.先練后教、先學再教、以學定教的學生主導教學觀,會讓學生覺得腳運球的動作要領(lǐng)就是自己在課堂中“發(fā)現(xiàn)”的。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中擁有主動學習的動機,對其一生的成長都受益匪淺。
3.體育課堂教學中需要真對話、真探究,需要學生在體育學習中有“思維運作”,而不是一味模仿,課堂最需要教師心中有學生,我們需要和“滿堂灌”“機械模仿”的體育課堂劃清界限,確定自己的教學立場是以生為本、以學定教、先練后教的新時代體育教育觀。
【點評】
本案例優(yōu)點可以用三個字概括。一是“趣”,二是“導”,三是“變”。“趣”:作者緊緊抓住足球教材的特點,通過組織教學讓學生獲得更多的運動參與體驗,并從中享受到運動所帶來的樂趣。在開始準備活動的熱身游戲中教師增加或然性因素—猜拳,從而讓原本枯燥的運球變得活潑生動起來,這既讓學生在一種寬松愉悅的氛圍中做好了準備活動,同時也為后面的教材學習做好了鋪墊。“導”:教師通過精心設計的一個個學習任務,通過語言提示一步步將學生引向?qū)W習目標,引向身心的健康發(fā)展。“變”:一是體現(xiàn)教師教學觀念的變。教師根據(jù)足球開放式運動項目的特點,遵循先學后教的教學理念,讓學生由被動學習逐漸轉(zhuǎn)變?yōu)橹鲃訉W習,并通過以學定教的思路對自己的教學效果進行評價;二是體現(xiàn)學生學習方式的變。《義務教育體育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所提倡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方式在本課堂教學中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學習方式的變革為引導學生更好地參與學習、理解學習和深度學習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使學科育人目標的更好實現(xiàn)變成可能。(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熊會安)
(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區(qū)望月湖第二小學 ?4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