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
摘 要: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信息傳播媒介與傳播方式產生了巨大的變化。新媒體的發展給高校大學生生活與學習的方方面面都產生巨大的影響,也給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機遇與挑戰,基于此,本文提出高校輔導員工作新思路:1.與時俱進,創新工作方法;2.提升媒介素養能力,加強新媒體學習;3.積極利用新媒體,構建大學生思想教育新平臺。
關鍵詞:新媒體;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互聯網的不斷發展與迅速普及,社會發展地一各顯著特征就是越來越多的青年學生選擇利用新媒體來獲取信息、表達意愿。但同時網絡新媒體地發展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輔導員的育人工作帶來良好契機的同時也帶來了艱巨挑戰。如何進一步加強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增強輔導員工作的主動性、針對性和實效性,是我們作為高校輔導員的必修課之一。目前一個普遍的形勢是微信用戶普遍年輕,平均年齡在26歲,其中18-36歲之間的用戶占到82%以上。
就我本人而言,作為一名專職輔導員,為更有效地掌握對網絡新媒體功能的認識、應用和掌控能力,使學生教育、管理和服務工作更加有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僅僅要下到學生中,還要上到網絡里。只有有力占據網絡思想陣地的高地,才能使青年力量得到發揮,將新媒體的負面作用降到最低,才能以親身體驗引導學生探索利用網絡新媒體做好學生工作的方式、途徑和經驗,使學生教育、管理和服務工作更加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值得引起每一位高校輔導員深思的問題是如何適應“互聯網+”時代青年大學生的思想、心理、學習、生活、人際交往等規律和特點,做好學生思想工作的同時也能兼顧好工作按質按量完成。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成長成才道路上的人生導師和知心朋友,傳統育人理念中,一般把專業學習作為“第一課堂”,把學生會、社會實踐等課外活動列為“第二課堂”,而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微博、微信以及直播等自媒體正在成為學生的“第三課堂”,迅速占領高校學生的學習與日常生活。今年疫情的產生更是將網絡媒介推到一種前所未有的高度。近年來,新媒體因智能手機及移動網絡的發展在廣大“95后”大學生中迅速普及。與此同時,也有不少輔導員創建起屬于自己的微信公眾號或微博平臺、抖音、快手等平臺,掀起了一場應用微信新媒體開展學生思想引領和教育服務工作的熱潮。作為輔導員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與時俱進,創新工作方法
高校輔導員利用新媒體開展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僅僅靠自己的一己之力是遠遠不夠的,更多時候我們需要一個團隊的力量,就像朋友圈或者微博,如果朋友數或者粉絲數過低,那么推送的文章或者動態就沒有閱讀量,也就意味著我的文章是沒有意義的,所以只有通過傳播和擴大受眾群體,使更多的人看到才能增加文字的影響力與宣傳度,使得大多群體都能受益于此。以往傳統教育中班主任或輔導員只用成績來評價一個學生的好壞,但身處資源共享、信息互通的新媒體時代的大學生,越來越挑剔輔導員工作教學方法,認為高校教師的教學方法非常落后,那么教育理念可想而知無法準確傳達。這也說明傳統的教育方式已經不能適應新媒體環境下的信息交流方式,也不能讓輔導員很好地與學生之間進行互動。在新的時代環境要求下,高校輔導員必須與時俱進,創新工作方法,在思想上、工作上作出創新,不斷改進和完善自己的工作,更好地融入到學生圈之中。作為高校輔導員,從我們個人角度來說,只有我們找到正確的方向標,嚴守輿論宣傳的陣地,才能做好應對作用。通過關注時事熱點,尤其是當下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咨詢,話題度高的熱點問題,把握輿情變化,及時發現大學生思想中存在的“熱點、難點、疑點、焦點”問題。同時,輔導員要主動擔當信息傳播的“導向”角色,強化主導意識,以強化正面輿論的信息優勢,克服負面輿論的不良影響。
二、提升媒介素養能力,加強新媒體學習
作為一名高校輔導員,身處新媒體的大環境之下還要學會利用新媒體開展學習,提高做好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新媒體作為時代的標志,它的蓬勃發展除了改變傳統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龔總的方式方法還對高校思政工作者,尤其是輔導員的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面對新形勢新挑戰,輔導員在把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向的同時,應該提高自身媒介素養能力,確保有效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另外,為加強學生的素質教育,作為輔導員我們也要積極主動學習新媒體。學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非常快,隨著新媒體環境的不斷變化,尤其是運用新媒體手段的提升,輔導員也要適時及時學習媒體技術,提高自身“媒介素養”,和學生一起成長,積極有效地開展學生工作。舉例而言,可以在日常管理中,利用新媒體關注學生思想動態,加強與學生的互動,拉近師生關系,充分開展心理等調研測評工作,從而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心理狀況、精神需求,使輔導員日常工作的開展更符合學生的期待,最終取得令師生都滿意的成效。
三、積極利用新媒體,構建大學生思想教育新平臺
作為新媒體時代的高校輔導員,必須要正視新媒體的廣泛應用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難度與挑戰,充分發揮新媒體的積極作用,利用新媒體的種種優勢,用先進的文化占領新媒體高地,構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臺。要積極建設有益于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主題網站和熱點媒體平臺,微博、微信、QQ、抖音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新媒體平臺的有效利用,幫助輔導員了解學生學習生活動態,不受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在線為學生答疑解惑、排憂解難,進而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教育工作,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序、科學、穩步發展,最大限度上促進學生加強對輔導員、學校和社會的信任,使輔導員工作開展更便捷有效,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輔導員工作的時效性,提升輔導員工作幸福感。在日常工作中,要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引導大學生在網絡空間理性思考問題和辯證分析問題,由于大學生是一個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作為輔導員應積極把握學生思想動態,撥亂反正,針對大學生求知欲強但網絡判斷力不足的特點,開設相應的網絡素質訓養課程,培養大學生對外部環境的判斷選擇能力,增強抵抗網絡負面信息的免疫力。新媒體作為時代的發展的產物,我們必須順應歷史洪流,但又必須保持清醒,面對新媒體這把雙刃劍,輔導員要堅定理想信念,抓住機遇,揚長避短,充分發揮新媒體的技術優勢,開拓大學生思想教育的新天地,幫助學生抵制新媒體帶來的不良影響。
[參考文獻]
[1]馮景山.關于高校輔導員在新媒體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思路[J].職業,2020(02):53-54.
[2]關江娜.新媒體環境下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思路[J].傳媒論壇,2019,2(11):91-92.
[3]王雪峰.探索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徑[J].西部素質教育,2017,3(07):39.
(作者單位:黃山學院,安徽 黃山? 24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