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時代社會文化傳播途徑有了新變化,各類新興網絡社交平臺開始成為國人獲取資訊的主要渠道,互聯網社群成為了多元文化競爭主戰場,為傳承弘揚我國傳統文化,應借助信息化傳媒工具改進文化宣傳方法。此類網絡新媒體傳遞信息主要形式是短視頻,短視頻擁有修改編輯快捷、對攝錄工具要求不高、信息傳遞速度快等特性,利用短視頻傳播傳統文化,能夠貼近人民日常生活,加快傳統文化在社會上的傳播速度,提高其對大眾精神生活的影響力,通過國內短視頻平臺特有的創作風格重構傳統文化的視聽表現形式,挖掘傳統文化的經濟價值和消費者吸引力,以此達成雙贏局面。本文深入論證了利用短視頻普及中國傳統文化的可行性,通過觀察社會現實指出了網絡短視頻在傳播傳統文化方面的優勢和缺陷,并指出了更好地使用短視頻工具傳播傳統文化的策略。
【關鍵詞】新媒體;傳統文化;應用途徑
現階段短視頻在網絡空間的流行改變了網絡視頻創作和傳播的傳統流程,與電視節目相比有更大的靈活性與視頻主題選擇空間,與傳統形式網絡視頻相比而言,制作方法和信息受眾都不盡相同,短視頻能為觀眾在幾秒到幾分鐘內帶來豐富視聽體驗,視頻中有價值信息非常密集,而且觀看視頻耗費時間較短,符合當下社會快節奏生活習慣,觀眾可通過觀看短視頻快速了解時事新聞概要或某一學科的科研進度。為傳播我國傳統文化,提高我國面向世界的文化輸出能力,可在我國人民群眾所喜愛的網上傳媒娛樂平臺上組織志愿傳播傳統文化的視頻制作隊伍,以我國傳統道德理念、傳統飲食習慣、古代言行禮儀等各方面文化成果為短視頻主題,為傳統文化的延續與進一步創新奠定基礎。
一、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借助短視頻進行廣泛傳播的可行性與現實意義研究
(一)因新時代信息媒介高速發展,網絡短視頻平臺具備較高的利用價值
主打短視頻的新社交媒體和新聞平臺熱度較高,大眾關注度居高不下,準入標準并不嚴格,因為近年來移動通信和數據傳輸技術的高速發展,高清網絡視頻的制作已經變得簡便[1],短視頻與傳統時長較長的紀錄片相比信息排列更加緊湊,取材難度不高,小規模團隊即可進行批量制作,而且短視頻對特效技術和制作投資金額沒有硬性要求,不需要過多的專業人才參與視頻制作,大眾有史以來首次成為了公共媒體的主導者和主要內容生產者,各大短視頻網站逐步匯聚了大量的民間優秀傳媒藝術家,個別視頻制作者因節目質量優秀、選材精準獲得了廣大網絡用戶的由衷喜愛和追捧,形成了一定的社會影響力,此類短視頻網站的內容生產者如果能夠響應黨和國家建設文化強國、樹立文化自信的號召,以傳統文化的各種有價值賣點為主題制作高質量的短視頻,則可將公共文化教育滲透到大眾娛樂領域的活動中,強化傳統文化的生命力,網上短視頻作者能夠發揮自身的獨特才能將傳統文化精華例如曲藝藝術、中華武術等作為視頻素材進行二次加工創作,提高節目的可看性與通俗性,降低了解中華文化精華的門檻,面向社會大眾制作新型普世性文化產品,通過擴大以弘揚傳統文化為目標的短視頻節目創作隊伍,能夠滿足我國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為其供應充足的有鑒賞價值的文化產品。
(二)打破傳統社會精英在文化傳媒領域的壟斷地位,以人民為新的文化主導
利用短視頻工具傳播傳統文化,能夠克服傳統信息媒介的固有局限,降低參與社會文化產品制作活動的門檻,打破受教育程度較高、掌握社會資源較多的精英階層對文化傳媒的壟斷性權威[2],網絡文化產品的價值高低不再受文化精英群體的判斷所影響,而是由大眾決定其生存空間大小與存在價值,精英文化在短視頻流行的時代受到了空前嚴重的沖擊,失去了長期掌握的輿論主導地位。以傳播傳統文化為制作目的的短視頻通俗性較強,為保持受眾的廣泛性添加了很多現代流行文化元素,受眾的品位與鑒賞能力決定了此類視頻的受歡迎程度與改進方向,短視頻文化產品的生產因此要接受廣大網絡消費者的支配與引導,例如我國古代著名文獻典籍《尚書》和《中庸》具備較高的思想文化價值,但是多數網絡用戶因文化水平不高、閱讀能力較差,難以直觀理解短視頻中所引述的此類傳統文獻內容,短視頻制作者就應以現代漢語形式重新闡述四書五經中的思想內涵,高質量文化產品的關鍵特性在于其對解讀該作品理解力的要求不應高于社會大眾的平均水平,優秀的傳媒制作者應當以人民對傳統文化的理解程度作為選取短視頻題材和內容的標準。
(三)利用短視頻擴大傳統文化的受眾,塑造新一代年輕人對祖國文化的忠誠
優秀的傳統文化成果具備理解難度大、內容豐富、學習時間長等特性,不利于在現代社會傳播[3],由于傳統文化的傳播途徑有限,多限于研究專著或電視節目,在新興流行文化和網絡文化的擠壓之下在我國社會逐步邊緣化,年輕一代開始無法理解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和穩定社會的特殊作用,多以實用性與經濟性角度衡量傳統文化的價值,以傳統文化的主要表現形式(京劇、武術、圍棋等)為主要產品的產業在進入新世紀以來面臨用戶群體縮減、老化的局面,我國新一代年輕人對傳統文化普遍缺乏解讀能力和認同感。傳統文化產業推出短視頻產品,能夠在年輕一代中建立有吸引力的特殊文化品牌,短視頻將傳統文化理解門檻較高的部分基于現代文化研究成果進行重構,使用戶無障礙地領略傳統文化之美,減少因社會環境不同、思維方式不一而產生的信息損耗,為傳統文化爭取更多的忠實受眾。
二、通過短視頻向大眾傳播我國傳統文化的可行應用途徑分析
(一)為觀眾預留討論和表達意見的空間,人為創造爭議性社會話題
網上短視頻的受眾群體廣泛,不同用戶之間對節目水平的評價標準也不盡相同,為了提高傳統文化以短視頻形式傳播的影響范圍,應主動在視頻網站中建立留言討論區,鼓勵網絡用戶就怎樣改進節目表現形式、選擇更有新意的選題等有價值問題進行問答,就節目的表現力和思想主旨進行廣泛而深入的網上討論,加強用戶對短視頻節目制作活動的參與度,間接強化觀眾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通過大范圍的短視頻投放形成集體學習我國傳統文化的社會流行風潮,激發年輕一代主動探究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與思想內涵,讓觀眾在一定范圍內討論節目主題,為文化素養不高的普羅大眾提供一個表達自身見解、學習祖國文化精華的途徑。
(二)將傳統文化的精華以流行文化形式編排為短視頻,吸引年輕一代受眾
為了使年輕一代樹立民族意識和文化意識,培育其對我國傳統文化的歸屬感,必須改進短視頻的內容,以傳統文化的思想精髓(仁義禮智信)為核心,以流行文化體裁和人物作為節目的外在表現形式[4],將網上熱度較高的創作素材納入短視頻之中,制作能夠被當代大眾的通俗化審美接納的內容,應保證受眾受到先進文化的引導和熏陶,避免傳統文化中落后腐朽部分影響年輕人的價值觀念。例如視頻制作者可將一些閱讀難度較大的古典文學作品或史學典籍中的經典段落制作成網絡小短劇,以新穎的視聽語言和研究專家透徹的解讀重構文化經典,提高短視頻節目的表現力和文化品鑒價值,降低受眾解讀難度,幫助國學素養較差的青年一代養成閱讀傳統文獻、探究古代社會演變過程的好習慣。
(三)制作具備較高宣傳教育價值的蘊含傳統文化理念的短視頻節目
利用短視頻宣傳傳統文化的關鍵在于發掘人們日常生活中受到傳統文化支配的慣性思維與社會習俗,將其直觀地展現在觀眾面前,使眾多網絡用戶意識到傳統文化理念所具備的維系社會秩序、訓導年輕一代的特殊效果,傳統文化支持者可利用網上短視頻向觀眾科普古代道德楷模人物的言行,為觀眾提供一套可借鑒吸收的良好行為規范,還可通過短視頻向觀眾簡短介紹革命英雄主義代表人物(劉胡蘭、趙尚志等)的壯烈事跡,使觀眾在不知不覺間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借助短視頻可靈活操縱社會輿論,使大眾具備共同的價值取向和人生目標,使短視頻發揮文化宣傳作用和價值觀塑造效果,提高社會凝聚力和道德水平。 結語 社會傳媒工作者有責任在節目中普及我國的優秀文化成果,根據現代社會的傳媒工具特性與受眾的審美水平和理解力編排易于廣泛流行的特色節目,在介紹傳統文化時加入一定的娛樂成分和流行文化元素,使短視頻具備宣教作用和輿論引導效果,革新傳統文化傳播形式,為祖國的年輕一代理解傳統文化開辟新途徑。
參考文獻:
[1]胡致禎,郭梓婷.短視頻在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播中的運用——以抖音APP為例[J].傳媒論壇,2020,3(02):107-108+112.
[2]劉莉,新媒體讓傳統文化“動”起來——淺談抖音上的傳統文化傳播[J].新聞世界,2019(04):59-61.
[3]尤元學,聞祖楊.傳統文化短視頻在新媒體語境下的傳播思路研究[J].聲屏世界,2019(07):29-30.
[4]郝玉佩.短視頻時代的傳統文化傳播與受眾心理分析[J].中國廣播,2019(09):78-80.
【作者簡介】李曌妍,研究生學歷,平頂山學院助教;研究方向:文化傳播,新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