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群 王愛鳥
摘要:隨著文旅深度融合發展,古鎮古城旅游迎來發展契機。青島即墨古城有一千四百多年歷史,底蘊深厚,但文化遺存不多,其文化旅游發展尚未形成自身特色。本文提出三大路徑創新文化旅游發展,即通過復建挖掘文化內涵、開發創新文化類體驗項目和創新節慶節事系列活動。
關鍵詞:即墨古城;文化旅游;創意創新
即墨,是春秋戰國時期齊國的名城,最早在《史記》《戰國策》等古書籍中記載,到了秦代被封為縣,直至隋朝遷移到現在的地址建城,在經濟、軍事與商業三個方面地位很重,即墨大夫田單破燕、田橫五百士等典故讓即墨在史冊中赫赫有名。即墨縣在公元596年遷至此處,到現在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歷史,即墨古城在棚戶區改造中誕生,并且見證了青島歷史文化的演變。
一、即墨古城旅游發展現狀與問題分析
“一城、兩街、十景、十三坊”是即墨古城整體的布局,景點包含記載明清以來偉人偉事的牌坊街,承載儒家傳統文化的即墨文廟,還有城墻、教堂、鴨綠池戲臺、學宮、縣衙等著名景點在其中分布,旅游與文化、商業融合發展,古城被打造成了一座有文化深度、國際廣度、生活溫度、商業熱度的文化名城。2019年春節期間,正月初一至十五,即墨古城接待了90多萬游客。
即墨古城旅游開發、發展有很大的潛力,但其呈現的問題也很明顯。第一,缺乏高標準的規劃方案。即墨古城內建筑規劃不夠統一,過于密集,建筑維護不到位,許多已經出現老化。由于人們沒有充分認識到古城保護的重要性,將觀賞性,美觀性看得太重,所以時常會發生古建筑的拆建、重建現象,導致古城周圍的建筑現代化氣息過于濃厚,忽視了古城自己本身的原始氣息還有古城與周圍建筑的統一。第二,文化挖掘不夠,特色不明顯。即墨古城目前已開發的旅游資源相對其他古城來說較少,仍未占到即墨全部旅游資源的一半,并且現有被開發的旅游資源與其他大多數古城景區都存在雷同的現象,十分缺乏自身的特色,比如建筑的外觀風格與大多數仿古建筑十分相似。另一方面來說,即墨古城缺少較高檔次的旅游資源,古城內大多數景點的歷史元素都過于表面,沒有合理規劃景區仿古建筑的搭配。
二、即墨古城文化旅游創新發展策略分析
(一)通過復建挖掘文化內涵,凸顯歷史特色
即墨擁有六、七千年的文明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建城史和兩千多年的建縣歷史,這里也發生過一些更讓即墨聲名昭著的歷史事件,使得即墨古城最大的特色就是他的商業與軍事的歷史。大家對于古城一些充滿歷史文化氣息的地方都已經十分熟悉了。比如:古縣衙、四閣、三門、牌坊、教堂、古城墻、文廟等。
1.整理景點脈絡,突出系統特色。景點相對比較分散,各景點之間聯系較少,游客會覺得古城內的景點十分散亂。建議對這些古建筑整理出一條清晰的脈絡來,比如針對十三坊,在景區內樹立起一個專門指向這個線路景點的地圖指示牌。
2.選擇性復建,突出文化特色。讓即墨古城在原有的面貌規制、形態等歷史的元素上選擇性地恢復建設。同時以傳承歷史文化為基礎,賦予即墨古城每個古建項目以新的內涵為目的,富有創造性地規劃設計和施工建設。比如:規劃建設即墨古城核心區,復建古縣衙;展示即墨名人氣街和業績,復建牌坊街等;展示即墨尊師重教的傳統和在科舉取士方面的名人佳作,復建勞山書院、考院、學署等;展示古代即墨的軍事文化,和防御建筑系統,復建古城墻和火牛陣群雕等。總之要全面統一分析古城的淵源、歷史文脈、在歷史上的影響等因素,科學并且準確的做好古城的定位,保持好與項目方的溝通,改造舊城一定不可以只是為建而建、為拆而拆,應當更好地在歷史文化的地基上構筑房產,最大限度地挖掘、傳承和展示歷史文化,把歷史文化特色作為古城復與興的第一根本,為后人留下一筆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二)開發創新文化類體驗項目
即墨古城的特色不夠明顯這一問題,很大程度上體現在沒有能讓游客進行親身體驗的旅游項目上。現在的古城里,大大小小的景點不在少數,商業街也比較發達,但是客流量卻始終提不上來,原因就是古城的旅游形式太過單一,只有簡單的觀光、購物。為了吸引到大量的游客前來游玩,開發出能讓游客進行親身體驗的旅游項目是很有必要的。
1.定期舉辦即墨古城文化主題展。活動內容是讓大家穿上古代的衣服,打扮成古人的樣子,進行展覽、交流,這樣不僅能展示出即墨古城的文化底蘊,也符合當下年輕人的游玩審美。
2.添加景區導游服務。使游客能夠有目的地在古城內進行旅游活動,通過導游的講解,身臨其境的感受濃厚的即墨古文化,持之以恒地打造即墨文化旅游IP。
3.推出文旅新產品,更新旅游商業業態。在市場準確定位的基礎上,政府發揮自身宏觀調控的職能開展招商引資的工作, 積極引導即墨文化旅游商業業態煥然一新,形成與文化旅游品牌相適應的商業業態,推出與文化IP相呼應的特色產品、推廣當地特色活動,使景區商業不再是單一的買賣物品。比如售賣即墨古城聯名T恤、雨傘、背包等商品。積極推動產業融合發展,將文化融入節事節慶、民俗表演、傳統工藝作坊中,豐富宣傳推廣內容。這樣不僅可以保持商業經濟效益,也促進了旅游與商業完美的融合,使旅游與商業漸漸發展到一個和諧共存、互惠互利的狀態。
(三)創新節慶節事系列活動
除了舉辦傳統節日節慶節事活動,也可以利用即墨的商貿歷史特點,創新策劃大規模的財神節。其次,可以邀請專業團隊,根據即墨的文化、歷史等策劃其他有顯著特色的節慶節事活動。比如,可以考慮承辦全國手工藝術節、民間藝術節,引進國內工藝大師的作品、不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工藝品等,將部分特色展品進行展覽和銷售,以獨特的節慶活動提高在國內外游客眼中的知名度。
第三,適當增加古城夜晚的活動。現在的社會生活水平做來越高,人們特別是年輕群體開始對夜生活的需求逐漸變高,建議分析研究現代社會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下些功夫將古城作為一個發展平臺,拉動即墨古城的夜經濟增長,點亮即墨的不夜城,例如即墨古城已經在做的民謠藝術節。可以適當增加這種活動的舉辦次數,開發其他類似的活動。
參考文獻:
[1]冀劍蕾.青州古城文化資源旅游開發研究[J].濰坊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7,30(05):15-17.
[2]李冬琪,向月波.古城鎮可持續發展規劃研究——以灌縣古城旅游規劃為例[J].城市建筑,2019,16(16):153-155.
[3]劉明文.錦屏縣隆里古城文化產業發展研究[D].貴陽:貴州民族大學,2019.
作者簡介:
王愛鳥(1984—),女,漢族,溫州市,山東協和學院,職稱:工程師/講師;研究方向:旅游經濟、文化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