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20年春季,學校延遲開學,突如其來的特殊情況給教育工作者出了一道前所未有的考題。面對這一考題,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qū)實驗小學(以下簡稱我校)把握“停課不停學”的契機,結合此特殊情況蘊含的教育價值,創(chuàng)新開展主題活動、落實線上教學、推行宅家研學、實施健康教育、開設STEAM課程、舉辦文藝活動等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線上教育;核心素養(yǎng);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G43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0)19-0043-02
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特殊情況導致各地學校延遲開學,面對教育部提出的小學及以上學校落實“停課不停學”的意見,如何把握“停課不停學”的時機,開展好延遲開學期間的教育教學工作,成為各層面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在過去的幾周時間內,我校充分融合線上線下教育資源,對照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各個方面,在延遲開學的情況下開展了一系列行動對策研究,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落實到這一特殊時期的線上教育當中。
一、精準分析,積極做好鋪墊
1.研判“停課不停學”的現(xiàn)實問題
學生是教育的主體,也是教育中最重要的因素。集中分析“停課不停學”對學生學習、生活和心理等方面帶來的影響和變化,對于這一特殊時期學校工作的開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對此,筆者組織我校教師和家長,通過線上問卷調查、線上專題研討等渠道,集中分析、研判了特殊情況帶給學生的新變化、新問題。其表現(xiàn)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其一,情感心理方面,在無法及時進行師生面對面溝通、家庭成長環(huán)境參差不齊的情況下,學生對特殊情況引起的社會問題容易產生道德價值判斷的偏差,大眾對特殊情況的焦慮、恐慌等情緒問題以及長時宅家不能外出的客觀情況,也給學生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容易出現(xiàn)焦躁、易怒等問題。其二,特殊情況期間以線上教學為主,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學習途徑和學習方式都發(fā)生了重大變化,這對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三,特殊情況期間由于學生的戶外活動量驟減、家庭監(jiān)管寬松等原因,學生的生活習慣和健康習慣都有待進一步養(yǎng)成。
2.挖掘特殊情況蘊含的教育價值
突如其來的特殊情況雖然打亂了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但是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積極面對,從教育的本質出發(fā),對這場特殊情況進行更深層次的認識和思考,充分挖掘其中的教育價值。
筆者認為,就特殊情況本身而言,涉及預防醫(yī)學、臨床醫(yī)學、流行病學、病毒學等方面的知識;就特殊情況防控而言,則涉及組織管理、資源調配、人員協(xié)助、國際合作、輿論宣傳等方面的知識。無論是特殊情況本身,還是特殊情況防控,都具有很高的教育價值。因此,我們應該把握契機,充分利用特殊情況的教育價值,比如帶領學生思考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系,厚植愛國情懷,形成自主學習、健康生活的好習慣,培養(yǎng)科學、理性的思維等。
二、對標核心素養(yǎng),落實行動對策
作為教育教學的實際執(zhí)行者和基層單位,學校應針對特殊情況帶來的新問題、結合特殊情況中蘊含的教育價值,融合多方教育力量,創(chuàng)新開展各類教育教學活動。筆者以我校在這一特殊時期的工作為例,闡述如何通過課程教學和活動實施,使特殊情況成為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課堂。
1.開展主題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
責任擔當是一個人受用一生的好品質,也是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之一。筆者認為,特殊情況期間是培養(yǎng)學生責任擔當意識的良好時機,學校可通過開展樹立榜樣與落實行動相結合的主題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一方面,學校要讓學生在思想上理解責任與擔當。我校通過開展線上升旗儀式、線上主題班會等主題活動,以音頻、視頻、圖文為載體,告訴學生全國上下不同的人群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履行著各自的責任和使命來表達著自己的家國情懷。醫(yī)護人員臉上口罩的勒痕、鐘南山院士紅腫的雙眼……令人動情的畫面直擊學生的心靈深處、令人肅然起敬的榜樣引發(fā)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另一方面,學校要讓學生在行動上落實責任與擔當。我校通過開展主題實踐活動,讓學生將責任擔當意識落實到實際行動上。特殊時期,我校開展了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在做好居家、分擔家務勞動、上好網(wǎng)課的過程中扎實了自己的學識和本領,踐行了自己的責任擔當意識。
2.落實線上教學,提升學生的學習素養(yǎng)
學科教學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也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素養(yǎng)的主陣地。在特殊情況期間,這一主陣地從線下轉移到線上,教師要立足線上,結合線下,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
針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教師可利用一定的課堂教學流程或模式,使線上教學規(guī)范化。我校教師普遍采用“名師直播+在線答疑”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的線上學習有了統(tǒng)一的流程指導,提升了學生的課堂秩序感。我校教師還通過釘釘和微信群公布教學進度和計劃、布置預習和課后作業(yè),幫助學生養(yǎng)成了良好的提前預習、自主學習等學習習慣。此外,教師還可通過豐富的線上評價為學生的學習注入動力。我校主要采用班級內部評優(yōu)和全校性線上展示相結合的方式來對學生的學習結果進行評價。其中,班級內部評優(yōu)以執(zhí)教教師在教學小程序中的單科評優(yōu)為主,全校性線上展示則由學校統(tǒng)籌,通過學校公眾號定期向全校師生和家長推送各科組的優(yōu)秀學生作品,促進學生自律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
針對學生全面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則可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之力整合分散的教育資源,將其轉化成有趣的學習素材,引導學生探究學習。比如,我校數(shù)學教師在組織開展主題學科活動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利用網(wǎng)絡搜集數(shù)據(jù),并用簡單的統(tǒng)計表、條形統(tǒng)計圖、韋恩圖等形式加以展示,提升了學生的資料收集與數(shù)據(jù)分析能力。
3.推行宅家研學,提高學生的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
在特殊時期,雖然教師與學生無法面對面交流,但只要教育工作者能更新教育教學觀念,無論哪里,都是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陣地。為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原本需要走出家庭、走出校園的研學活動被我校改造成了“宅家研學”。
我校的“宅家研學”活動以主題項目的形式開展,且依據(jù)每個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水平,設置了不同主題的研學任務。例如,針對一年級學生,我們融合語文、科學、美術等學科,設置了“小口罩旅行記”的項目主題。學生在教師和家長的指導下完成項目任務,并以兒歌創(chuàng)作、手抄報制作等形式展示了研學成果。“宅家研學”,顧名思義,我校教師在研學項目主題的設置過程中考慮到了家庭資源的融入。“奇思巧動手,妙想玩科學”家庭研學項目便充分利用了學生的家庭資源,如將家中的物品變廢為寶,發(fā)動家長與學生共同完成實踐活動等,既有效發(fā)揮了學生的獨特創(chuàng)意和創(chuàng)新精神,鍛煉了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又提升了家長的活動參與度。
4.實施健康教育,引導學生學會健康生活
特殊情況期間,如何引導學生保持身心健康,是每一所學校、每一位教師都在積極探索和落實的重要課題。筆者認為,學校可從身體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兩個方面抓好學生的健康教育,以確保學生學會健康生活。
在身體健康教育方面,學校可以線上體育課為主體,在線推送室內體育鍛煉小視頻,引導學生加強身體鍛煉,提高自身免疫力。我校體育教師精心錄制了簡單易學的運動視頻,一張墊子、一張凳子或一個小球就能讓學生在家中動起來。通過有效的體育項目學習,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室內體育鍛煉方法,成功地達到了有效運動的目的。
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學校可通過多種渠道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我校積極發(fā)揮班主任的心理疏導作用,及時通過線上渠道了解學生在家的學習、生活情況,做到全體學生全面覆蓋。并通過每周的主題班會、線上升旗儀式等渠道,向學生傳遞正能量,引導學生擁有陽光積極的心態(tài)。另外,我校心理教師還全天候開通心理輔導熱線,引入由專業(yè)心理輔導機構提供的在線公益課堂,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心理支持。
5.開設STEAM課程,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辨精神
這次特殊情況離不開求真務實的科學思辨精神,在特殊時期,引導學生理性面對特殊情況、科學戰(zhàn)勝困難尤為重要。對此,我校于線上開設了STEAM課程,用以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辨精神。
為提醒學生以科學的精神分析和過濾信息,在“手偶藝術展演”STEAM課程模塊的實施過程中,我校教師要求學生在動手制作病毒手偶、編排、錄制藝術展演劇情之前,要先收集有關病毒生存條件、傳播條件、預防措施等方面的信息并通過多種途徑判斷這些信息的真?zhèn)巍閷W生提供科學的活動指引的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科學思辨精神。
6.舉行文藝活動,夯實學生的人文藝術底蘊
將特色文藝活動搬到線上開展,能夠有效增進師生互動、家校互動,也有利于增加學生的人文藝術底蘊。因此,在特殊情況時期,學校的文藝活動也應舉辦得有聲有色。
我校舉辦的詩歌比賽、“巧手研藝,書寫未來”書法比賽、“詩情·畫意·童心”古詩配畫比賽、“SHOW SHOW說讀寫,ONLINE 趣味學”主題演講比賽等一系列多彩的文藝活動,陶冶了學生的藝術情操、提升了學生的審美情趣、夯實了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使其終身受益。
特殊情況終將過去,但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卻不能因為特殊情況而暫緩,中小學校應在最大限度地減少特殊情況給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帶來困擾的同時深刻體悟并利用特殊情況給學校帶來的教育價值,為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探尋新的路徑,助力學生更好地成長。
[參考文獻]
[1]劉世斌.透過特殊情況反思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和“責任擔當”[J].遼寧教育,2020(8).
[2]楊自犇.利用網(wǎng)絡平臺實現(xiàn)“停課不停學”的教學新探索[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6(23).
作者簡介:陳健(1970—),男,湖南祁陽人,中小學高級教師,本科,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qū)實驗小學校長,研究方向: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