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騭霞
[摘要]思維導圖以其形象性、創造性、發散性等特征,激起小學高年級學生對作文的熱情。教師有效利用思維導圖,將六年級下冊各單元作文要求進行梳理,對重難點把握有度,開有針對性性的訓練,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思維導圖;審題立意;選擇材料;突出主線
思維導圖由英國著名心理學家尼.博贊發明,又叫心智圖,是把大腦所思所想畫在紙上,或彩色,或黑白,將思維形象化,是有效表達發散性思維的工具。思維導圖圖文并茂,運用這一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充分發揮大腦思維的“聯想”與“想象”的特點,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鏈接,開發大腦的潛能。
思維導圖擁有形象性、創造性、發散性等特征,這些對于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大有裨益。小學作文教學是通過表情達意來培養和訓練學生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培養他們創造性的一種活動,是小學語文的重要部分。而六年級是小學和初中的銜接階段,因此小學六年級的作文教學效率必然對學生作文水平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那么,如何激起六年級學生的寫作熱情,有效提升寫作能力?筆者認為,借助思維導圖,六年級作文教學將如虎添翼,充滿“魔力”。
一、單元整合,訓練有度
六年級學生歷經小學五年的學習,語文素養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表現,對學生學習具有深遠的影響。但每周一次的習作課落實的效果如何,學生學以致用到什么程度,這一切是因人而異的。思維導圖不僅利于教師對寫作課程的系統構建,也利于教師對單元作文的教學整合,從而更系統地進行寫作教學指導,進而有效突破六年級寫作教學這一難點。
部編教材六年級下冊安排了五篇習作:家鄉的風俗、作品梗概、讓真情自然流露、心愿、插上科學的翅膀飛,筆者借助思維導圖將這五篇習作進行梳理與有效整合,并通過準確把握各單元作文之間的聯系,系統地梳理了一學期的寫作教學內容,從而設立了科學有效的寫作教學目標。在此基礎上,筆者通過觀察單元作文整合思維導圖發現,第三單元“讓真情自然流露”和第四單元“心愿”都可以以事情來表達情感體驗。基于此,筆者將兩個單元作文進行了有效整合,并集中開展了相應的教學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寫作新視角,拓寬了學生的寫作思路,進而改善了學生無從下筆的現狀。
利用思維導圖,將六年級上下冊各單元作文要求進行梳理,教師對重難點把握有度,展開有針對性的訓練,必將達到事¥功倍的效果。
二、張揚個性,凸顯創意
1.利用思維導圖,審題立意
語文寫作教學的全過程重點應培養學生思維品質。因此,在小學六年級作文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引領學生開啟思維的大門,以幫助他們迅速立意,明確主旨。這是習作的第一步,我通常在這一環節組織學生開展頭腦風暴——
第一步:讀要求,圈畫關鍵詞。第二步:梳理,輻射。學生緊扣寫作要求中的一些關鍵詞,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將其呈現在稿紙上,再圍繞這些關鍵詞,迅速提取腦海中相關知識經驗,任思維發散、輻射開來。
例如,六年級下冊習作一,要求學生寫“家鄉的風俗”:你的家鄉有哪些風俗習慣?請你介紹一種風俗,或寫一寫你參加一次風俗活動的經歷。
立意前,教師需要為學生分析題目“風俗谷”的含義:什么是風俗?有哪些風俗?你經歷過哪些風俗活動?接著,教師讓學生準備好稿紙和彩筆,在確定主題的前提下明確文章立意角度,并將這些內容用彩筆在思維導圖中標明,如圖:
以上案例,教師采用扇形圖,指導學生對“家鄉的風俗”進行審題立意,小作者選擇元宵猜燈謎這段經歷,燈籠、燈謎、福字組合,雖未成文,童年的快樂與幸福已然溢滿圖文,妙趣橫生。從圖上看,學生在“我參加的風俗活動”一欄可以任意發揮,任他們調動已有的生活經歷,自主選擇一項風俗,確定主旨,在獨特體驗中彰顯個性。
2.利用思維導圖,選擇材料
如果說立意解決了“為什么寫”的問題,那么選材要解決“寫什么”的問題,這一步最燒腦。新課程標準對寫作的要求是“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創意地表達”。年級學生處于似懂非懂的年齡,雖具備一定生活經驗,但少有孩子帶著敏感的心去觀察周遭的一切,因而素材積累不夠豐富。他們懂得多角度觀察的重要性,但擁有一顆火眼金睛何其艱難?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體驗生活,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選合適的材料,選有新意的材料。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思維導圖的枝干羅劌出多個分支,用頭腦風暴的方式深入挖掘寫作素材,然后對照習作要求將這些素材進行對比、篩選,再串聯,最終形成文章的大體框架。
在明確立意的基礎上,學生需要挖掘出支持主題的寫作素材。素材從哪里找?生活中。這是毫無疑問的,寫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例如,六年級下冊習作四:選擇你最想和別人交流的心愿寫下來。學生可結合個人的生活體驗,將自己想到的素材串聯于鞭炮形思維導圖中。如下圖:
六年級部分學生開始步入青春期,作文課堂中沒有情感鋪墊則不可能直接打開心扉,而“心愿”這個話題可能涉及學生的隱私,教師引導不合適學生就可能緘口不言。鞭炮形思維導圖,從形態上就有一種爆破感,能夠激發學生進行頭腦風暴,促使學生進發出源源不斷的素材,而且使用方便,鞭炮沒有規定的數量,隨著學生思維的流淌而畫,在沒有任何限制的環境中,學生完全放松,靈感的火花在這樣的狀態下易激發。上圖中,教師指導啟發學生從“家庭”“社會”“個人”個角度思考有哪些心愿,然后再從各小枝延伸出具體的心愿,素材便如汨汨泉水,噴涌而出。當然,寫作素材整理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在日常的作文教學中進行潛移默化的訓練,讓學生逐漸了解素材之間的聯系。漸漸地,學生寫作信心增強,寫出的作品更有生命力,更具內涵。
3.利用思維導圖,突出主線
小學六年級的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尚薄弱,寫作時容易出現文章思緒混亂、重點不突出的現象,頭重腳輕的情況更為常見。為此,教師可利用思維導圖使學生明確寫作主線,保證行文的流暢和作文的質量。一般來說,寫作主線經常出現在題目或者寫作要求中,可以讓學生在思維導圖中找到中心。例如,在指導六年級下冊習作三“讓真情自然流露”寫作時,便可以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經歷,將感受寫在主線的旁邊,如下圖:
冰糖葫蘆式思維導圖,把一個個情節串聯起來,環環相扣,明確了文章的寫作主線,起承轉合一目己然,不容易發生偏離中心的問題。學生還可以把情感變化寫在思維導圖主線的旁邊,形成另一條線索,跌宕起伏的情節與豐富的情感變化交織相容,一氣呵成,凸顯了本次習作的訓練重點:讓真情自然流露。三、按圖索驥,下筆成章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高段作文教學的重難點是“內容具體”。傳統作文教學模式下,內容單薄、人物形象干癟的作文普遍存在,寫出“有血有肉”的作文是學生、老師,甚至家長最頭疼的問題。如何解決呢?寫作前,讓學生將自己要寫的內容以自己個性化的感受、體驗、情感等圖標,用自然的畫圖方式,尋找一些創新素材,細心辨別,借助事物之間的因果、對比、相似等聯系,結合自己獨特的經歷、感受,在腦海中構建自己的寫作全景,讓作文“枝繁葉茂”。
朱自清說:“一言一行之威,一沙一石之細,都不能輕易放過。”這就告訴我們不能放過任何一個細節,教師可以借助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寫好細節。如六年級下冊習作一:家鄉的風俗,有一位學生寫吃餃子的片段,先畫了一幅思維導圖。
學生緊跟自己的寫作思路,根據自己的寫作藍圖,由全景到細節,步步緊扣,按圖索驥,就能把文章寫得有條有理,細膩生動。
小學六年級作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所占地位至關重要,新課程不斷推進,教師更應與時俱進,順應時代的要求,順應學生的發展規律,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借助思維導圖,讓作文教學充滿“魔力”。
[參考文獻]
[1]戴玉會.“思維導圖”在小學高年級作文中的應用研究[J].內蒙古教育,2019(36):64-65.
[2]王姣宇,胡加福,喻文龍,王倩.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綜述[J].語文學刊,2015(09):98-100,111.
[3]許娜.借助思維導圖優化小學語文高年級寫作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8(1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