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雪
摘 要:中國傳統文化具有幾千年的歷史沉淀,是古人為我們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至今,它還滲透在人們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對國人的思想仍然產生著極大的影響。在高中語文教材中,仍保留著許多經典的、優美的古代佳作,借此向學生展現古代的文學風貌。教師需要在傳承古典文化的重要意義的同時,利用多種教學方法,將傳統文化的精髓在不知不覺間滲透入學生的語文素養中。高中階段作為學生人生中極其重要的時間階段,教師的引導非常重要。在這個階段,教師要將傳統文化精髓不斷傳播給學生,加深他們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與運用,不斷充實學生的精神世界與古典文庫。文章首先從分析傳統文化在高中階段語文教育中滲透的意義入手,分析傳統文化在語文中滲透的作用。其次,文章對當下高中語文傳統文化滲透教學的現狀做出簡短概括,便于讀者了解當前高中語文傳統文化滲透教學的背景。最后,文章著重分析如何讓高中語文傳統文化滲透入教學策略中,提高學生的古典文學素養,使學生明白立德樹人的含義,形成良好的道德修養,促進學生綜合的、全面的發展。
關鍵詞:傳統文化;高中語文;滲透研究;教學策略
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語文是一門至關重要的基礎學科,對提高其他學科成績或素質修養都具有重要意義。因此,語文在高中教學中占據著極其重要的位置。語文這一門科目,是具有傳承性的,是基于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的延續。在新課改的背景環境下,高中語文教育需要向學生滲透傳統文化的精髓,讓學生對傳統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不斷感受到我國傳統文化的既豐富又獨特的魅力。將傳統文化滲透到高中語文教學中,不但可以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愛國主義情懷,還能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為語文核心素養水平的提高打下堅實基礎。在高中階段,學生處于青春期,對各種事物都抱有好奇心,特別是自身不擅長或不了解的領域,因此,傳統文化對高中生的吸引力非常大。這對教師滲透傳統文化是一個非常好的前提,有利于學生接收更多的傳統文化。
一、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意義
(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
傳統文化是古代無數優秀的詩人、詞人等流傳下來的知識結晶,形式與內容都豐富多樣,不少都是語言、立意俱佳的創作。在高中語文教育中,由于語文的知識面涉及面較廣泛,古詩詞、文言文等都與傳統文化密切相關。學生長期學習、積累這些古代經典文化作品,不僅可以提升自身的文學素養,還能形成自身的文學審美。而不拘泥于一格的形式更是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提高其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而且對提升詩詞鑒賞能力有著非常大的幫助。例如,在教學《滕王閣序》一文時,該篇辭賦運用了大量華麗地詞藻,很適合學生學習和引用,非常值得學生深入研究,提升自身的傳統知識儲備和鑒賞古文的能力。同時,如果將其經典部分引用在作文中,可以為作文增添光彩。
(二)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
文章是作者內心世界的一種表達與投影,古詩詞也不例外。傳統文化利用不同文學體裁向學生展示了不同時代的背景特征、文化思想或發生的事件。例如,在《燭之武退秦師》中,文章講述了秦晉聯合攻打鄭國的故事。鄭國被秦、晉兩國包圍,危在旦夕,鄭文公派出能言善辯的燭之武做使者想要說服秦伯。燭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晉兩個國家之間的矛盾,詳細向秦伯分析了當時的形勢。燭之武采取分化瓦解的辦法,闡述了保存鄭國對秦有利、滅掉鄭國對秦不利的道理,最后終于說服了秦伯。最后,秦伯不僅撤走了圍鄭的秦軍,反而派兵保衛鄭國,迫使晉國也不得不撤兵,從而消除了鄭國的危機。在平時的課文教學中,學生不可能了解到古代的知識,這一切都可以通過傳統文化的滲透來進行補充。通過這些文章、詩詞佳作都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我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對本民族的文化不斷加深認同感,使愛國主義精神深入人心。同時,學習這些經典的佳作,也可以讓學生對傳統文化逐步產生興趣,領會到中華民族精神文化的智慧,使學生在有限的閱讀時間內,通過古文加深對古代文化知識的了解,對傳統文化的審美不斷提升。
二、 傳統文化在高中語文教育中滲透的作用
(一)保護傳統文化
時代在不斷發展變化,推陳出新是發展的準則。尤其是當互聯網深入家家戶戶之后,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改變了人們的文化交流方法。因此,將傳統文化滲透到高中語文教學中,通過語文課堂扎實學生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能力,使學生不斷感受到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感知傳統文化的真正內涵和寓意,從而使每一位高中生在以后的時間內都能自覺學習、弘揚傳統文化。同時,將傳統文化滲透到高中語文教學中也對傳統文化起到了保護作用,真正意義上體現了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和精神。
(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將傳統文化滲透到高中語文教學中,是一個讓學生用心仔細感受傳統文化精髓的過程。傳統文化歷經千年的洗禮,沉淀下來的精髓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還能使學生在感受傳統文化熏陶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學會感恩,懂得奉獻的精神。
三、 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教學的現狀
(一)過度依賴工具書
高中語文教材主要通過古文和詩詞向學生傳播傳統文化。但是由于古文年代久遠,通假字和生僻字多有存在,其含義也與現代漢語的含義相差甚遠。當遇到這些不能理解的詞語時,一般情況下,學生第一反應是借助工具書幫助自己理解古文。但是,工具書只能作為學習傳統文化的輔助工具。學生一旦完全依賴工具書,會產生只理解表面含義無法理解深層含義的現象。當前,一些高中語文教師在古文教學中會讓學生機械的默寫古文的含義,這也導致學生無法脫離工具書。這樣的學習效果不盡如人意。
(二)忽視情感培養
古文和詩詞中蘊含了作者獨特的情感,但一些教師在教學中往往對此忽視,不會花太多時間在情感教學中。長期如此,會讓學生只注重背誦而忽視思想上的提升,無法真正理解作者的情感升華,也無法深刻理解傳統文化的含義。如果教師因為過于著重教學目標而忽視對傳統文化情感的深入解讀,學生也不會從心底對其重視,長時間的埋頭學習只能讓學生在傳統文化的表面徘徊,無法與傳統文化碰撞出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