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分析初中語文教學中“綜合性學習”的開發與利用策略,首先分析綜合性學習的特點;其次分析通過組織語文實踐活動、合理運用教學資源、創新語文教學形式三種利用途徑,增強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自主性,促進學生的語文素養和綜合能力的發展,確保學生的高效率綜合性學習,從而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質量。
關鍵詞:語文教學;綜合性學習;資源開發;資源利用
在素質教育和課改的全面實施下,初中語文教學的目標和內容也隨之進行了改善。因此,在當前的初中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開始進行了綜合性學習的開發,從整體上去體現學生的學習特點,來實現對學生的語文能力和綜合能力培養。從而,語文教師合理的利用綜合性學習,將聽、說、讀、寫四項基礎技能有效地融合,充分彰顯語文學習內容的豐富性和多樣性,為學生的高效率語文學習拓寬了渠道,有助于學生的語文自主學習能力和語文素養的提升,進而達到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發展。
一、 初中語文教學中“綜合性學習”的特點
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綜合性學習,就是以語文學科為載體,將人文、社會和自然等多個領域充分融合,讓學生在掌握語文知識的同時,能夠積累豐富的學習方法和能力,實現學生的人文素養和語文綜合素質的發展。
因此,可以說綜合性學習,重點強調綜合性,學生在語文課堂上能夠收獲更多的知識,獲得多樣化的學習體驗。并且,通過聽、說、讀、寫的共同教學,引導學生理論與實踐的高度統一,幫助學生更為深刻地理解與感悟語文知識。而且,綜合性學習,可以實現學生的自主性學習,有效的傳統的教師灌輸式教學模式,學生也不再處于被動的知識學習狀態下,真正轉化為主動性的知識探索。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產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還能增強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和效果。另外,綜合性學習具有合作性的特點,也就是為學生的合作探討知識創造了條件,促使學生在互相交流之中產生思維碰撞,明確自身的定位,久而久之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從而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質量,促進學生的語文素養和綜合能力的有效提升。
二、 初中語文教學中“綜合性學習”的有效開發
(一)自然資源
對于語文知識來說,蘊含著豐富的自然性資源,可以是自然界中的形態,比如日月星辰、風霜雨雪,以及名山大川等,或者人工形態,包括水利農田、園林和花卉等,這都是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資源。因此,語文教師可以將歷史悠久的自然和歷史文化資源,作為語文教師的素材,不斷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和知識面,讓學生去學著觀察和感悟,去發現自然的神奇與奧秘,并轉化為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并且,當學生在接觸自然中,還會產生不同的疑惑,能夠促使學生去主動查閱資料,更為全面的去認識世界。從而,語文教師創造性的開發自然性的資源,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增強學生對語文學科的興趣和情感。
(二)社會資源
可以說,語文知識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如果學生僅僅學習書本上知識,一心只讀圣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就會對國情和社會毫無了解,這樣學生無法樹立正確的榮辱觀和世界觀。因此,語文教師可以為學生開發社會性的資源,從家庭、社會到祖國和世界,逐漸打開學生的思路和眼界,讓學生能夠認識到豐富多彩的社會,來鍛煉學生的人際交往技能和社會適應力,從而為學生的人生成長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人文資源
人文資源,則是人類社會上的不同文化現象的總稱。因此,語文教師開發人文性資源,可以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文化世界中的產物,包括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比如圖書、網絡、戲劇、博物館、紀念館等等,這些都可以作為學生綜合性學習的資源,促使學生的人文素養和語文素養的升華。
三、 初中語文教學中“綜合性學習”的利用策略
(一)組織語文實踐活動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作為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師利用綜合性學習,就要保障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因此,語文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語文學習特點和個體差異等方面,為學生組織語文實踐活動,充分彰顯學生學習語文的自主性,激發起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和探究語文知識的精神,讓學生能夠產生濃厚的語文學習興趣。這樣,學生在實踐活動之中,能夠強化對語文知識的深層次理解與感知,增強學生的語文素養。
首先,語文教師要讓學生自行設計實踐活動,重視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探索和研究過程,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去展開積極主動的探究和合作,讓學生的在此過程中,多個方面的能力得到同步的鍛煉。其次,語文綜合性學習,不僅體現在學生的學習活動形式上,還表現在學習的內容安排方面,所以語文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學習和發展需要的資源,從而確保學生的實際學習效果和質量。
(二)合理運用教學資源
1. 課內資源
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綜合性學習”,其綜合性教學資源,主要包括課內和課外資源。其中,課內資源,也就是課本的內容;而課外資源,則包括社會活動,以及其他方面所獲取的資源。可以說,無論是課內資源還是課外資源,只要語文教師合理的運用好,發揮最大化的教學作用和價值,都可以幫助學生獲取豐富的知識,有效地開闊學生的視野和眼界。因此,語文教師確保兩種教學的相輔相成,在課內資源的學習時,適當的利用課外資源作為補充和完善;在課外資源的學習時,引導學生積累和篩選有利的內容信息,從而真正實現學生的高效率綜合性學習。
例如,在部編版《紀念白求恩》教學中。語文教師要讓學生把握文意,品味課文的語言,感悟和理解課文中的思想感情,升華自身的思想境界和人文素養。因此,語文教師利用課文資源,引導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和方法,能夠表達獨特的閱讀感受,培養學生的閱讀水平和理解能力同時,可以為學生進行課外資源的引入,讓學生進一步去體會白求恩身為一名外國人,為什么會讓毛澤東同志進行贊頌。所以,語文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去查找相關的資料,或者借助網絡為學生分別介紹毛澤東和白求恩的相關背景,幫助學生更為全面的領悟白求恩同志的崇高共產主義精神,及其表現出來的思想美和行為美,促進學生的思維品質和語文素養得到有效提升。
2. 課外資源
語文的課程資源是十分豐富的,比如一些報刊、電影、廣播、演講會等等,都是學生可以利用學習的課外資源。或者自然的風光、社會的新聞、日常的生活等等,以及其他學科中所蘊藏的隱形的語文知識,都可以作為學生綜合性學習的有效資料。因此,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學會傾聽、學會記錄,能夠用語文的眼光進行審視。可以說,社會活動中每一個人的一言一行,都是學生綜合性學習的題材,也可以說語文的學習是無止境的。
例如,在部編版《壺口瀑布》教學中。語文教師既可以指導學生感受壺口瀑布的雄偉、壯闊氣勢,又能培養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再或者,當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與他人交流時,也可以引導學生去觀察和揣摩其動作、語言和神態等方面,不斷增強學生的洞察力和思考力,以及其與文中某些人物的關聯,從而促使學生學會將語文聯系生活,并且從生活中去學習語文,真正實現學生的綜合性學習。
(三)創新語文教學形式
對于綜合性學習來說,主要目的在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因此,語文教師想要實現學生的高效率綜合性學習,就要創新語文教學的形式,為學生精心設計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充分吸引學生學習語文的注意力和興趣,讓學生學習自主性能夠得到提升。所以,語文教師要營造出課堂寬松和諧的氛圍,并開展一些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在活動之中,去進一步理解和內化語文知識,并將其轉化為自己的知識結構,不斷深化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感悟。從而,不僅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還促使學生的身心各個方面得到有效訓練,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例如,在部編版《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橫渡長江》教學中。語文教師要讓學生了解新聞的六要素,把握消息的結構形式和特點,培養學生提煉信息的能力。因此,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模仿文中消息的內容,運用所學知識撰寫消息,并自擬標題,能夠合理地運用詳略得當、敘議結合的寫作手法,展現出準確的語言表達。從而,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不僅能夠強化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深入理解,感受人民解放軍所向披靡的氣勢和一往無前的大無畏精神,還進一步增強了學生的語言能力。
四、 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教學中“綜合性學習”的開發與利用,能夠增強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自主性,促進學生的語文素養和綜合能力的發展。通過語文教師精心開發綜合性的教學資源,不斷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和知識眼界,引導學生積累豐富的知識內容,并且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學生創造獨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空間,強化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全面理解與感悟,確保學生的高效率綜合性學習,從而真正實現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綜合素質提升。
參考文獻:
[1]亢海云.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綜合性學習”的開發與利用[J].課外語文,2018(4):187.
[2]詹灝鴻.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綜合性學習”的開發與利用[J].語文課內外,2019(3):63.
[3]武念容.淺談初中語文開展“綜合性學習”應注意的問題[J].贏未來,2018(4):271.
[4]李思潔.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綜合性學習的開發與利用[J].好家長,2019(7):126.
[5]李濟祝.淺析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綜合性學習[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8,12(14):68.
[6]任秋霞.淺談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實踐研究[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8(4):71.
[7]劉月心.淺析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學策略[J].中學生作文指導,2019(8):123.
[8]刁雪梅.淺談初中語文綜合性教學的有效性策略[J].南北橋,2018(18):29.
作者簡介:
郭龍,甘肅省慶陽市,甘肅省慶陽市寧縣盤克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