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語文寫作基礎,在進行教學時,教師應當主要啟發他們的情感思維,提升其語言表達能力,豐富他們的文化知識積累,擴展其知識面。采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在進行閱讀以后,通過自身對文章內容的感悟和理解,進行情感的表達,能夠有效豐富學生的寫作內容,從而提升其文學素養和寫作水平。
關鍵詞:初中學生;語文教學;讀寫結合;認識和思考
隨著教育改革事業的發展,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需要逐漸增加,學生的文化知識需要不斷變化。而現階段的學生已經步入了“青春期”階段,身體和生理上出現變化,或形成個性行為等特點。因此,教師要重視學生的行為特點和思想觀念,根據個體之間不同的學習需求進行課堂學習內容的布置,以滿足他們的成長和發展的需要。所以,在教學方式上,教師要進行轉變,使教育方式和課堂內容更加適應學生的成長需求。
一、 讀寫結合模式的特點分析
(一)先進性
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使各種教學方式和教育理念層出不窮,豐富了課堂的內容,轉變了課堂模式,逐漸提升學生的學習欲望和興趣,激發了他們的課堂參與熱情,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正在逐漸提升。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采用讀寫結合的模式,可以有效壓縮課堂的利用率,減少課堂學習時間,通過寫作的角度對閱讀內容產生不同的理解和認識,能夠使學生產生“多方位思考”的思維意識。同時,用閱讀的方式和內容啟發學生寫作練習,能夠強化寫作的深度,轉變寫作方式,豐富寫作內容,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二)重要性
閱讀是學生收獲文化知識和啟迪個人智慧的最基本的、最重要的途徑,而寫作是表達自身情感世界和內心感悟、觀念的重要方式。對知識信息產生理解,并進行整理和更加深度的加工,是學生智慧產生的重要前提,也是自身文學素養的重要體現。初中學生在語文課堂學習中采用讀寫結合的方式,能夠讓自身的想象力得到發揮,豐富自身的情感世界,增強寫作能力和閱讀興趣。
(三)適應性
語文知識是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和自身的情感感悟的總結,在進行文化知識的傳承時,首先要重視社會的發展需要同人們的生活實際進行聯系,繼而符合學生的學習需要和成長要求。初中學生正處于思想啟蒙階段,對客觀世界的認識不準確、不全面,因此,在現階段的語文教學中,主要提升學生的文化素質,豐富他們的文化知識水平。在進行讀寫結合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對閱讀產生獨特的理解,并根據文章的寫作方式和內容進行仿寫,進而符合他們的學習需要。
二、 在現階段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啟示
(一)根據個體的特點調整教學內容
初中學生正經歷著身體和心理的變化,同時又不能有效控制自身的情緒,導致他們呈現出“青春叛逆”的特點。在進行教學時,教師應該時刻以學生的發展和成長作為教育內容的主要方面,讓文化知識符合他們的成長需要,根據他們的行為習慣和思想意識的變化,及時調整教學的內容和方向。
(二)學生文化基礎與課堂內容布置
在當前教學中,學生的文化基礎薄弱,是他們對語文學習產生消極心理的主要因素。在語文教學中,過深的思考不能促進他們整體文化素質的發展,而過淺的課堂內容又打消了他們的探索欲望,降低其學習興趣。因此,在布置課堂內容的同時,教師要掌握到學生當前的文化基礎。
(三)閱讀教學和寫作練習緊密結合
在讀寫結合模式的啟發下,在學生進行寫作練習前進行相關素材的閱讀,能夠為他們提供參考和借鑒的價值,促使他們寫作興趣的提升。同時,在閱讀以后,教師也可以布置寫作練習,讓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更加深刻的理解,促進他們的情感世界的發展。而在閱讀和寫作相結合的課堂內容下,能夠有效壓縮課堂實踐,提升課堂的利用率,提升課堂的質量和效率。
三、 在初中語文課堂中,采用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認識和思考
(一)以讀促寫,重視知識積累
閱讀是人們收集外界信息的重要手段?,F階段的學生在閱讀和寫作等方面的練習較少,閱讀量有限,是導致他們出現“素材差異不大、寫作內容單一、詞匯使用能力差”等問題的主要原因。因此,在重視學生寫作能力提升的同時,也要重視他們的文化基礎,讓他們對好詞好句進行積累,并在其中發現語言邏輯和詞匯含義,從而提升個人的文字把握能力和理解應用能力。在對學生進行文化積累的過程中,要讓他們對文化知識的本身進行思考,才能啟發其智慧產生,從而提升自身的寫作能力。
(二)進行仿寫,在仿寫中思考
文章本身具有教育性,而閱讀教學的主要問題,就在于發揮文學作品的教育性。通過讀寫結合的課堂學習模式,學生能夠在對閱讀內容產生啟發和思考的同時,對文章內容、結構、主旨進行整理和思考,對文中人物的性格特點進行分析,從而在文字表達的過程中進行運用,提升個人作品的質量和水平。采用仿寫的方式,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表達欲望,但是,教師應該重視仿寫的弊端,讓他們對文章和文義進行徹底地領悟和思考,啟發學生在進行作品的寫作中摻雜自身的情感表達內容和自身的獨立思考內容,從而提升個人的寫作能力。
在仿寫時,首先要啟發學生對文章結構進行仿寫,其次對文章內容和寫作手法進行仿寫,最后再對詞語使用方式進行模仿練習,才能避免對“仿寫”這一技巧產生認識上的偏差,避免出現“仿寫成了摘抄”等問題。
以人教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敬業與樂業”為例,在進行學習時,教師首先要讓學生對兩個“業”字進行思考,讓他們對“業”字產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通過深入理解作者列舉的“百丈禪師”的例子進行啟發,進行深刻地理解和認識,從而對文章內容產生“多層意義”的理解,并根據這一啟發進行“多層意思”的文章的構建,讓他們根據文章模式進行構架的仿寫。同時,也根據這一例子,啟發學生在進行文章內容的仿寫時,也進行例子的使用,并思考在作文中哪一地方插入,如文頭、文尾和文中位置,對文章結構有進一步的認識,在仿寫中進行思考。
(三)矛盾分析,開啟智慧寫作
善于發現、深入思考、形成問題、思考問題,是學生提升思維能力,開啟智慧的基礎。在初中閱讀教學中,既要重視學生寫作水平和閱讀能力的提升,又要重視他們智慧的形成,在不斷進行思考和學習的過程中,對生活實際進行感悟,形成自身獨立的認識,并通過文字表述出自身的真實想法和思想觀念,才能有效提升他們的文學素養,提高語文成績。
“矛盾”是構成故事的主要部分,在對矛盾進行分析時,教師主要把握“同一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三個方面,對文章內容進行深度分析和總結,從而讓學生對文章內容有一個更加清晰地認識。
以人教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冊中的“孔乙己”為例,魯迅先生慣用“矛盾”,在文章結構上分析,“從孔乙己的長衫出場,到付不起酒錢”“有文化卻考試落榜,與沒有發揮的地方”“在乎自身的穿著,卻要站著吃飯”等故事情節方面,讓學生對使用手法進行思考,總結出“矛盾能夠提升人們的閱讀興趣”的道理。再從“社會背景同人物內心”的“矛盾”,對當時社會產生認識和理解,說明“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前提”。在學生對“矛盾”產生更加深刻的認識的同時,教師也要啟發他們在進行習作時,運用“矛盾”觀點,從而豐富寫作的內容,提升閱讀興趣。
(四)評價機制,激發寫作熱情
現階段學生出現“寫作興趣不大”的原因在于自身的想象能力和探索能力沒有充分地發揮,在進行練習時抱著“應付”的態度進行,而教師始終處于“放任不管”的狀態,導致他們在心中沒有對寫作內容形成要求,從而喪失文字表達欲望。而有效地評價機制能夠讓教師對個體學生更加了解,認識到他們個體之間的差異,從而布置出不同的學習內容,讓教學方式和內容更加靈活,在鼓勵的過程中保持習作的熱情。在建立評價機制、構建全面評價系統的過程中,教師應該與學生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從生活和學習的各個方面產生了解,才能讓評價內容更加全面和準確,為評價機制本身提供條件保障。
(五)交流活動,學習成果共享
初中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文化基礎相對薄弱,而語文學習又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學生短期學習無法得到檢驗,不能準確認識到自身的收獲,也是學生對閱讀和寫作產生消極學習情緒的主要方面。文化交流活動,能夠提升學生的文化學習意識,對他們現階段的學習成果進行檢驗,也對自身的學習經驗進行分享,在不斷的交流過程中共同進步,形成“團結友愛、知識共享、互相幫助”的新型課堂模式,提升他們的團隊意識和班級意識。同時,文化活動的開展,也讓教師參與到學生活動當中,發揮自身的引導職能,提升教師的班級地位,為與學生形成和諧關系提供了機會,教師以自身的文化素質和生活經驗對學生進行啟發,降低了經驗缺乏對他們發展的影響,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 結語
總而言之,初中語文課程主要啟發學生認識世界,因此,在教學方式上,不能只傳授他們閱讀的方法和技巧,更要使其對客觀世界產生認識和思考,對課堂內容更加深刻理解,才能啟迪智慧,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通過情感教育和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地讓學生在語文知識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語文文化的魅力和價值,激發文字表達的興趣和欲望,從而提升他們的閱讀和寫作水平,提高他們的文學素養。
參考文獻:
[1]成雷.淺談初中語文讀寫教學的具體措施[J].課程教育研究,2019(52):97.
[2]陳麗珠.根植教材讀寫結合以讀悟寫——初中語文專題式讀寫結合實踐研究策略[J].教育觀察,2018,7(24):111-112.
[3]高麗麗.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讀寫結合[J].中國校外教育,2018(34):96-97.
[4]段慶陽.初中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法初探[J].學周刊,2019(4):45-46.
[5]莊再陸.核心素養觀下初中語文讀寫結合教學優化策略探微[J].新課程研究,2019(13):55-56.
[6]林新洪.仿寫式讀寫結合在初中寫作教學中的應用[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8,33(2):36-38.
作者簡介:
楊辰耘,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八里灣鄉教育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