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富強
摘要: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快速發展,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成為現當代的重要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讓學生具備與現代時代發展相符合的技能才能夠促進學生的發展,讓學生能夠在今后參與到社會建設當中。信息技術作為我國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重要產物,在各行各業當中的應用都非常普遍,且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初中教育階段加強信息技術的教學,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讓學生掌握必要的信息技術為自身今后的學習和工作服務。本篇文章主要針對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師生互動進行相應探究,通過開展有效的互動,提高信息技術教學效果,滿足新時期背景下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教師的教學需要。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教學;師生互動;教學策略
有效的師生互動能夠讓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也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教師的教學內容,從而構建高效的教學課堂,促進信息技術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因此在新時期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學工作者必須要制定有效的措施,實現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通過師生之間的互動,不斷的引導學生學習,指導學生實踐。
一、明確互動目標
互動教學的主要目標是為了能夠使教學工作得以高效的開展。但是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還需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更加細致的互動教學目標。比如一堂課程當中分為幾個階段,每一個階段的互動是要達到什么樣的效果,起到什么樣的作用。這是教學工作者在進行互動設計之前需要著重探討的一個問題。只有明確更加細致的互動目標,才能夠使得師生之間的互動更加緊密,也才能夠通過互動讓學生掌握相關的知識加深印象。比如在教學“收發我的賀卡”由于該內容與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有密切的聯系,這一項技能也是學生今后在計算機操作當中會經常用到的技能,所以在教學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設置一些收發電子賀卡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并不是就是教師憑空設計的,可以通過學生的反饋來進行問題的優化和設計。比如教師在和學生的交流當中了解到學生在賀卡制作或者是發送賀卡的時候存在問題,教師就要針對性的對這些問題進行討論和教學。從而使師生之間的互動更加有針對性[1]。比如針對這一節的教學教材的要求是要讓學生能夠制作賀卡、上傳賀卡、發送賀卡以及回復賀卡等等。每一個環節學生在學習過程的時候必然會遇到一些問題,教師就可以和學生討論這些問題,通過具體的實踐解決這些問題,幫助學生掌握收發郵件的技巧,從而構建學生基礎的計算機能力,明確互動目標,提高教學效果。
二、加強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合作,注重群體引導
在教學當中,盡管信息技術的教學是讓學生獨立的進行計算機操作,但是學生的學習是可以通過電腦的局域網進行合作學習的。所以教師就要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實現線上線下的合作,加強群體引導。而且合作探究也是新時期課程改革背景下的主流教學方法,通過合作探究能夠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合作。比如在教學“使用電子郵件”這一內容的時候,要想學生進行電子郵件的收發和使用電子郵件,學生就必須要具備一個EMAIL賬號。而如何申請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QQ群里面進行討論,申請什么平臺的賬號,郵件的格式和密碼的格式需要注意些什么。通過這樣的交流討論探究,讓學生掌握賬號的設置方法和郵箱的申請的方法掌握,掌握通過網上郵局或者是Outlook Express收發郵件的方法。通過學生與學生之間在QQ群里面的討論之后,對這些問題進行一個深入的探討,最終給出完美的解決辦法,讓學生進行上機實踐操作,實現知識的遷移和內化,增強學生的計算機技能。
三、建立平等的互動平臺,構建良好的互動氛圍
師生之間要想實現有效的互動,通過互動開展教學,教師就必須要構建一個平等的互動平臺,以此構建良好的互動環境,在這個環境當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實現良好的溝通。而不是傳統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口若懸河的講解,全然不顧學生的學習感受。這種單向的互動并不能夠獲得學生良好的反饋,從而導致互動效率不高。比如在教學“初識word”這一內容的時候,為了建立學生的學習信心,教師在教學之前就可以給學生說“記得我剛開始學習計算機的時候,也是一竅不通,是通過我的教師進行耐心指導,我耐心聽講并跟隨進行練習之后才掌握了這一軟件。所以你們現在什么都不懂也沒有關系,只要好好學習,以后你們也會更好地掌握這個辦公軟件”[2]。這樣的溝通更能夠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有一種被認同感,從而在接下來的學習當中,就會跟隨教師的思路進行學習。而且教師通過這樣的溝通方式,可以擺脫傳統的教師形象,構建良好的溝通氛圍。
結語
總而言之,建立良性的溝通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重要方法。相關教學工作者需要在教學過程當中建立平等的互動平臺,加強師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合作,注重群體引導以及明確互動目標等方法,加強互動,提高信息技術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奚麗萍.信息技術師生行為互動方式對操作成果影響的研究[J].內蒙古教育,2016(05):41+80.
[2]曹萌. 初中信息技術教師教學設計能力的現狀與發展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