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利
摘要:在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已經成為了課堂教學的核心目標,需要老師將核心素養教育理念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中,拓展課堂的教學的廣度和深度,注重學生的能力發展,情景教學法作為啟發學生思維,激發學生興趣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結合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需求,合理構建教學情境,不僅為課堂教學注入了生機和活力,同時也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本文從核心素養下高中生物構建教學情境的具體策略角度展開論述。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生物;情境教學設計
一、高中生物核心素養的內涵
所謂核心素養是指學生通過學習所具備的適應個人未來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核心素養并非單純指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更涵蓋了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對高中生物而言,核心素養包含了生命觀念、理性思維、科學探究、社會責任四方面內容。
1、生命觀念
是指學生對生命的整體認識和看法,能夠對生命現象以及相互關系進行抽象解釋,包括結構與功能觀、進化與適應觀、穩態與平衡觀、物質與能量觀等內容。
2、理性思維
是指學生能夠在一定的思維方向、充分的思維一句基礎上對現象問題進行觀察、分析、歸納、概括、類比等進行的邏輯思維,包括了歸納與概括思維、模型和建模思維、批判性思維、演繹和推理思維等。
3、科學探究
是指學生具備從現實生活中結合生物學現象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與假設、設計實驗、歸納結論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包含了團隊組織、交流合作、創新思維等能力。
4、社會責任
是指學生在具備相關的生物知識和技能后,能夠用于解決生活中的生物學問題,并積極主動參與到相關社會問題的解決中,比如主動宣傳生命、安全、環保等意識,并積極的付諸實踐。
二、核心素養下高中生物教學情境的創設策略
1、創設探究性教學情境
在核心素養下的高中生物教學要改變傳統教學觀念,秉承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出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老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來為學生創設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探究性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來自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驅使下燃起探究興趣,進而在老師的引導下積極的展開知識的深入探究。以“通過激素的條件”這課為例,其中關于“植物生長素的發現”這部分知識內容,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前自己觀察玉米在生長過程中玉米胚芽鞘在單側光的照射下呈現出的生長特點,在課堂教學時老師將學生觀察到的玉米胚芽鞘的變化進行生動呈現。學生通過親自觀察玉米的生長過程,對比發現其中的變化,進而發現生命的生長奧秘,在觀察和思考中學生逐步樹立起生命觀念,體會到生命的偉大,同時通過生長變化的對比形成了科學的自然觀和世界觀,激發起學生對生命探究的欲望,進而積極地通過探究實驗來發現生命的奧秘,既加深了學生的知識理解,同時也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2、創設直觀性教學情境
高中生物作為一門研究生命系統的自然學科,不僅要讓學生明白生命的本質,更要使學生通過學習形成科學思想和理性思維,使學生能夠具備將所學知識用于解釋生活本質的能力。因此核心素養下的高中生物教學中老師可以利用生物學科的特性,通過創設直觀教學情境來引導學生通過實物或模型來使學生通過直觀的觀察來了解生命結構,挖掘不同結構下的不同功能,使學生建立起結構與能力的生命觀念。比如學習“細胞器—系統內的分工合作”這課時,為了使理解起來更容易,老師可以為學生創設直觀性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直接通過類比來認識細胞內各種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使學生輕松理解:什么是細胞器?細胞器具有什么樣的結構和功能?細胞器在細胞活動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使學生在直觀教學情境中通過觀察、分析、類比、歸納來理解并內化了知識內容,既調動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時化抽象為具體,降低了學生的知識理解難度,建立起直觀的知識感受,促進了學生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轉化,進而積極地將理性思維應用于生活實踐,解決實際問題。
3、創設問題性教學情境
俗話說:學起于思,而思源于疑,只有積極的發散思維展開思考和探究才能加快知識的理解和吸收。在核心素養下的高中生物教學中老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認知水平為學生創設充滿懸念和趣味的問題情境,激發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從而使學生挖掘自身的思維潛能,結合所學知識積極的圍繞老師提出的問題展開深層次探究,既能夠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同時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比如學習“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這課時,老師可以利用新聞熱點問題來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啟發學生開展思考和探究。曾經轟動全國的三鹿奶粉事件中三聚氰胺使當之無愧的主角,為什么說三聚氰胺是導致嬰幼兒出現腎結石的元兇?利用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去探尋其中蘊含的生物知識,學生從三聚氰胺的結構式入手,從分子角度去發現生長所需物質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特點,樹立起生命觀念,同時也找到了問題的答案。在問題情境中老師引導學生利用生物知識去揭示生活中眾多問題的本質,同時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引導學生將知識學以致用揭露生活中的偽科學,通過疑問、假設、科學探究、總結歸納學生既加深了生物知識的理解,同時也以事實和實驗為基礎歸納出更多的生物學規律,促進了學生理性思維的發展,實現了學生知識、能力、素養的協同發展。
總結: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老師不僅是知識的授業者,更是課堂教學中的引導者,老師要輕說教重引導,鼓勵學生在教學情境中積極的發散思維、挖掘自身的思維潛能,親歷知識探究過程,從而在理解內化知識的同時完成了核心素養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吳利方.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生物教學情境設計策略[J].數碼設計.2017.
[2]鐘蔚濤.核心素養下的高中生物教學情境設計舉措[J].當代教研論叢.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