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共生視野下小學語文差異教學的實踐研究”這一研究課題以新的視野深化對“因材施教”的認識,尊重學生差異,開發和利用差異資源。課題研究者從教學視角、教學方式、教學手段、教學評價等方面積極探索“差異化教學”,以人為本,承認學生個體差異,珍視學生個體差異,滿足學生個別學習的需要,以助力每一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充分發展。
【關鍵詞】差異教學;小學語文;因材施教;以人為本;尊重差異
【中圖分類號】G42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6009(2020)41-0019-03
【作者簡介】袁浩,江蘇省教育學會(南京,210009)小學語文專業委員會名譽理事長,江蘇省語文特級教師,江蘇省中小學榮譽教授,中國教育學會小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顧問。
近十多年來,新時期的探索者們,重視我國傳統教育,薪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建構主義、對話理論、多元智能理論等現代理論,在洶涌澎湃的課程改革大潮中,高擎“人”字大旗,向著差異化教學的新境界鼓帆前行。
眾所周知,語言是“與生俱來”“與時俱進”的人的生命組成部分。語言與人生的伴隨注定了語言運用的突出的主體屬性和個性化、實踐性的特征,小學語文教育必須充分尊重兒童的言語發展需要、天真自然的品質、色彩繽紛的個性差異,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參與各種語文學習活動,提升語文素養。為此,探索者們實踐研究,同研共進,不斷收獲成功的喜悅。
“共生視野下小學語文差異教學的實踐研究”是江蘇省教育科學規劃立項課題,由連云港師專一附小教育集團陳紅老師領銜研究。“小學語文差異教學”,承認學生個體差異,珍視學生個體差異,滿足學生個別學習的需要,助力每一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充分發展。這是一個具有歷史傳承和現實意義的課題,很有價值。
在這樣的語文課堂里,學生是一個個真實的具體的人,是具有生命成長的活生生的“每一個”;“每一個”都是群體不可或缺不可忽視的一員,都享有平等的權利,都擁有均等的學習機會,都站在課堂中心;“每一個”都能按照自己的節奏成長,得到充分、和諧的發展。
在這樣的語文課堂里,“因材施教”對學生個體不是消極地適應差異,而是重視調動學生個體的主觀能動性,從個體的實際情況出發,謀求創造種種條件,引導每一個學生主動學習并逐步養成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自我教育,自主發展。
實踐研究指出:自主學習是一種立足于自我建構的學習,其本質特征是學習行為的自覺性和學習過程的自控性。也就是說“自主”不僅僅指個體的單獨學習,在“合作學習”中也存在著自主性,要鼓勵個體積極思考,有獨特的意見,個體要有發言的空間,要有保留自己意見的權利。語文學習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倡導自主學習就是引導學生主動與文本對話、自主發現、質疑問難、潛心涵泳、入境想象、品味語文、合作探究、遷移練寫……幫助他們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評價自我,掌控自我的學習過程,有意識地調整自我的學習行為,以逐步養成學習有明確的“自我意識”和“目標意識”。
在這樣的語文課堂里,“因材施教”對學生集體而言,不僅是承認、尊重個體間的差異、努力滿足不同學生個體的需要,還要將學生間的差異作為重要的學習資源開發利用,充分發揮班集體教學的優勢,引導學生相互依存、相互學習、合作互補、相互促進。
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特定的課程載體,他們原有的知識積累、生活經驗、文化背景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都具有課程的意義。語文教學是一種以文本(或活動)為載體的,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師生與文本之間的多向互動的對話過程。每一個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自主建構,對他們都是一種重要的學習資源。學生的語文素養提升,個性品格形成,就是在這豐厚的人際滋養中實現的。為此,在課堂里要努力營造“愛、信任、尊重、民主、友善”的學習氛圍,讓每一個學生真切地體驗到被愛、被信任、被尊重,被寬容,被贊賞的溫暖、快樂和自豪,都真切地感受到“集體需要我,我需要集體”。只有在這樣的和諧環境中,班集體教學增加了學生在群體中“相互學習”機會的長處才能得以體現,才能充分正視差異、承認差異、利用差異。
為此,要深入研究、恰當介入“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是指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不同于一般的群體學習。合作學習有助于因材施教,但并不是所有的學習領域都需要用合作學習的組織形式。語文教學中應選擇恰當的時機(如,學習重難點不易突破時,學生思路受阻產生偏差或受到思維定式干擾時……)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合作意識和個人責任是小組合作學習良好效果的關鍵。分組要靈活地運用多種建組方式以適應語文學習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組長、主持人、小組發言代表等各種角色,應尊重個體差異,由每個成員輪流擔任;要鼓勵所有成員積極參與,獨立思考,大膽發表意見,敢于承擔責任;成員間要相互尊重、相互寬容、相互支持、相互配合,長短互補、合作探究完成任務。為提高小組學習實效,須幫助學生不斷增強團隊合作意識、學習掌握合作的方法技巧,學會合作。
這些年來,“共生視野下小學語文差異教學的實踐研究”課題組成員們在小學語文差異化教學的實踐中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創造了許多富有新意的經驗。為了幫助每一個學生自主投入課堂學習,課題組設計了學生獨立完成的“預學單”,從明確學習任務,預習課文內容,發現并提出問題,搜尋查閱相關資料等多方面予以引導、提出建議,激發學生學習欲望,明確每個學生的學習起點。從測查角度看,教師通過課前預習單的梳理分析、了解、掌握學生個體的真實情況,解決了教學從學生出發的問題。課堂教學中,教師結合“預學單”組織、引導學生開展語文學習活動,并通過近距離觀察,動態把握“憤悱”時機,適時調整教學流程和策略,讓語文學習在每一個學生身上真實發生。
為了滿足不同個性學生成長需要,讓語文學習從課堂內延伸到課外,課題組開發了“詩詞會”“名人訪談”“探索漢字的秘密”“我喜歡的作家”等五彩繽紛的語文特色活動和小專題研究,讓學生自主選擇參加;由課堂教學發展到課程建設,設置了個性鮮明的“三選一”語文微課程:“演講、講故事、朗誦”“自制小報、簡報、寫報道”“讀后感交流、美文摘抄與點評、閱讀分享”……統一要求與個體差異相結合,讓學生有選擇地必修,以發掘潛能、發揮優勢、發展興趣,使人人都得到個性化的充分發展。
2019年9月以來,統編語文教材大步走進了全國小學語文課堂,我國小學語文課程改革、教學改革翻開了新的一頁。就教材的編制而言,在融合課程觀的觀照下,統編教材從體系、結構上進行整體設計,提出“人文性和工具性兼顧”,采取“雙線”組織單元內容種種舉措,實現了教材編寫的歷史性突破。從課文的題材和體裁上,既力求“文”與“道”的統一,又十分關注兒童的經驗世界、想象世界和發展水平,視野開闊、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在語文學習內容上緊貼學生生活實際,既有統一要求,又兼顧了學生的個體差異,體現了實踐性、綜合性和選擇性。如何理解、把握統編教材的特點,在小學語文差異化教學中如何發揮統編教材的獨特優勢?面對新任務、新挑戰,課題組成員們學習、思考、確定專題、實踐研究,并自覺地從《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汲取理論滋養,努力體悟,把握“語文學習任務群”所體現的“人文合一”的語文學科本質特點,積極嘗試以“學習項目”組織單元教學、突出“真實情境”“學習任務”,強調“學習實踐”“綜合運用”,創生了一則則具有時代特色和鮮明個性的教學案例,提升著自身的理論素養。
小學語文差異教學的理論架構、實施路徑、策略體系、學習流程,在課題組成員們的關愛兒童的情懷里、探索創造的實踐中,正萌動生成,呼之欲出。
“因材施教”的傳統理念,在新時期的小學語文差異教學的實踐研究中,正健步邁向更高層次更廣闊的新境界。
[1]戴汝潛.大成全語文教育:探索科學的語文教育[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
[2]吳天石.談談我國古代學者的學習精神和學習方法[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79.
[3]陸志平.語文學習任務群的設計[J].七彩語文:中學語文論壇,2019(5):3-9.
[4]華國棟.差異教學的中華文化根基[J].教育研究,2019(4): 114-117.
[5]王一軍.兒童文化課程:理論、實踐與案例[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
[6]錢錫銘.享受母語——我的語文教學觀[M].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2012.
[7]袁浩.走進綠葉[M].南京: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