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永馨
〔內容提要〕 中國上市公司將獨立董事制度引入監管規則,旨在讓其發揮充分監督職能,以提高公司治理水平,進而提升企業價值。但由于我國獨立董事制度引入相對較晚,在我國的實施仍處于探索期,中國式家族類上市公司又具有濃重的中華文化特色,因此從獨立董事視角出發,研究獨立董事制度可以在家族企業治理問題上發揮何種作用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家族企業 獨立董事 公司治理
一、基本概念及現狀
1.家族企業定義。葉銀華學者將家族企業定義為具備以下條件的企業:家族持股比率大于臨界持股比率;家族成員或具二等親以內的親屬擔任董事長或總經理;家族成員或具三等親以內的親屬擔任公司董事席位超過公司全部董事席位的一半以上。家族企業從狹義的全權控制延伸至掌握臨界控制權即可。可知,家族企業核心在于家族成員對于企業“所有權”及“控制權”的掌握程度,且只有突破臨界值,才會蛻變為公眾公司。
2.家族企業對獨立董事的引入。家族企業對獨立董事制度的引入主要源于受代理理論影響。董事會的核心職責之一就是約束監督職業經理人,以阻止其企圖通過經營管理謀求私利的行為,從而保障企業核心利益。家族企業引入獨立董事,既出于獨立董事的專業見解可為家族企業提供指導建議,也出于其能夠提升家族企業形象,向外界傳達企業健康運作的訊息,從而有助于企業績效的提高。
3.獨立董事在家族企業的現狀。家族企業中獨立董事的獨立性難以得到保證,控制家族往往會選擇具有家族友好型特點的成員進入董事會,以向外界傳達出企業健康運作的訊息,同時利于自身決策制定。獨立董事的激勵機制及保護機制尚不健全,獨立董事往往具有“外來者”這一身份標簽,導致其在董事會較易受到排擠,意見難以得到認可,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獨立董事的咨詢及決策作用。然而,對于獨立董事的激勵和保護機制,目前證監會只有一些原則性的規定,加之獨立董事多身兼多職,導致難以有效調動獨立董事在企業中的工作積極性。
二、家族企業治理存在的問題
1.代理問題嚴重。究其原因有兩方面:一是控制家族具有極大的操作便利性。二是監督作用失效導致監督機制對控制家族的約束力大大降低。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合一,為控制家族成員操縱企業盈余,將公司利益輸送至私人的現象頻繁發生。如引進家族成員擔任公司重要崗位,予以高薪卻對其“在其位不謀其政”的現象置之不理,這一間接輸送利益的手段在家族企業中極為常見。監督作用的失效不僅使得監督機制對控制家族的約束作用大大降低,同時也會增加決策的風險性。外部機制的監督作用僅對上市企業而言具有一定的效力,反觀內部監督,由于管理模式逐漸家族化及泛家族化,內部監督崗位逐漸由控制家族成員擔任。受到身份的限制,擔任監督崗位的家族成員往往難以提出有效的反對建議,加之其作為控制家族的一份子難以代表中小股東的權益。可見,內外監督對家族企業的約束力隨著泛家族化日漸降低。操作有利,監督無力,大大加重了家族企業對中小股東權益的侵蝕風險。
2.同質化嚴重限制企業發展。家族成員的關系導致其具有高度同質性。控制家族成員享有同樣的家族網絡、社會關系及信息資源,同質化現象愈發嚴重,多位成員具有高度相似的社會關系網,就難以像非家族企業那般廣泛利用社會資源,同代家族成員具有不同的思考角度及性格特色的概率尚大,但下一代際的家族成員在成長過程中受到上一輩的教育影響,其思維模式難免受限,類似認知無法為企業經營決策提供異質性參考意見,從而導致家族企業決策質量降低。
3.矛盾處理能力較弱。家族企業中常見兩大類型的矛盾:一是控制家族與職業經理人的矛盾。二是控制家族內部的矛盾。前者主要體現在控制家族與職業經理人難以形成良好的合作關系,出于“信內不信外”“任人唯親”的思維模式,控制家族成員往往對外部人廣泛不信任。尤其是在權力模糊地帶,當控股股東與職業經理人所持觀點不一致時極可能誘發矛盾與信任危機,只要職業經理人與控股股東的決策考慮不一致,控股股東都可能對職業經理人持不認可的態度。當這類矛盾發生時,作為內部董事難以從中調和,只能選擇站隊的矛盾處理模式,難以從根本上緩和控制家族與職業經理人的關系。后者在于控制家族內部的矛盾,尤其是對于控制家族后代而言,內部矛盾日益積聚,且一旦爆發很可能對企業經營造成極大的不良影響,此時亟需中立第三方從客觀、專業的角度予以建議,調和矛盾,以助家族企業渡過內戰難關。
三、獨立董事在解決家族企業治理問題上發揮的作用分析
1.監督管理者行為。就代理問題而言,獨立董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控制家族輸送公司利益的行為,以保護中小股東權益。以獨立董事為主導的薪酬委員會、提名委員會可以對家族企業的薪酬的合理性及任職資格進行審查,一定程度上降低控制家族通過高薪聘請不符能力要求的家族成員而轉移企業盈余的行為。同時,對于上市家族企業而言,獨立董事在對管理層決策進行提醒時,無論其建議是否得到采納都能向市場傳遞訊息。若其建議被采納,則可以影響控制家族的不合理決策;若控制家族因不滿獨立董事對自身的約束而對獨立董事予以開除,則可以向市場傳遞企業代理問題嚴重的訊息,從而反向規范家族企業的行為。除此之外,還需考慮職業經理人的代理問題,職業經理人同樣可能通過一系列手段做出傷害股東利益的行為,尤其對于控制家族不直接參與企業經營管理的情況,而獨立董事在此時則可以彌補控制家族在監督職業經理人上的不足,從而達到維護中小股東權益,維護控制家族利益的目的。
2.帶來異質性資源。控制家族的同質性,為家族企業帶來資源局限及決策質量不佳的問題,而獨立董事恰恰可以從這兩個維度注入異質性力量,對其予以彌補。獨立董事可以利用自身社會資本為企業吸引外界資源,為企業帶來諸多利處,尤其在異地并購方面。研究表明,當獨立董事來自于并購企業所在異地時,可以大大提升異地并購效率,這說明異地獨立董事可以運用其獨有的社會資源幫助家族企業突破社會資源同質化的瓶頸,并為其帶來實質的績效提升。同時,獨立董事具有的咨詢職能則可以幫助提升企業決策科學性,作為某一領域的專家或學者可以更加公正的看待問題,并且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為企業決策提供正確的建議,從而提升企業價值,促進企業績效的提高。
3.調和內部矛盾。研究發現,通過自身的專業知識判斷及權威,獨立董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調和家族與企業的矛盾,從而幫助控制企業渡過內戰難關。家族企業內部矛盾的實質在于企業利益與家族利益的沖突,而獨立董事可以從理性的角度區分兩者,從而幫助提出可行性的方案。獨立董事調停職能的發揮還需滿足以下兩大要件:一是對上市公司的獨立董事,由其獨立性及潛在的法律風險不宜過度介入家族的內部事務,應將介入程度控制在合適合法的范圍之內。二是獨立董事若沒有滿足獨立性這一要件,則其很可能成為控制家族或職業經理人的利益代表,披著獨立之衣,行謀利之實,同樣不利于矛盾的調和,甚至可能為企業經營管理埋下隱患。
四、結論
獨立董事可以通過監督管理者行為保護中小股東利益,可以為家族企業帶來異質性資源,同時還可以充當調節內部矛盾的調和者。
(作者單位:江西財經大學)
責任編輯:梁 欣